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可循环再利用的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657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气可循环再利用的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包括雾化系统、流化床机身、进风系统和出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系统还包括与出风管连接的进风加热循环管和料液加热循环管;所述进风系统还包括设置于鼓风机与加热室之间、将进风管包裹的预热槽,设置于预热槽内、环绕进风管设置的进风加热盘管;所述雾化系统还包括环绕设置于料液罐内壁的料液加热盘管;所述进风加热循环管的出口端与进风加热盘管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料液加热循环管的出口端与料液加热盘管的入口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可以利用排放的热风对料液和进风系统的风源进行加热,实现了排放热风残余热量的循环再利用,从而降低了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的能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可循环再利用的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化床包衣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尾气可循环再利用的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
技术介绍
流化床包衣是借助急速上升的空气流将小丸在包衣室内悬浮流化,使之处于不停的流动状态,将包衣溶液或混悬液雾化喷入,即包裹在小丸表面,并被通入的热空气流干燥,反复包衣直到增重到所需厚度。流化床包衣按喷液的方式不同可分为顶喷流化床、底喷流化床和转动切喷流化床。其中,底喷流化床是由DaleWurster教授研制,因此也称为Wurster系统,是包衣技术的一次重要突破,其使对小粒径物料的包衣成为可能,主要应用于微丸的包衣,并具有包衣效率高,制得的微丸大小均匀、形状较好、包衣均匀度好等优点。在底喷流化床包衣中,通常需要控制进风温,向流化床主机中通入热风,使包衣溶媒蒸发,最后通过出风系统将尾气净化后直接排放,而排放的尾气仍然温度较高,携带有大量的余热,直接排放十分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尾气可循环再利用的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其可以利用排放的尾气对料液和进风系统的风源进行加热,实现了排放尾气残余热量的循环再利用,从而降低了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的能耗,节约了生产成本。尾气可循环再利用的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包括雾化系统、流化床机身、进风系统和出风系统;所述雾化系统包括输液管,依次设置于输液管上的料液罐、输液泵和雾化喷头;所述进风系统包括进风管,依次设置于进风管上的鼓风机和加热室;所述出风系统包括出风管和设置于出风管上的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系统还包括与出风管连接的进风加热循环管和料液加热循环管;所述进风系统还包括设置于鼓风机与加热室之间、将进风管包裹的预热槽,设置于预热槽内、环绕进风管设置的进风加热盘管,填充于预热槽内的加热介质;所述雾化系统还包括环绕设置于料液罐内壁的料液加热盘管;所述进风加热循环管的出口端与进风加热盘管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料液加热循环管的出口端与料液加热盘管的入口端连通。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进风系统还包括设置于鼓风机进风端的进风缓冲系统;所述进风缓冲系统包括缓冲腔室,设置于缓冲腔室内的加湿装置和除湿装置,设置于缓冲腔室侧壁的进风窗,与进风窗连接的空气过滤器。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缓冲腔室的顶部设置有紫外杀菌灯。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进风加热循环管、料液加热循环管和出风管上均设置有阀门。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出风管上设置有安全阀。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进风加热循环管、料液加热循环管和预热槽外表面均包裹有保温材料。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加热介质为导热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出风系统排放的尾气接入雾化系统和进风系统,可利用排放的尾气余热对料液进行加热和对进风系统的风源进行预热,实现了尾气余热的循环再利用,从而降低了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的能耗,节约了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推广实用价值。2)本技术通过在进风系统中设置进风缓冲系统,进风缓冲系统中设置有空气过滤器、紫外杀菌灯、加湿装置、除湿装置,可实现对流化床机身供给风源的除尘净化、杀菌和根据需要控制进风风源的湿度,以保证包衣产品的安全卫生和精确控制流化床机身内的介质的蒸发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各标识的含义为:1-雾化系统,101-输液泵,102-料液罐,103-雾化喷头,104-输液管,105-料液加热盘管;2-流化床机身;3-进风系统,301-鼓风机,302-进风管,303-加热室,304-预热槽,305-进风加热盘管,306-进风缓冲系统,3061-缓冲腔室,3062-加湿装置,3063-进风窗,3064-空气过滤器,3065-紫外杀菌灯,3066-除湿装置;4-出风系统,401-出风管,402-出风管,403-进风加热循环管,404-料液加热循环管;5-阀门;6-安全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尾气可循环再利用的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请参阅图1,包括雾化系统1、流化床机身2、进风系统3和出风系统4;雾化系统1包括输液管104,依次设置于输液管104上的料液罐102、输液泵101和雾化喷头103;进风系统3包括进风管302,依次设置于进风管302上的鼓风机301和加热室303;出风系统4包括出风管401和设置于出风管401上的引风机402;其中,出风系统4还包括与出风管401连接的进风加热循环管403和料液加热循环管404;进风系统3还包括设置于鼓风机301与加热室303之间、将进风管302包裹的预热槽304,设置于预热槽304内、环绕进风管302设置的进风加热盘管305,填充于预热槽304内的加热介质;雾化系统1还包括环绕设置于料液罐102内壁的料液加热盘管105;进风加热循环管403的出口端与进风加热盘管305的入口端连通,料液加热循环管404的出口端与料液加热盘管105的入口端连通;通过上述结构,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排出的尾气可通过进风加热循环管403进入进风加热盘管305内,尾气所携带的余热通过加热介质对进风管302内输送的风源进行预热,从而可降低后续加热室303的工作强度;同时,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排出的尾气可通过料液加热循环管404进入料液加热盘管105中,从而使尾气所携带的余热对料液罐102的原料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了排放尾气残余热量的循环再利用,达到了降低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的能耗和节约生产成本的目的。进一步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请参阅图1,进风系统3还包括设置于鼓风机301进风端的进风缓冲系统306;进风缓冲系统306包括缓冲腔室3061,设置于缓冲腔室3061内的加湿装置3062和除湿装置3066,设置于缓冲腔室3061侧壁的进风窗3063,与进风窗3063连接的空气过滤器3064;通过该结构,空气过滤器3064可实现对流化床机身供给风源的除尘净化,以保证包衣产品的安全卫生;同时,可利用加湿装置3062和除湿装置3066,根据需要控制进风风源的湿度,以精确控制流化床机身内的介质的蒸发能力。进一步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请参阅图1,缓冲腔室3061的顶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尾气可循环再利用的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包括雾化系统(1)、流化床机身(2)、进风系统(3)和出风系统(4);所述雾化系统(1)包括输液管(104),依次设置于输液管(104)上的料液罐(102)、输液泵(101)和雾化喷头(103);所述进风系统(3)包括进风管(302),依次设置于进风管(302)上的鼓风机(301)和加热室(303);所述出风系统(4)包括出风管(401)和设置于出风管(401)上的引风机(402);其特征在于:/n所述出风系统(4)还包括与出风管(401)连接的进风加热循环管(403)和料液加热循环管(404);所述进风系统(3)还包括设置于鼓风机(301)与加热室(303)之间、将进风管(302)包裹的预热槽(304),设置于预热槽(304)内、环绕进风管(302)设置的进风加热盘管(305),填充于预热槽(304)内的加热介质;所述雾化系统(1)还包括环绕设置于料液罐(102)内壁的料液加热盘管(105);所述进风加热循环管(403)的出口端与进风加热盘管(305)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料液加热循环管(404)的出口端与料液加热盘管(105)的入口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尾气可循环再利用的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包括雾化系统(1)、流化床机身(2)、进风系统(3)和出风系统(4);所述雾化系统(1)包括输液管(104),依次设置于输液管(104)上的料液罐(102)、输液泵(101)和雾化喷头(103);所述进风系统(3)包括进风管(302),依次设置于进风管(302)上的鼓风机(301)和加热室(303);所述出风系统(4)包括出风管(401)和设置于出风管(401)上的引风机(402);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系统(4)还包括与出风管(401)连接的进风加热循环管(403)和料液加热循环管(404);所述进风系统(3)还包括设置于鼓风机(301)与加热室(303)之间、将进风管(302)包裹的预热槽(304),设置于预热槽(304)内、环绕进风管(302)设置的进风加热盘管(305),填充于预热槽(304)内的加热介质;所述雾化系统(1)还包括环绕设置于料液罐(102)内壁的料液加热盘管(105);所述进风加热循环管(403)的出口端与进风加热盘管(305)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料液加热循环管(404)的出口端与料液加热盘管(105)的入口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可循环再利用的底喷流化床包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元媛曾华明汪姣玲樊振南唐雄
申请(专利权)人:雪天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