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凹凸效果的针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76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凹凸效果的针织带,包括织带体,所述织带体上设有边带区、凹位区、凸位区,织带体的纵向方向的两侧各编织形成一个边带区共形成两个边带区,凹位区和凸位区设在两个边带区之间,凹位区和凸位区交错排布,并且凹位区和凸位区采用不同弹性性能的纱线和不同的组织结构编织形成,使得织带体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的收缩方向,凹位区和凸位区之间形成高度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手感饱满、视觉感强、具有静态保暖、动态导湿透气、增强摩擦、穿着舒适无粘肤的感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凹凸效果的针织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织带,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凹凸效果的针织带。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织带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同时由于织带设备和相关工艺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更多产品的更新迭代。近几年来,织带在外观上的设计有了较明显的改进,出现了许多新颖的花纹、图案、Logo等,以增加织带美感;但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消费者不仅仅只是追求外观美感,对服装的实用性、功能性以及舒适性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外观、功能性兼备的产品。现有市场很多产品都是通过后处理来达到效果,这样不但生产流程长且成本高,同时洗水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凹凸效果的针织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凹凸效果的针织带,包括织带体,所述织带体上设有边带区、凹位区、凸位区,织带体的纵向方向的两侧各编织形成一个边带区共形成两个边带区,凹位区和凸位区设在两个边带区之间,凹位区和凸位区交错排布,并且凹位区和凸位区采用不同弹性性能的纱线和不同的组织结构编织形成,使得织带体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的收缩方向,凹位区和凸位区之间形成高度差。所述凸位区内设有内部为空腔的空气静态层。所述凹位区和凸位区排布构成logo、花纹或几何图形。所述织带体两侧的边带区的宽度相同或不同。所述边带区采用双股尼龙通过导纱针横移N针编织形成。所述凹位区和凸位区采用两种不同线密度的包覆纱编织形成。所述凹位区和凸位区为相同或不同的形状。所述凹位区和凸位区采用化纤如涤纶、锦纶或天然纤维编织。本专利技术凹凸面效果使织带与皮肤的接触面减少,在有良好的穿着效果的同时,压力会增大,相应的摩擦力也会增大,能起到一定的防滑效果,提升了舒适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与皮肤接触状态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组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附图1-4所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凹凸效果的针织带,包括织带体,所述织带体上设有边带区1、凹位区2、凸位区3,织带体的纵向方向的两侧各编织形成一个边带区共形成两个边带区,凹位区和凸位区设在两个边带区之间,凹位区和凸位区交错排布,并且凹位区和凸位区采用不同弹性性能的纱线和不同的组织结构编织形成,使得织带体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的收缩方向,凹位区和凸位区之间形成高度差。根据织带体的大小尺寸,凹位区和凸位区均设置有若干个,可以按照某一设定的规则排布。通过在织带不同部位利用工艺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弹性性能的材料,使织带在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收缩方向,从而编织成一种具有凹凸效果的针织织带。该织带具有静态保暖、动态导湿透气、增强摩擦、穿着舒适无粘肤的效果。由于凸位区与凹位区形成高度差,从而能达到相同的厚度的情况下,重量轻量化。而且由于其凹凸的肌理,而使其具有更加饱满的手感。由于凹位区和凸位区的形成,使皮肤与织带的接触面减少,为点状接触,因此当人体在出汗时,可以减少织带粘附在皮肤的面积,从而达到良好的穿着舒适性。此外,通过凹位区和凸位区的凹凸结构,随着织带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力也会相应的增大,使摩擦力压强增大,所以在穿着时起到一定的防滑功能。所述凸位区3内设有多个内部为空腔的空气静态层4。当织带处于静态时,静态空气层内部具有空气隔层,从而减少对流传热,加之空气属于低热阻特性,减少热传导,从而达到良好的保暖效果;当织带处于动态时,织带体发生就会发生相应的形变,进而对凸位区中的空气形成挤压,使空气相互流动,形成空气流通通道,从而达到良好的散热和透湿功效。所述凹位区和凸位区排布构成logo、花纹或几何图形,根据需要排布成所需要的形状,增进美感。所述织带体两侧的边带区的宽度相同或不同,边带区的宽度≥1MM,优选5MM,采用40/34/2SD双股尼龙通过导纱针横移N针编织形成。所述凹位区和凸位区采用两种不同线密度的包覆纱编织形成。所述凹位区和凸位区采用化纤如涤纶、锦纶或天然纤维编织。凹位区和凸位区主要是由底纬和面纬来达到效果,采用的纱线为70D包覆纱与40D包覆纱,通过横移N个针位形成小平面,再由N个小平面横向相互连接形成整个平面部分,以两个小平面为一个单位,底纬用料分别是70D包覆纱与40D包覆纱,面纬用料分别是40D包覆纱与70D包覆纱,当编织到一定循环,两个小平面的底纬与面纬用料交叉互换,如此循环下去即形成如图一所示凹凸效果的织带。因为70D包覆纱与40D包覆纱的弹性性能不一样,再通过控制纱线的送纱张力,使得两个相邻的小平面的收缩方向各异,进而达到凹凸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凹凸效果的针织带,包括织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体上设有边带区、凹位区、凸位区,织带体的纵向方向的两侧各编织形成一个边带区共形成两个边带区,凹位区和凸位区设在两个边带区之间,凹位区和凸位区交错排布,并且凹位区和凸位区采用不同弹性性能的纱线和不同的组织结构编织形成,使得织带体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的收缩方向,凹位区和凸位区之间形成高度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凹凸效果的针织带,包括织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体上设有边带区、凹位区、凸位区,织带体的纵向方向的两侧各编织形成一个边带区共形成两个边带区,凹位区和凸位区设在两个边带区之间,凹位区和凸位区交错排布,并且凹位区和凸位区采用不同弹性性能的纱线和不同的组织结构编织形成,使得织带体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的收缩方向,凹位区和凸位区之间形成高度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凹凸效果的针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位区内设有内部为空腔的空气静态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凹凸效果的针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位区和凸位区排布构成logo、花纹或几何图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令学张志生赖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润信弹性织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