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分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80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支撑分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    一底座,设在该本体一端,且其截面积大于该本体的截面积;    一握柄部,设在该本体另一端;    一颈部,设在该握柄部与该本体间,该颈部的旋转半径小于该握柄部的旋转半径;    至少一个翼片,设在该本体表面,且其与该底座间相隔一间距。(*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分隔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分隔结构,尤指一种在一板体与另一板体间,仅以单一部件即可支撑及固定该另一板体的支撑分隔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有许多企业与网路服务供货商,为了在有限的空间中,可摆放较多的伺服机,以应付网路流量需求,大都使用1U伺服器,1U伺服器可像书架上的书本般堆叠在该机箱中,在单一机箱中配置更多中央处理单元,藉以建立密度极高的运算环境,此乃因1U伺服器的中央处理单元所需的电力和产生的热量,都较传统单一处理器的伺服器为低,并可共用散热与电力系统,所以在此种小型运算基础架构中,也能达到高效率,且每个机箱都有一组网路线与电源线,可减少缆线管理的困扰,此外,每一片刀锋伺服器与所有机箱元件都可自行更换,整个平台的维修,也就更容易完成。所谓1U是业界对伺服器的外壳高度所订定的一标准规格,指伺服器的外壳高度为1.75英寸,因此1U伺服器在极有限的空间内,除了一主机板外,还包括有为达到各种特定功能的相关电子元件组,倘为使该伺服器增强其处理能力,一般会在该主机板上,额外地组装各种介面的扩充卡,例如:小型电脑系统介面(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简称:SCSI)、整合电子式驱动介面(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周边元件连接介面(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及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的扩充卡等,藉以达到增强其处理能力的目的。受到伺服器的有限高度影响下,目前在进行组装该扩充卡于该主机板上时,经常见到的组装方式,不外乎就是令该扩充卡以水平方式,透过一转向连接器,-->改变其插设方向,始可插设在该主机板上相对介面的插槽上,藉以达到闪避该伺服器的有限高度。然而,此种组装方式,却导致装配在主机板上的扩充卡,在支撑及固定方面,显得较为单薄与脆弱,同时,亦容易使该扩充卡晃动,造成其与转向连接器在插接处的松脱,而导致当机,甚至令该扩充卡上的金手指有损坏之处。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支撑与固定方式,以减轻使用者在更换或新增扩充卡介面,以及日后使用时所带来的不便与困扰,其势必常会令使用者对于组装扩充卡的固定方式,感到抱怨,进而降低装设新扩充卡的意愿,对于扩充卡的供给市场,无疑将造成无情的打击。另一方面,为了因应广大市场对伺服器的需求,伺服器制造业者不仅要保持产品的优良品质,同时,必须提高其组装速度,又要在伺服机中提供强大的功能,因此,对于生产线的组装速度的提升,尤其是扩充卡的固定,亦成为提高组装电脑生产速度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伺服器制造业者在主机板与扩充卡间,利用一种支撑扣件用来支撑及固定该扩充卡,例如:美国第4,502,193、4,674,930、4,786,225及5,754,412号专利等,都是以二个独立的部件组成一个支撑扣件。以美国第5,754,412号专利而言,请参阅图1所示,其设有一本体10及一栓体12,其中该本体10设有一底座102及一支柱104,该支柱104的两相对应侧在靠近该底座102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凸耳部106,该支柱104背对该底座102的一端设有一开口108。该栓体12设有一插接部122及一旋转部124,其中该插接部122可被安装在该开口108内,并使得该旋转部124与该开口108相隔恰可夹住一主机板14的距离。如此,当该本体10安装在一主机板14上时,可藉由该底座102及凸耳部106夹住在该主机板14上,用以将该本体10固定在该主机板14上,而欲安装在该主机板14上的扩充卡16,其上若设有可穿过该旋转部124并可供该扩充卡16贴靠在该本体10上的另一开口160,可藉由转动该旋转部124,令该旋转部124与另一开口160呈直交状态,且该旋转部124恰可贴靠在该扩充卡16上,即可支撑及固定该扩充卡16。上述内容仅述及美国第5,754,412号专利所主张权利要-->求范围(独立权利要求)的一部份,该专利案在独立权利要求所主张的特征未在上述内容中表达的部份,由于在该专利案的说明书中,有相当清楚的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由该等专利案(第4,502,193号、第4,674,930号、第4,786,225号及第5,754,412号)的图式与其所主张权利要求范围(即各该专利案“I claim”以下内容)可知,各该专利案都以二个独立的部件组成一个支撑扣件,且各该部件的结构复杂,将会造成该等部件在生产上的困扰,例如,制作该等部件的模具的困难度,而使得制造成本增加,再者,各该专利案都是先在一主机板上安装该本体后,再将该栓体组装上去,将电路板组装在该本体上,此种组装方式,根本无助于生产线的组装速度的提升。有鉴于此,为改进公知的缺点,设计人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技术的一种支撑分隔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撑分隔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在一板体与另一板体间,仅以单一部件即可支撑及固定该另一板体的支撑分隔结构。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支撑分隔结构,其包括:一本体;一底座,设在该本体一端,且其截面积大于该本体的截面积;一握柄部,设在该本体另一端;一颈部,设在该握柄部与该本体间,该颈部的旋转半径小于该握柄部的旋转半径;至少一个翼片,设在该本体表面,且其与该底座间相隔一间距。如上所述的支撑分隔结构,该翼片在其与该底座间相隔的间距处设有一凸出部。-->如上所述的支撑分隔结构,该凸出部向外凸出的厚度,不超过该翼片的最大厚度。如上所述的支撑分隔结构,该握柄部在其两侧面上设有一凸块。本技术的特点及优点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支撑分隔结构,设有一底座,该底座的一面与一本体的一端相接,该本体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翼片,该翼片与该底座间相隔一间距,该本体另一端与一颈部的一端相接,而该颈部另端则与一握柄部相接,该本体安装在一板体所设有一开口上时,可藉由该底座及翼片夹住该板体,以将该本体安装在该板体,而不会从该开口掉落上,而若另一板体所设的另一开口穿过该握柄部,且该另一板体可贴靠在该本体上时,可藉由转动该握柄部,令该握柄部离开其与该另一开口相对的位置,此时,该另一板体将被该握柄部限制在该颈部的位置,而达到支撑及固定该另一板体的目的。因此本技术以单一部件即可完成支撑及固定该另一板体的目的,相较于传统以两个独立的部件所组成的支撑扣件,在形状及结构上而言,本技术形状较为简单,且结构不复杂,使得本技术的模具制造费将会较低,也就是可以节省生产成本,但更重要的是,本技术在组装上比传统的支撑扣件更为简单、快速,对于生产线的组装速度的提升,尤其是另一板体的固定,有相当大的帮助。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支撑扣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装在板体上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与板体、另一板体间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2、本体    3、底座    4、握柄部     40、凸块5、颈部    6、翼片    60、凸出部    7、板体-->70、开口    72、缺口    8、另一板体    80、另一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便贵审查员能对本技术的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分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一底座,设在该本体一端,且其截面积大于该本体的截面积;一握柄部,设在该本体另一端;一颈部,设在该握柄部与该本体间,该颈部的旋转半径小于该握柄部的旋转半径;至少一个翼片,设在该本体表面,且其与该底座间相隔一间距。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忠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