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拉结的角钢件固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691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拉结的角钢件固定方法,适用于抗震设计且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包括:当墙顶位于梁底中间和板底:选择多个相同角钢件;在墙顶每隔1000mm或1600mm处设一个拉结点,每个拉结点的墙顶每一侧用一个角钢件,将角钢件的长边贴紧墙身,短边同时也贴紧梁或板的底部;采用射钉枪对准角钢件短边,整个区域中心位置仅用一个M3的高强射钉将短边结实地固定在梁或板上;当墙顶有部分出梁宽外面:在墙顶每隔1000mm处设一个拉结点;每个拉结点处设置3个角钢件;和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墙顶两侧设置拉结件;采用专用射钉将短边很结实地固定在梁或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拉结的角钢件固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方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拉结的角钢件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图集(12G614-1)《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2012年实施至今再也没有更新,其中16页⑤节点关于填充墙墙顶与梁(板)的铁件拉结做法在施工中很少被应用,几乎“名存实亡”,各个建筑领域施工现场呼声一直很高,要求有一种实用简便的构造做法来取代该节点⑤的做法。然而由于现实中梁宽度大小不尽相同甚至有的相差很大,其连接件(铁件)也就不尽相同,那么该方法具有如下缺陷:1、铁件下料具有多种规格,造成异形铁件太多且无法与现场各种类型的墙顶一一对应,极易造成施工和施工管理的混乱。2、有的铁件卡住梁宽的长度太长而刚度不足,导致起不到抗震作用。3、大量的墙不能与梁居中,导致上下铁件不居中甚至发生很大错位,如墙跑到梁边的情况时有发生,连接部位重叠很小,整体抗震性差。4、上下铁件焊接不方便,难以保证施工质量。5、没有明确墙顶与板的拉结(实际再现实中墙顶与板接触的部位很多),也没明确墙顶与梁如果不居中甚至跑到梁边或梁外的拉结做法。6、没有提供纠正已砌筑到顶但不符合要求的墙体的措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的拉结角钢件固定方法进行拉结固定,替代原有的做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设计一种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拉结的角钢件固定方法,适用于当抗震设计且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与梁(板)的拉结。当已砌墙顶与梁(板)拉结不符合要求时也可以按照本方法补救。本方法涵盖了墙顶对应梁(板)不同位置的拉结。采用本专利技术角钢件固定法代替原图集中与梁宽度息息相关且规格繁多的铁件做法,本专利技术跟梁宽度大小没有关系,并且所有角钢件都是一样的规格,在墙顶每一侧,用角钢件的长边贴紧墙身,用角钢件的短边通过射钉固定于梁(板)上,并且施工易于操作和精准定位,不受空间影响,有效保证墙顶与梁(板)拉结整体效果和质量,满足抗震设计且墙长大于5米时的抗震要求。采用角钢件固定法同样适用纠正已砌筑到顶但不符合要求的墙体的拉结,避免已砌墙体拆除重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拉结的角钢件固定方法,所述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的角钢件固定方法适用于抗震设计且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包括在砌筑填充墙时的三种情况,分别为:第一种情况,当墙顶位于梁底中间和板底;第二种情况,当墙顶有部分出梁宽外面以及第三种情况,对于没有按要求采取墙顶与梁或板拉结且已砌筑完毕的填充墙,也可采用所述第一种情况或第二种情况的相应措施进行补救。优选的,对于第一种情况,当墙顶位于梁底中间和板底,包括步骤:步骤11,选择多个角钢件,其中每个角钢件均相同;步骤12,当抗震设防烈度8或9度时,在墙顶每隔1000mm处设一个拉结点,或者当抗震设防烈度6或7度时,在墙顶每隔1600mm处设一个拉结点,每个拉结点的墙顶每一侧用一个所述角钢件,将所述角钢件的长边贴紧墙身,所述角钢件的短边同时也贴紧梁或板的底部;步骤13,采用射钉枪对准所述角钢件短边,整个区域中心位置仅用一个M3的高强射钉将所述短边结实地固定在梁或板上。优选的,所述步骤11中每个角钢件规格均为∠70x45x4,下料宽度均为60mm。优选的,所述M3的高强射钉的直径才3mm,其射钉整个长度为40~50mm。优选的,对于第二种情况,当墙顶有部分出梁宽外面,包括步骤:步骤21,当抗震设防烈度8或9度时,在墙顶每隔1000mm处设一个拉结点,或者当抗震设防烈度6或7度时,在墙顶每隔1600mm处设一个拉结点;步骤22,每个拉结点处设置3个角钢件;步骤23,由于所述拉结点的墙顶两侧构造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墙顶两侧设置拉结件;步骤24,采用专用射钉,对准角钢件短边,整个区域中心位置仅用一个M3的高强射钉就能将短边很结实地固定在梁或板上。优选的,所述步骤22中每个角钢件的规格均为∠70x45x4,下料宽度均为60mm。优选的,所述步骤23包括按下面的a)和b)两种情况设置拉结件:(a)墙顶出梁宽外面的一侧:将3个角钢件种的其中一个角钢件的短边紧贴在梁左侧,长边紧贴在墙顶顶面;再将另一个角钢件的长边紧贴在墙顶左侧,短边紧贴在墙顶顶面,但当(70+45=115mm)≤墙顶出梁宽外面≤墙宽时,在墙顶顶面上的两个角钢件的肢顶面之间就会形成一道宽缝,此时,采用一个扁铁分别与两个角钢件的肢顶面相焊,使两个所述肢顶面形成一整体,消除了宽缝,加强了刚度,并且可以防锈防腐;当0≤墙顶出梁宽外面<115mm时,在墙顶顶面上的两个角钢件的肢顶面会相互重叠干扰,此时现场对重叠的肢顶面进行无宽缝切割对接后,按规范拼焊,不需要扁铁就能对接拼焊好。(b)墙顶未出梁宽外面的一侧:用角钢件长边贴紧墙身,短边贴紧梁或板底,同时短边用射钉固定在梁或板上。优选的,所述扁铁尺寸为(40+L+40)x50x4。优选的,所述拼焊为V型对接焊缝。优选的,所述专用射钉的直径为3mm,射钉整个长度为40~5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角钢件固定法适用于当抗震设计且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的拉结,具有可靠的抗震构造效果和通用性,实用性较强,确保了建筑室内各个房间安全性,精明设备的稳定性,特别是疏散通道以及楼梯电梯的安全及时性,重要场所的适用性等等,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2)采用材料规格只有一种的角钢件固定法代替原图集中规格繁多且与梁宽度息息相关的铁件做法。本专利技术跟梁宽度大小没有关系,并且所有角钢件都是一样的规格,加工及管控简明便捷,杜绝了材料混乱和浪费,显著提高安装合格率;在墙顶每一侧,用角钢件的长边贴紧墙身,用角钢件的短边通过射钉固定于梁(板)上,均易于操作和精准定位,不受空间影响,有效保证墙顶与梁(板)拉结整体效果和质量,满足抗震设计且墙长大于5米时的抗震要求。(3)原图集也只提供了一种墙顶位于梁底中间的不切实际的铁件做法,没有提供一种是对于墙顶未出梁宽但墙左侧已到达梁边的做法,尤其是另外一种对于墙顶有部分出梁宽外面的做法(包括出梁宽但墙右侧已到达梁边的情况),都没提供具体可操作详细节点技术图,这两种在二次结构砌筑中需要应用的部位还是比较多,也是保证墙体稳定的重要因素,本专利技术创新了这两种长期以来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节点方法和步骤并合并在附图3剖面图中(见本专利技术附图中3剖面图),更具有通用性;还创新了一种墙顶位于梁底中间和板底的角钢件固定做法(见本专利技术附图中2剖面图),这样使长期来实际存在的二次结构墙顶拉结不完整以及深藏的质量隐患问题得以彻底解决;消除了长期隐患,使施工有依,管理有序,合理安全,杜绝了施工模棱两可敷衍了事,全面保证了二次结构质量,为后续机电安装、精装修调整、设备改造以及运行使用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对于没有按要求采取墙顶与梁(板)拉结且已砌筑完毕的填充墙,也可采用角钢件固定法的相应措施进行补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拉结的角钢件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的角钢件固定方法适用于抗震设计且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包括在砌筑填充墙时的三种情况,分别为:第一种情况,当墙顶位于梁底中间和板底;第二种情况,当墙顶有部分出梁宽外面以及第三种情况,对于没有按要求采取墙顶与梁或板拉结且已砌筑完毕的填充墙,也可采用所述第一种情况或第二种情况的相应措施进行补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拉结的角钢件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的角钢件固定方法适用于抗震设计且填充墙长度大于5m时,包括在砌筑填充墙时的三种情况,分别为:第一种情况,当墙顶位于梁底中间和板底;第二种情况,当墙顶有部分出梁宽外面以及第三种情况,对于没有按要求采取墙顶与梁或板拉结且已砌筑完毕的填充墙,也可采用所述第一种情况或第二种情况的相应措施进行补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拉结的角钢件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第一种情况,当墙顶位于梁底中间和板底,包括步骤:
步骤11,选择多个角钢件,其中每个角钢件均相同;
步骤12,当抗震设防烈度8或9度时,在墙顶每隔1000mm处设一个拉结点,或者当抗震设防烈度6或7度时,在墙顶每隔1600mm处设一个拉结点,每个拉结点的墙顶每一侧用一个所述角钢件,将所述角钢件的长边贴紧墙身,所述角钢件的短边同时也贴紧梁或板的底部;
步骤13,采用射钉枪对准所述角钢件短边,整个区域中心位置仅用一个M3的高强射钉将所述短边结实地固定在梁或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拉结的角钢件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中每个角钢件规格均为∠70x45x4,下料宽度均为6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拉结的角钢件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3的高强射钉的直径才3mm,其射钉整个长度为40~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填充墙墙顶与梁或板拉结的角钢件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第二种情况,当墙顶有部分出梁宽外面,包括步骤:
步骤21,当抗震设防烈度8或9度时,在墙顶每隔1000mm处设一个拉结点,或者当抗震设防烈度6或7度时,在墙顶每隔1600mm处设一个拉结点;
步骤22,每个拉结点处设置3个角钢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达黄鹏黄平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