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iC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42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S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iCf/SiC复合材料燃料包壳的界面层结构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SiCf/SiC复合材料燃料包壳的界面层
,具体涉及一种SiCf/SiC复合材料燃料包壳的界面层结构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SiCf/SiC复合材料结合了高性能SiC纤维和SiC基体各自的优势,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高温、低化学活性等特点,是一种非常具有希望的高温结构材料,在国防、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SiCf/SiC复合材料中,纤维和基体都已经确定,二者之间的界面就成为影响SiCf/SiC复合陶瓷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界面本身与纤维、基体、工艺等密切相关。SiCf/SiC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控制材料韧性一个关键因素,对界面进行改性是提高其性能的关键之一,通过纤维涂层可同时改善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SiCf/SiC复合材料最常用的是热解碳(Pyrocarbon,PyC)层和BN(氮化硼)层,从力学角度看,PyC界面层可使复合材料表现出非线性力学行为,但其致命缺点是在高于800℃的氧化气氛中极易氧化,PyC界面层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的应用也因此受到了限制。BN(氮化硼)与热解碳有相似的层状结构,BN却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BN在850℃开始氧化,氧化后生成的B2O3在高温下具有自愈合裂纹的能力,能够阻止氧原子进一步向材料内部弥散,显著提高纤维的抗氧化性能,从而延长复合材料在高温氧化气氛下的使用寿命。但硼元素在辐照条件会发生生成氦,不能作为包壳材料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iCf/SiC复合材料燃料包壳的界面层结构及制备方法,有效解决辐照条件下SiCf/SiC复合材料中单一PyC界面层不稳定的问题,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界面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SiCf/SiC复合材料燃料包壳的界面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PyC、SiC、PyC、SiC界面层。每一层界面层厚度为50nm~200nm。一种SiCf/SiC复合材料燃料包壳的界面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碳化硅纤维预制件依次放入丙酮、乙醇中超声清洗,在烘干箱烘干;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处理好的预制件放入沉积炉中进行界面层制备:沉积炉抽真空,升温,依次通入氩气、甲烷气体,调节氩气和甲烷流量比例为1:(2-5);步骤三:停止通入甲烷,只通入氩气,再依次通入氢气,三氯甲基硅烷,氩气:氢气:三氯甲基硅烷的流量比为(5~10):(5~10):1;步骤四:依次停止通入三氯甲基硅烷和氢气,通入氩气,通入甲烷,依照步骤二,沉积热解碳;步骤五:重复步骤三,沉积碳化硅界面层,保温结束后,依次停止通入三氯甲基硅烷和氢气,持续通入氩气,随炉冷却至室温;步骤六:将步骤五制备的带有复合界面层的碳化硅纤维预制件,放入沉积炉中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工艺进行致密化:沉积炉抽真空,升温,依次通入氩气,氢气,三氯甲基硅烷,氩气:氢气:三氯甲基硅烷的流量比为(5~10):(5~10):1,通入氩气,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带有(PyC/SiC)2复合界面层的SiCf/SiC复合材料。所述的步骤一,清洗时间为30分钟,在烘干箱中120℃烘干30分钟。所述的步骤二,沉积炉抽真空<1Pa,以6℃/min~10℃/min的速度升温至1000℃~1200℃,依次通入氩气、甲烷气体,调节氩气和甲烷流量比例为1:(2-5),沉积炉内压强为500Pa~2000Pa,保温3h~4h。所述的步骤三,只通入氩气,持续0.5h~1h,依次通入氢气,三氯甲基硅烷,氩气:氢气:三氯甲基硅烷的流量比为(5~10):(5~10):1,沉积炉内压强为500Pa~2000Pa,保温3h~4h。所述的步骤四,通入氩气,持续0.5h~1h。所述的步骤六,放入沉积炉中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工艺进行致密化:沉积炉抽真空<1Pa,以6℃/min~10℃/min的速度升温至1000℃~1200℃,依次通入氩气,氢气,三氯甲基硅烷,氩气:氢气:三氯甲基硅烷的流量比为(5~10):(5~10):1,沉积炉内压强为500Pa~2000Pa,沉积250h~450h,通入氩气,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带有(PyC/SiC)2复合界面层的SiCf/SiC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PyC/SiC)2复合界面层的结构和厚度,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工艺(CVI)一次性在碳化硅纤维预制件上制备出(PyC/SiC)2复合界面层,再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制备SiCf/SiC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辐照条件下SiCf/SiC复合材料中单一PyC界面层不稳定的问题,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界面稳定性。界面层适用于壁厚为0.5~2mm的SiCf/SiC复合材料包壳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SiCf/SiC复合材料燃料包壳的界面层结构,内层为PyC界面层,由内向外依次为SiC、PyC、SiC界面层,每一层界面层厚度为50nm~200nm。一种SiCf/SiC复合材料燃料包壳的界面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碳化硅纤维预制件依次放入丙酮、乙醇中超声清洗,时间为30分钟,在烘干箱中120℃烘干30分钟。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处理好的预制件放入沉积炉中进行界面层制备:沉积炉抽真空<1Pa,以6℃/min~10℃/min的速度升温至1000℃~1200℃,依次通入氩气、甲烷气体,调节氩气和甲烷流量比例为1:(2-5),沉积炉内压强为500Pa~2000Pa,保温3h~4h。步骤三:停止通入甲烷,只通入氩气,持续0.5h~1h,依次通入氢气,三氯甲基硅烷,氩气:氢气:三氯甲基硅烷的流量比为(5~10):(5~10):1,沉积炉内压强为500Pa~2000Pa,保温3h~4h。步骤四:依次停止通入三氯甲基硅烷和氢气,通入氩气,持续0.5h~1h,通入甲烷,依照步骤二,沉积热解碳。步骤五:重复步骤三,沉积碳化硅界面层,保温结束后,依次停止通入三氯甲基硅烷和氢气,持续通入氩气,随炉冷却至室温。步骤六:将步骤五制备的带有复合界面层的碳化硅纤维预制件,放入沉积炉中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工艺进行致密化:沉积炉抽真空<1Pa,以6℃/min~10℃/min的速度升温至1000℃~1200℃,依次通入氩气,氢气,三氯甲基硅烷,氩气:氢气:三氯甲基硅烷的流量比为(5~10):(5~10):1,沉积炉内压强为500Pa~2000Pa,沉积250h~450h,通入氩气,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带有(PyC/SiC)2复合界面层的SiCf/SiC复合材料。实施例1)碳化硅纤维预制件管壁厚为1mm,将碳化硅纤维预制件依次放入丙酮、乙醇中超声清洗,时间为30分钟,在烘干箱中120℃烘干30分钟。2)将1)中处理好的预制件放入沉积炉中进行界面层沉积:设备抽真空10-1Pa,以10℃/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i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iCf/SiC复合材料燃料包壳的界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内向外依次为PyC、SiC、PyC、SiC界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iCf/SiC复合材料燃料包壳的界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层界面层厚度为50nm~200nm。


3.一种SiCf/SiC复合材料燃料包壳的界面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碳化硅纤维预制件依次放入丙酮、乙醇中超声清洗,在烘干箱烘干;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处理好的预制件放入沉积炉中进行界面层制备:沉积炉抽真空,升温,依次通入氩气、甲烷气体,调节氩气和甲烷流量比例为1:(2-5);
步骤三:停止通入甲烷,只通入氩气,再依次通入氢气,三氯甲基硅烷,氩气:氢气:三氯甲基硅烷的流量比为(5~10):(5~10):1;
步骤四:依次停止通入三氯甲基硅烷和氢气,通入氩气,通入甲烷,依照步骤二,沉积热解碳;
步骤五:重复步骤三,沉积碳化硅界面层,保温结束后,依次停止通入三氯甲基硅烷和氢气,持续通入氩气,随炉冷却至室温;
步骤六:将步骤五制备的带有复合界面层的碳化硅纤维预制件,放入沉积炉中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工艺进行致密化:沉积炉抽真空,升温,依次通入氩气,氢气,三氯甲基硅烷,氩气:氢气:三氯甲基硅烷的流量比为(5~10):(5~10):1,通入氩气,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带有(PyC/SiC)2复合界面层的SiCf/SiC复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SiCf/SiC复合材料燃料包壳的界面层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昕磊卢永恒刘建成单宏祎董秋实孟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