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横框梁、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690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横框梁、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预制横框梁包括:预制下层梁、预制梁侧板和上层梁;预制梁侧板垂直设置在预制下层梁的两侧,两侧的预制梁侧板在下层梁的上表面围成一通道,通道填充有上层梁,预制梁侧板预留有若干纵梁连接口。在预制梁侧板上预留有用于搁置预制纵梁的纵梁连接口,在施工时,将预制纵梁搁置在纵梁连接口上,此时,预制下层梁可作为预制纵梁的临时支撑,减少了装配式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撑,使得预制横框梁与预制纵梁快速形成框架体系,相对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采用的上述技术特征避免了现场对钢结构的焊接(螺栓连接)等操作程序,或免除在预制梁内设置灌浆套筒,相应的减少现场作业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横框梁、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横框梁、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横框梁作为车站的主要承重构件,与纵梁形成框架受力体系。目前高架站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需人工支设模板后浇筑混凝土,耗费工时和人力,不同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不同,对于钢筋密集的节点区域,现浇混凝土的质量和外观较难保证。现浇施工需要搭设大量的满堂支架,存在支架垮塌的风险,目前这方面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需要对传统高风险的设计及施工方法进行改进,寻求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制横框梁、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能实现免支撑施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制横框梁,包括:预制下层梁、预制梁侧板和上层梁;所述预制梁侧板垂直设置在所述预制下层梁的两侧,两侧的所述预制梁侧板在所述下层梁的上表面围成一通道,所述通道填充有所述上层梁,所述预制梁侧板预留有若干纵梁连接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下层梁、所述预制梁侧板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下层梁的截面高度为10cm-20c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梁为混凝土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梁的顶面与所述预制梁侧板的顶面平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梁连接口成对设置在不同侧的所述预制梁侧板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框架结构,包括上述的预制横框梁,还包括若干预制纵梁,所述预制纵梁搁置在所述纵梁连接口上,所述预制纵梁的侧面与所述预制梁侧板的端面连接,所述预制纵梁的端面与所述上层梁的侧面连接,以使所述预制横框梁、所述预制纵梁形成所述框架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梁连接口的上方浇注有混凝土,使所述预制纵梁的侧面与所述预制梁侧板的端面连接;所述预制纵梁的端面浇注有混凝土,使所述预制纵梁的端面与所述上层梁的侧面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凝土为超高性能混凝土。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制作预制下层梁和预制梁侧板,所述预制下层梁和所述预制梁侧板一体成型,其中,所述预制梁侧板垂直设置在所述预制下层梁的两侧;在两块所述预制梁侧板上预留若干纵梁连接口;在所述预制下层梁上方、两块所述预制梁侧板的内侧浇注混凝土,形成上层梁;将若干预制纵梁搁置在所述纵梁连接口上,在所述纵梁连接口的上方浇注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所述预制纵梁的端面浇注超高性能混凝土,使所述预制横框梁和所述预制纵梁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预制梁侧板上预留有用于搁置预制纵梁的纵梁连接口,在施工时,将预制纵梁搁置在纵梁连接口上,此时,预制下层梁可作为预制纵梁的临时支撑,减少了装配式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撑,使得预制横框梁与预制纵梁快速形成框架体系,相对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采用的上述技术特征避免了现场对钢结构的焊接(螺栓连接)等操作程序,或免除在预制梁内设置灌浆套筒,相应的减少现场作业的工作量,发挥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实施例1所述预制横框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所述预制横框梁的断面图;图3为实施例2所述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所述框架结构的A-A断面图;图5为实施例3所述施工方法的流程图。标记说明:1、预制横框梁;11、预制下层梁;12、预制梁侧板;13、上层梁;14、纵梁连接口;2、预制纵梁;3、框架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制横框梁1,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预制下层梁11、预制梁侧板12和上层梁13;预制梁侧板12垂直设置在预制下层梁11的两侧,两侧的预制梁侧板12在下层梁的上表面围成一通道,通道填充有上层梁13,预制梁侧板12预留有若干纵梁连接口14。预制下层梁11、预制梁侧板12可做作为上层梁13的底模和侧模。同时,在施工时,将纵梁搁置在纵梁连接口14上,使得预制下层梁11可以作为两侧预制纵梁2的临时支撑,减少了装配式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撑,进一步地实现免支撑装配。在上述实施例中,预制下层梁11、预制梁侧板12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超高的强度和耐久性,相比现浇钢筋混土结构可减小结构高度,降低站厅层楼扶梯的提升高度,相较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解决了在全生命周期内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措施实施难的问题。在上述实施例中,预制下层梁11的截面高度为10cm-20cm,由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使得预制下层梁11的高度可以降低,本实施例的预制横框梁1若应用在高架站,则能降低站厅层楼扶梯的提升高度。在上述实施例中,上层梁13为混凝土梁。在上述实施例中,上层梁13的顶面与预制梁侧板12的顶面平齐。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框架结构3,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实施例一中的预制横框梁,还包括若干预制纵梁,预制纵梁搁置在纵梁连接口上,预制纵梁的侧面与预制梁侧板的端面连接,预制纵梁的端面与上层梁的侧面连接,以使预制横框梁、预制纵梁形成框架结构3。在施工时,预制下层梁可作为预制纵梁的临时支撑,减少装配式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撑,进一步实现免支撑施工。在本实施例中,纵梁连接口的上方浇注有超高性能混凝土,使预制纵梁的侧面与预制梁侧板的端面连接;预制纵梁的端面浇注有超高性能混凝土,使预制纵梁的端面与上层梁的侧面连接,也就是说,预制纵梁与预制横框梁的连接处后浇超高性能混凝土,解决了装配结构核心区的受力薄弱问题,相较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该材料解决了在全生命周期内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措施实施难的问题。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下层梁11和侧板,使预制下层梁11和所述预制梁侧板12一体成型,其中,预制梁侧板12垂直设置在下层梁的两侧;为了减小运输、吊装的重量,制造预制下层梁11和预制梁侧板12时,钢筋一并绑扎完成。S2、在两块侧板上预留若干纵梁连接口14,纵梁连接口14的个数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S3、在预制下层梁11上方、两块预制梁侧板12的内侧浇注混凝土,形成上层梁13;下层梁及侧板可作为后浇上层梁13的底模和侧模,避免二次支模,在预制的过程中可节省材料。预制横框梁1在工厂内预制完毕后,即可运输至现场进行吊装。S4、将若干预制纵梁2搁置在所述纵梁连接口14上,在纵梁连接口14的上方浇注超高性能混凝土,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横框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下层梁、预制梁侧板和上层梁;/n所述预制梁侧板垂直设置在所述预制下层梁的两侧,两侧的所述预制梁侧板在所述下层梁的上表面围成一通道,所述通道填充有所述上层梁,所述预制梁侧板预留有若干纵梁连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横框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下层梁、预制梁侧板和上层梁;
所述预制梁侧板垂直设置在所述预制下层梁的两侧,两侧的所述预制梁侧板在所述下层梁的上表面围成一通道,所述通道填充有所述上层梁,所述预制梁侧板预留有若干纵梁连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横框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下层梁、所述预制梁侧板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横框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梁为混凝土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横框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梁的顶面与所述预制梁侧板的顶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横框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连接口成对设置在不同侧的所述预制梁侧板上。


6.一种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横框梁,还包括若干预制纵梁,所述预制纵梁搁置在所述纵梁连接口上,所述预制纵梁的侧面与所述预制梁侧板的端面连接,所述预制纵梁的端面与所述上层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侠史海欧苏锦峰何建梅郭敏熊安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