帽状分流元件和流体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25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5
本申请涉及流体分配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帽状分流元件,包括帽状本体,其上分布设置有多个分流通孔,且帽状本体的孔隙率为60%~78%;且分流通孔的轴线与其所在曲面的法线的夹角为0°~15°;且帽状本体的高度与其端口的特征长度的特征比值为0.7~1.5。通过对分流通孔的孔隙率的控制,对分流通孔的开设方向的设置,以及帽状的凹进程度,能够对流体起到更好的混流作用,使流经其的流体混合均匀且稳定;使得包含其的流体分配器分液均匀,能达到甚至优于现有文丘里分配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而,使采用该分液器的换热器分流均匀、提升能效。且分流元件结构简单,加工成型简易,加工成本低。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流体分配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帽状分流元件和流体分配器
本申请涉及流体分配
,例如涉及一种帽状分流元件和流体分配器。
技术介绍
目前,制冷系统中,除了制冷(热)量很小的情况,换热器一般采用多路并联的形式,使制冷剂保持最佳流速,同时换热器制冷剂侧压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且当气液混合均匀的制冷剂被等量分配到各支路,才能保证换热器被高效的利用。当制冷剂不能均匀地分配到各支路时,会引起各换热器的各支路出口产生不同的过热度,供液少的支路过早进入过热区,处于过热区的换热器系数大大下降,这部分换热面积不能被充分利用,从而导致换热效率下降。针对空调制冷系统,当换热器为空调室内机蒸发器时,会引起出风温度不均匀,舒适性下降等。针对上述情况,在换热器之前设置分液器来保证制冷剂被均匀且等量地分配到各支路中,现有常用的分配器包括文丘里型分液器和压降型分液器,使两相制冷剂混合均匀。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分液器存在成本高且对安装环境限制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帽状分流元件和流体分配器,以解决现有分液器存在成本高且对安装环境限制大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帽状分流元件,包括帽状本体,其上分布设置有多个分流通孔,且帽状本体的孔隙率为60%~78%;且分流通孔的轴线与其所在曲面的法线的夹角为0°~15°;且帽状本体的高度与其端口的特征长度的特征比值等于或大于0.7且小于或等于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分配器,包括前述的帽状分流元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帽状分流元件和流体分配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帽状分流元件,通过对分流通孔的孔隙率的控制,以及对分流通孔的开设方向的设置,以及控制帽状的凹进程度,能够对流体(例如,两相冷媒)起到更好的混流作用,使流经其的流体混合均匀且稳定;使得包含其的流体分配器分液均匀,达到很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能达到甚至优于现有文丘里分配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而,使采用该分液器的换热器分流均匀、提升能效。同时,本公开实施例的分流元件结构简单,加工成型简易,加工成本低。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面状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曲面状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曲面状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锥体状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帽状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帽状分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a至图9-n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分流元件的多种不同的分流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体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流体分配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体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流体分配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体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流体分配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体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体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体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体分配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体分配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体分配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2-a和图22-b是实施例1的一种流体分配器的流体仿真结果柱状图;图23-a和图23-b是实施例1的一种流体分配器的流体仿真结果柱状图;图24-a和图24-b是实施例1的一种流体分配器的流体仿真结果柱状图;图25-a和图25-b是实施例1的一种流体分配器的流体仿真结果柱状图;图26-a和图26-b是实施例1的一种流体分配器的流体仿真结果柱状图;图27-a和图27-b是实施例2的一种流体分配器的流体仿真结果柱状图;图28-a和图28-b是实施例2的一种流体分配器的流体仿真结果柱状图。附图标记:100、分流元件;101、元件本体;102、分流通孔;103、装配结构件;104、安装端;110、曲面状分流元件;120、帽状分流元件;200、流体分配器;210、分配腔;211、前腔;212、后腔;213、过渡腔;214、入口端;215、出口端;216、安装结构;220、进液管;221、第一管段;222、第二管段;230、分配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帽状分流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帽状本体,其上分布设置有多个分流通孔,且所述帽状本体的孔隙率为60%~78%;且所述分流通孔的轴线与其所在曲面的法线的夹角为0°~15°;且所述帽状本体的高度与其端口的特征长度的特征比值等于或大于0.7且小于或等于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帽状分流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帽状本体,其上分布设置有多个分流通孔,且所述帽状本体的孔隙率为60%~78%;且所述分流通孔的轴线与其所在曲面的法线的夹角为0°~15°;且所述帽状本体的高度与其端口的特征长度的特征比值等于或大于0.7且小于或等于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状分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状本体的高度与其端口的特征长度的特征比值等于或大于0.75且小于或等于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帽状分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状本体的高度等于或大于5mm且小于或等于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帽状分流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状本体包括侧面部,所述侧面部与所述帽状本体的轴线平行或者向所述帽状本体的轴线倾斜;
当所述侧面部向所述帽状本体的轴线倾斜时,所述侧面部在平面上的竖直投影的长度大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5.一种流体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配器本体,其内设置有分配腔;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帽状分流元件,设置于所述分配腔内并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爽王飞张心怡崔文娟李阳许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