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墅电梯轿厢制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628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0
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制停装置,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包括井道壁固定机构,其与电梯轿厢井道的井道底坑侧壁固定;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与井道壁固定机构枢转连接,轿厢支撑柱与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固定连接;急停机构,设在井道壁固定机构背对井道底坑侧壁的一侧,其与电梯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当轿厢支撑柱处于与井道底坑侧壁相贴合的状态时,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解除对所述急停机构的作用,而当轿厢支撑柱朝着背离井道底坑侧壁的方向向井道底坑的中心方向转过90°时,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对急停机构作用,急停机构将信号反馈给电梯电气控制器并切断轿厢运行电路。减少土建工程量,降低装梯成本;有利于检护人员的人身安全;结构简单,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别墅电梯轿厢制停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制停装置。
技术介绍
前述的别墅电梯实质上为独户住宅电梯,由于别墅的楼层数量相对有限,因而配备的电梯通常是无机房的(业界习惯称无机房电梯)。无机房电梯大都将主机放在井道的底坑部位,控制柜一般采用壁挂形式,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省建筑物的空间与成本,另一方面给检修和维护提供了方便,再一方面有助于增进建筑物的观瞻效果。如业界所知,为了确保别墅电梯的正常安全运行,需要由专业检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进入井道底坑对诸如曳引部件、制动部件等进行必要的检护。由于井道底坑空间是有限的,因而如果井道底坑内的检护人员处于作业状态,一旦电梯轿厢出现非正常下滑即非正常下溜,则毫无疑问会危及检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鉴此,电梯生产厂商出于对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安全因素考虑,通常配套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如CN201598082U推荐有“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厢制停装置”利用伸缩杆的结构形式防范轿厢意外移动,该专利由于将轿顶作为电梯的检修平台,因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诸多不便因素。典型的如CN102001563A提供的“电梯维修保护装置”,通过对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04至0007段以及第0011段的阅读可知:由于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装配,并且在使用后又要进行合理拆卸,拆卸后存放在只要不影响电梯的正常升降的电梯底坑或其它位置,因此使用前后均需花费一定的时间而有所不便。更为典型的如CN102275792B介绍的“一种无机房电梯轿厢的制停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专利在其说明书的0002段中客观指出了前述CN102001563A的不足,并且该专利在井道的内壁下部距底坑坑底2-2.5米的井道内壁上设置制停装置而达到在检修中既可保证出现意外时留有足够的底坑安全空间,又能确保电梯的相关部件不会受损的目的。但是前述CN102275792B存在以下缺憾:一是由于需要显著加深井道底坑并以加深的程度例如在通常为2m的基础上超出的0.5m作为掩体,因而致使土建工程量大,最终使装梯综合成本提高,况且由于轿厢下滑往往是瞬间并且无先兆突发的,因而对于正处在作业中的毫无防备的检护人员而言仍然是危险的;二是由于制停装置的结构体系的安装座、销轴、制停板和制停开关一至三即第一至第三制停开关都是服务于检修电路的,自身因由加深的底坑防范轿厢下坠引发的危险而不具有担当对轿厢下溜时的支承能力或称支承作用;三是尽管加深井道底坑能起到保护检修人员安全的期望的作用,但是一旦前述制停装置的结构体系的诸多的制停开关中的任意一个失灵或其它引发电梯非正常下滑都会伴随安全隐患,例如一旦蹾坑(也称“蹾底”)会造成坑底内的检修人员的心理恐慌,等等。因此仍有改进的必要,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摒弃额外加深井道底坑的措施而得以减少土建工程并且降低装梯综合成本、有利于在检修全过程中时刻起到对有可能意外下溜的电梯轿厢的可靠支承作用而得以充分保障在井道底坑内作业的检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益于显著简化结构而得以方便安装与使用的别墅电梯轿厢制停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制停装置,包括一井道壁固定机构,该井道壁固定机构在使用状态下与电梯轿厢井道的井道底坑的井道底坑侧壁固定;一轿厢支撑柱和一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与所述井道壁固定机构枢转连接,轿厢支撑柱与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一急停机构,该急停机构设置在所述井道壁固定机构背对所述井道底坑侧壁的一侧,该急停机构与电梯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并且当所述轿厢支撑柱处于与所述井道底坑侧壁相贴合的状态时,所述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解除对所述急停机构的作用,而当轿厢支撑柱朝着背离所述井道底坑侧壁的方向向井道底坑的中心方向转过90°时,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对所述急停机构作用,急停机构将信号反馈给所述电梯电气控制器并切断轿厢运行电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井道壁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和连接板,该固定板和连接板通过台阶腔构建连结板构成一体结构,固定板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电梯轿厢井道的井道底坑的井道底坑侧壁固定;所述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连同所述轿厢支撑柱与所述连接板背对所述井道底坑侧壁的一侧枢转连接;所述急停机构设置在连接板背对所述井道底坑侧壁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井道底坑侧壁固定孔,在使用状态下由螺栓在对应于井道底坑侧壁固定孔的位置将固定板与所述井道底坑的井道底坑侧壁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并且位于连接板的上部和下部各开设有急停开关座安装槽,所述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连同所述轿厢支撑柱在对应于急停开关座安装槽的位置与连接板背对井道底坑侧壁的一侧枢转连接;所述急停机构在对应于上部或下部的所述急停开关座安装槽的位置设置在连接板背对井道底坑侧壁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包括上铰链、支撑柱上连接管、下铰链和支撑柱下连接管,上铰链的上铰链右链片与所述连接板背对所述井道底坑的井道底坑侧壁的一侧固定,在支撑柱上连接管朝向上铰链的一端固定有一支撑柱上连接管连接座,该支撑柱上连接管连接座与上铰链的上铰链左链片固定,支撑柱上连接管朝向所述轿厢支撑柱的一端构成为支撑柱上连接管悬臂端,下铰链的下铰链右链片与所述连接板背对所述井道底坑的井道底坑侧壁的一侧固定,支撑柱下连接管朝向下铰链的一端固定有一支撑柱下连接管连接座,该支撑柱下连接管连接座与下铰链的下铰链左链片固定,支撑柱下连接管朝向轿厢支撑柱的一端构成为支撑柱下连接管悬臂端;所述轿厢支撑柱的右侧上部与所述支撑柱上连接管的支撑柱上连接管悬臂端固定,而轿厢支撑柱的右侧下部与所述支撑柱下连接管的支撑柱下连接管悬臂端固定;当所述急停机构设置在开设于所述连接板的下部的所述急停开关座安装槽的位置时,所述支撑柱下连接管连接座对该急停机构作用或解除作用,而当急停机构设置在开设于连接板的上部的所述急停开关座安装槽的位置时,所述支撑柱上连接管连接座对急停机构作用或解除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由所述台阶腔构建连结板使所述连接板的后侧面与所述井道底坑的井道底坑侧壁之间构成一腾空腔,由腾空腔使所述轿厢支撑柱的后侧在非使用状态下与井道底坑侧壁贴靠。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柱上连接管以及支撑柱下连接管为横截面呈矩形的中空管。在本专利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轿厢支撑柱由横截面形状呈矩形的中空管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急停机构包括一急停开关固定座和一急停开关,急停开关固定座在对应于所述连接板的上部或下部的所述急停开关座安装槽的位置固定在连接板背对所述井道底坑侧壁的一侧,急停开关与电梯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该急停开关固定在急停开关固定座的前侧并且该急停开关的急停开关触头朝向左,当急停开关固定座连同急停开关在对应于所述上部的急停开关座安装槽的位置固定在连接板上时,由所述支撑柱上连接管连接座对所述急停开关触头作用或解除作用,而当急停开关固定座连同急停开关在对应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制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井道壁固定机构(1),该井道壁固定机构(1)在使用状态下与电梯轿厢井道(5)的井道底坑(51)的井道底坑侧壁(511)固定;一轿厢支撑柱(2)和一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3),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3)与所述井道壁固定机构(1)枢转连接,轿厢支撑柱(2)与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3)固定连接;一急停机构(4),该急停机构(4)设置在所述井道壁固定机构(1)背对所述井道底坑侧壁(511)的一侧,该急停机构(4)与电梯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并且当所述轿厢支撑柱(2)处于与所述井道底坑侧壁(511)相贴合的状态时,所述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3)解除对所述急停机构(4)的作用,而当轿厢支撑柱(2)朝着背离所述井道底坑侧壁(511)的方向向井道底坑(51)的中心方向转过90°时,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3)对所述急停机构(4)作用,急停机构(4)将信号反馈给所述电梯电气控制器并切断轿厢运行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别墅电梯轿厢制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井道壁固定机构(1),该井道壁固定机构(1)在使用状态下与电梯轿厢井道(5)的井道底坑(51)的井道底坑侧壁(511)固定;一轿厢支撑柱(2)和一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3),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3)与所述井道壁固定机构(1)枢转连接,轿厢支撑柱(2)与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3)固定连接;一急停机构(4),该急停机构(4)设置在所述井道壁固定机构(1)背对所述井道底坑侧壁(511)的一侧,该急停机构(4)与电梯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并且当所述轿厢支撑柱(2)处于与所述井道底坑侧壁(511)相贴合的状态时,所述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3)解除对所述急停机构(4)的作用,而当轿厢支撑柱(2)朝着背离所述井道底坑侧壁(511)的方向向井道底坑(51)的中心方向转过90°时,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3)对所述急停机构(4)作用,急停机构(4)将信号反馈给所述电梯电气控制器并切断轿厢运行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别墅电梯轿厢制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井道壁固定机构(1)包括固定板(11)和连接板(12),该固定板(11)和连接板(12)通过台阶腔构建连结板(13)构成一体结构,固定板(11)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电梯轿厢井道(5)的井道底坑(51)的井道底坑侧壁(511)固定;所述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3)连同所述轿厢支撑柱(2)与所述连接板(12)背对所述井道底坑侧壁(511)的一侧枢转连接;所述急停机构(4)设置在连接板(12)背对所述井道底坑侧壁(51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别墅电梯轿厢制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板(11)上开设有井道底坑侧壁固定孔(111),在使用状态下由螺栓在对应于井道底坑侧壁固定孔(111)的位置将固定板(11)与所述井道底坑(51)的井道底坑侧壁(511)固定;在所述连接板(12)上并且位于连接板(12)的上部和下部各开设有急停开关座安装槽(121),所述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3)连同所述轿厢支撑柱(2)在对应于急停开关座安装槽(121)的位置与连接板(12)背对井道底坑侧壁(511)的一侧枢转连接;所述急停机构(4)在对应于上部或下部的所述急停开关座安装槽(121)的位置设置在连接板(12)背对井道底坑侧壁(51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别墅电梯轿厢制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枢转连接机构(3)包括上铰链(31)、支撑柱上连接管(32)、下铰链(33)和支撑柱下连接管(34),上铰链(31)的上铰链右链片与所述连接板(12)背对所述井道底坑(51)的井道底坑侧壁(511)的一侧固定,在支撑柱上连接管(32)朝向上铰链(31)的一端固定有一支撑柱上连接管连接座(321),该支撑柱上连接管连接座(321)与上铰链(31)的上铰链左链片固定,支撑柱上连接管(32)朝向所述轿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云飞季宇飞吴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