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自清洗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35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前置自清洗过滤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包括壳体和套盖,壳体和套盖之间可拆卸连接;套盖中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盖槽,盖槽中设置有隔水组件,隔水组件包括挡水板和入水管,挡水板呈空心圆柱状,入水管套接于挡水板内,挡水板和入水管均与套盖固定连接,盖槽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出水管,可以使得正常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滤网将自来水中的杂质过滤去除,当需要对滤网清洁的时候,仅需将第一进水管变成出水端,将出水管关闭,此时从第二进水管进水,以使将滤网上的杂质去除,从而达到了滤网自动清洁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置自清洗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前置自清洗过滤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用水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自来水厂处理后的水,往往在运输的过程中,还会进入一些胶体、毛发、灰层、红虫等微小的杂质,这些微小的杂质对水质的影响也是较大的;现有的一些过滤器大多都是使用滤网直接进行过滤,这种过滤器的往往单次使用寿命较为低下,而且使用的过程中,难以自身进行清洁,需要定期就更换或者是清洗滤网,十分地不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自清洗过滤器,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置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壳体和套盖,所述壳体和所述套盖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盖中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盖槽,所述盖槽中设置有隔水组件,所述隔水组件包括挡水板和入水管,所述挡水板呈空心圆柱状,所述入水管套接于所述挡水板内,所述挡水板和所述入水管均与所述套盖固定连接,所述盖槽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上下贯穿所述壳体,所述内腔中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中开设有过滤腔,所述入水管的形状与所述过滤腔顶部开口相适配,所述套筒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滤网,当所述套盖与所述壳体连接时,所述入水管插入所述套筒中,以使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过滤腔相通,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内腔相通,所述挡水板给予所述套筒一个向下的挤压力;所述壳体和所述套筒上设置有缓冲组件,当所述套盖与所述壳体连接时,所述缓冲组件给予所述套筒垂直向上的弹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弹簧和橡胶垫,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内腔的腔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套筒的底部抵接,所述套筒与所述挡水板的抵接处设置有橡胶垫。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盖与所述套筒之间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盖、所述壳体均使用塑料材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槽的内壁、所述内腔的侧壁、所述壳体的侧面和所述套盖的顶面均设置有加强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出水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出水管,可以使得正常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滤网将自来水中的杂质过滤去除,当需要对滤网清洁的时候,仅需将第一进水管变成出水端,将出水管关闭,此时从第二进水管进水,以使将滤网上的杂质去除,从而达到了滤网自动清洁的功能,同时本技术设置有弹簧,以减少套筒和滤网的缓冲力,提高滤网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盖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套盖;11、第一进水管;12、第二进水管;13、盖槽;2、壳体;21、内腔;3、出水管;4、隔水组件;41、挡水板;42、入水管;5、套筒;51、过滤腔;52、滤网;6、缓冲组件;61、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前置自清洗过滤器,包括壳体2和套盖1,壳体2和套盖1之间可拆卸连接;套盖1中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盖槽13,盖槽13中设置有隔水组件4,隔水组件4包括挡水板41和入水管42,挡水板41呈空心圆柱状,入水管42套接于挡水板41内,挡水板41和入水管42均与套盖1固定连接,盖槽13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1和第二进水管12;壳体2中设置有内腔21,内腔21上下贯穿壳体2,内腔21中套接有套筒5,套筒5中开设有过滤腔51,入水管42的形状与过滤腔51顶部开口相适配,套筒5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滤网52,当套盖1与壳体2连接时,入水管42插入套筒5中,以使第一进水管11与过滤腔51相通,第二进水管12与内腔21相通,挡水板41给予套筒5一个向下的挤压力,从而关闭第二进水管12时,从第一进水管11进水,可以通过滤网52过滤后再进入内腔21,当内腔21底部关闭时,通过第二进水管12进入水,可以通过滤网52进入到过滤腔51中,以使过滤网52中的杂质通过第一进水管11排出,从而完成了滤网52的自清洗;壳体2和套筒5上设置有缓冲组件6,当套盖1与壳体2连接时,缓冲组件6给予套筒5垂直向上的弹力,缓冲组件6提供的缓冲力,以使减少水压对套筒5和滤网52的冲力,使得滤网52的使用寿命得以提高。在一个实施例中,挡水板41和入水管42均呈空心立方体。参照图1所示,缓冲组件6包括弹簧61和橡胶垫,弹簧61的一端与内腔21的腔壁固定连接,弹簧61的另一端能够与套筒5的底部抵接,通过弹簧61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水的冲力,可以有效防止套筒5和滤网52的变形,套筒5与挡水板41的抵接处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的设置,增大了与挡水板41的接触面积,同时当套筒5因为水的冲力往下移动一点距离,橡胶垫仍然可以与挡水板41紧贴。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活塞代替弹簧61。在一个实施例中,套盖1与套筒5之间螺纹连接。参照图1所示,套盖1、壳体2均使用塑料材质。参照图3所示,盖槽13的内壁、内腔21的侧壁、壳体2的侧面和套盖1的顶面均设置有加强筋,从而有效提高外壳和套盖1的结构强度,不容易受水压而变形,提高了实用寿命。参照图3所示,壳体2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出水管3,通过出水管3的设置,更加方便连接水龙头等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水管11、第二进水管12和出水管3均设置有阀。工作原理:当日常需要过滤时,先将第二进水管12关闭,第一进水管11和出水管3打开,然后向第一进水管11通水,水流通过挡水板41内部的空间进入到过滤腔51中,然后通过套筒5上的滤网52进行过滤,水经过过滤后进入内腔21,从出水管3排出;当需要清洗滤网52时,关闭出水管3,打开第二进水管12,通过第二进水管12向内腔21中加入水,水流通过滤网52进入到过滤腔51中,将附着在滤网52上的杂质冲刷,然后通过第一进水管11排出;当需要更换滤网52时,仅需拧开盖套即可更换滤网52。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置自清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和套盖(1),所述壳体(2)和所述套盖(1)之间可拆卸连接;/n所述套盖(1)中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盖槽(13),所述盖槽(13)中设置有隔水组件(4),所述隔水组件(4)包括挡水板(41)和入水管(42),所述挡水板(41)呈空心圆柱状,所述入水管(42)套接于所述挡水板(41)内,所述挡水板(41)和所述入水管(42)均与所述套盖(1)固定连接,所述盖槽(13)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1)和第二进水管(12);/n所述壳体(2)中设置有内腔(21),所述内腔(21)上下贯穿所述壳体(2),所述内腔(21)中套接有套筒(5),所述套筒(5)中开设有过滤腔(51),所述入水管(42)的形状与所述过滤腔(51)顶部开口相适配,所述套筒(5)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滤网(52),当所述套盖(1)与所述壳体(2)连接时,所述入水管(42)插入所述套筒(5)中,以使所述第一进水管(11)与所述过滤腔(51)相通,所述第二进水管(12)与所述内腔(21)相通,所述挡水板(41)给予所述套筒(5)一个向下的挤压力;/n所述壳体(2)和所述套筒(5)上设置有缓冲组件(6),当所述套盖(1)与所述壳体(2)连接时,所述缓冲组件(6)给予所述套筒(5)垂直向上的弹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置自清洗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和套盖(1),所述壳体(2)和所述套盖(1)之间可拆卸连接;
所述套盖(1)中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盖槽(13),所述盖槽(13)中设置有隔水组件(4),所述隔水组件(4)包括挡水板(41)和入水管(42),所述挡水板(41)呈空心圆柱状,所述入水管(42)套接于所述挡水板(41)内,所述挡水板(41)和所述入水管(42)均与所述套盖(1)固定连接,所述盖槽(13)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11)和第二进水管(12);
所述壳体(2)中设置有内腔(21),所述内腔(21)上下贯穿所述壳体(2),所述内腔(21)中套接有套筒(5),所述套筒(5)中开设有过滤腔(51),所述入水管(42)的形状与所述过滤腔(51)顶部开口相适配,所述套筒(5)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滤网(52),当所述套盖(1)与所述壳体(2)连接时,所述入水管(42)插入所述套筒(5)中,以使所述第一进水管(11)与所述过滤腔(51)相通,所述第二进水管(12)与所述内腔(21)相通,所述挡水板(41)给予所述套筒(5)一个向下的挤压力;
所述壳体(2)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玉龙谢瑾
申请(专利权)人:斯托纳上海净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