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饮水设备。包括有水瓶(1)、滤芯(2)、蓄水池(3)、水泵(5)、冷罐(6)、冷水出水管(7)、冷水出水推杆(8)、冷水水龙头(9)、热罐(10)、热水出水管(11)、溢流管(12)、蓄水池(13)、热水出水推杆(15)、热水水龙头(16)及机壳(17),其中冷罐(6)及热罐(10)置于机壳(17)的下部,蓄水池(13)置于机壳(17)的上部,机壳(17)的下部、冷罐(6)及热罐(10)的旁侧设有蓄水池(3),水瓶(1)置于机壳(17)的外部、蓄水池(3)的上部,并通过滤芯(2)与蓄水池(3)相通,水泵(5)的进水口与蓄水池(3)相通,水泵(5)的出水口与蓄水池(13)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可以平衡饮水机的受力情况,避免出现放上水瓶后由于饮水机机身过高而引起的易倾倒现象,而且可使水瓶取放方便、轻松省力。(*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饮水设备,属于饮水设备的改造技术。2、
技术介绍
目前,饮水设备的水瓶放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水瓶放在饮水机的上部,利用负压使水流出,这种结构的饮水机由于其机身一般较高,放上水瓶后极易倾倒,并且机身较高放水极不方便;另一种结构是把水瓶放在饮水机的下部,即下置式饮水机,水瓶内的水需要用水泵抽上来,这种结构的饮水机由于其水瓶放置在饮水机的内部,使饮水机整体空间设计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可避免出现放上水瓶后由于饮水机机身过高而引起倾倒现象,而且使水瓶取放方便、轻松省力的新型饮水设备。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包括有水瓶(1)、滤芯(2)、蓄水池(3)、水泵(5)、冷罐(6)、冷水出水管(7)、冷水出水推杆(8)、冷水水龙头(9)、热罐(10)、热水出水管(11)、溢流管(12)、蓄水池(13)、热水出水推杆(15)、热水水龙头(16)及机壳(17),其中冷罐(6)及热罐(10)置于机壳(17)的下部,蓄水池(13)置于机壳(17)的上部,蓄水池(13)通过水管分别与冷罐(6)及热罐(10)相通,冷罐(6)通过冷水出水管(7)及冷水出水推杆(8)与冷水水龙头(9)相通,热罐(10)通过热水出水管(11)及热水出水推杆(15)与热水水龙头(16)相通,其中机壳(17)的下部、冷罐(6)及热罐(10)的旁侧设有蓄水池(3),水瓶(1)置于机壳(17)的外部、蓄水池(3)的上部,并通过滤芯(2)与蓄水池(3)相通,水泵(5)的进水口与蓄水池(3)相通,水泵(5)的出水口与蓄水池(13)相通。上述热罐(10)上还设有溢流管(12),溢流管(12)的一端与热罐(10)相通,另一端与蓄水池(3)相通。上述蓄水池(3)上还设有水位控制装置(4)。上述蓄水池(13)上还设有水位控制装置(14)。本技术由于采用把水瓶放置在饮水机旁边的结构,其不但可以平衡饮水机的受力情况,避免出现放上水瓶后由于饮水机机身过高而引起的易倾倒现象,而且可使水瓶取放方便、轻松省力。本技术是一种设计巧妙,方便实用的新型饮水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所示,包括有水瓶1、滤芯2、蓄水池3、水泵5、冷罐6、冷水出水管7、冷水出水推杆8、冷水水龙头9、热罐10、热水出水管11、溢流管12、蓄水池13、热水出水推杆15、热水水龙头16及机壳17,其中冷罐6及热罐10置于机壳17的下部,蓄水池13置于机壳17的上部,蓄水池13通过水管分别与冷罐6及热罐10相通,冷罐6通过冷水出水管7及冷水出水推杆8与冷水水龙头9相通,热罐10通过热水出水管11及热水出水推杆15与热水水龙头16相通,其中机壳17的下部、冷罐6及热罐10的旁侧设有蓄水池3,水瓶1置于机壳17的外部、蓄水池3的上部,并通过滤芯2与蓄水池3相通,水泵5的进水口与蓄水池3相通,水泵5的出水口与蓄水池13相通。上述热罐10上还设有溢流管12,溢流管12的一端与热罐10相通,另一端与蓄水池3相通。上述蓄水池3上还设有水位控制装置4。上述蓄水池13上还设有水位控制装置14。本技术使用时,在机壳17的一侧将水瓶1放在蓄水池3上,则水瓶1通过滤芯2进入蓄水池3,当蓄水池3中的水位达到预定高度时,蓄水池3里的水位控制装置4接通,水泵5开始向蓄水池13抽水,蓄水池13中的高水位自动流向低水位的热罐10和冷罐6,当蓄水池13中水位到预定高度时,蓄水池13里的水位控制系统14接通,水泵5停止工作。用户需喝冷水时,推动冷水出水推杆8,则冷水水龙头9出冷水;用户需喝热水时,推动热水出水推杆5,热水水龙头16出热水。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饮水设备,包括有水瓶(1)、滤芯(2)、蓄水池(3)、水泵(5)、冷罐(6)、冷水出水管(7)、冷水出水推杆(8)、冷水水龙头(9)、热罐(10)、热水出水管(11)、溢流管(12)、蓄水池(13)、热水出水推杆(15)、热水水龙头(16)及机壳(17),其中冷罐(6)及热罐(10)置于机壳(17)的下部,蓄水池(13)置于机壳(17)的上部,蓄水池(13)通过水管分别与冷罐(6)及热罐(10)相通,冷罐(6)通过冷水出水管(7)及冷水出水推杆(8)与冷水水龙头(9)相通,热罐(10)通过热水出水管(11)及热水出水推杆(15)与热水水龙头(16)相通,其特征在于机壳(17)的下部、冷罐(6)及热罐(10)的旁侧设有蓄水池(3),水瓶(1)置于机壳(17)的外部、蓄水池(3)的上部,并通过滤芯(2)与蓄水池(3)相通,水泵(5)的进水口与蓄水池(3)相通,水泵(5)的出水口与蓄水池(13)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热罐(10)上还设有溢流管(12),溢流管(12)的一端与热罐(10)相通,另一端与蓄水池(3)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蓄水池(3)上还设有水位控制装置(4)。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蓄水池(13)上还设有水位控制装置(14)。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新型饮水设备。包括有水瓶(1)、滤芯(2)、蓄水池(3)、水泵(5)、冷罐(6)、冷水出水管(7)、冷水出水推杆(8)、冷水水龙头(9)、热罐(10)、热水出水管(11)、溢流管(12)、蓄水池(13)、热水出水推杆(15)、热水水龙头(16)及机壳(17),其中冷罐(6)及热罐(10)置于机壳(17)的下部,蓄水池(13)置于机壳(17)的上部,机壳(17)的下部、冷罐(6)及热罐(10)的旁侧设有蓄水池(3),水瓶(1)置于机壳(17)的外部、蓄水池(3)的上部,并通过滤芯(2)与蓄水池(3)相通,水泵(5)的进水口与蓄水池(3)相通,水泵(5)的出水口与蓄水池(13)相通。本技术不但可以平衡饮水机的受力情况,避免出现放上水瓶后由于饮水机机身过高而引起的易倾倒现象,而且可使水瓶取放方便、轻松省力。文档编号A47J31/00GK2618528SQ03225750公开日2004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6日专利技术者徐雁翔, 扬福兴, 黄波 申请人: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饮水设备,包括有水瓶(1)、滤芯(2)、蓄水池(3)、水泵(5)、冷罐(6)、冷水出水管(7)、冷水出水推杆(8)、冷水水龙头(9)、热罐(10)、热水出水管(11)、溢流管(12)、蓄水池(13)、热水出水推杆(15)、热水水龙头(16)及机壳(17),其中冷罐(6)及热罐(10)置于机壳(17)的下部,蓄水池(13)置于机壳(17)的上部,蓄水池(13)通过水管分别与冷罐(6)及热罐(10)相通,冷罐(6)通过冷水出水管(7)及冷水出水推杆(8)与冷水水龙头(9)相通,热罐(10)通过热水出水管(11)及热水出水推杆(15)与热水水龙头(16)相通,其特征在于机壳(17)的下部、冷罐(6)及热罐(10)的旁侧设有蓄水池(3),水瓶(1)置于机壳(17)的外部、蓄水池(3)的上部,并通过滤芯(2)与蓄水池(3)相通,水泵(5)的进水口与蓄水池(3)相通,水泵(5)的出水口与蓄水池(13)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雁翔,扬福兴,黄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