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旭峰专利>正文

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614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包括与呼吸机主管路连通的水壶,所述水壶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与收集袋连通,水壶实施对主管路连通,主管路内产生的冷凝水及一些积液导出至水壶内,水壶从引流管导出至收集带内,可有效增加对上述冷凝水和积液的收集量,减少护理人的看护强度,并且实施对冷凝水导出时,只需要将收集袋更换即可,避免冷凝水沾染在医护人员的皮肤或者衣服上而产生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
,尤其是一种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
技术介绍
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危重,合并呼吸衰竭时需要经口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患者有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可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呼吸机通气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患者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导致病情加重、呼吸机通气时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并发症增加、病死率升高及医疗成本增加等。在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多数因素中,呼吸机管道内细菌定植及冷凝水的管理是其中最主要的易患因素之一,也是引起早发性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加强呼吸机管道中冷凝水的管理,在重症病房里,需每周更换呼吸机管路,护士需每天不定时拍打呼吸机管路,使管路中的冷凝水流向管路中段的集水杯,以防止带细菌的冷凝水返流进气道,但人工气道缺乏防止冷凝水流入的装置,在病人翻身过程中,仍可能会有冷凝水返流进人工气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此现有技术中一些医疗设备的厂家提供了一种可以收集管路中冷凝水的水壶,呼吸器的管路产生的冷凝水顺着管路进入了水壶当中,进而实施对冷凝水的收集。现有技术用于实施对冷凝水收集的水壶容量非常有限,需要护理人员定时的对水壶拆卸下来将冷凝水排出,而后,护理人员在实施对水壶拆卸时,管路上的水很容易沾染到医护人员的皮肤或者衣服上,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因此现有技术中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可有效提高冷凝水的收集量,并且可避免在实施对冷凝水排出时而沾染到医护人员的皮肤或者衣服上,防止二次污染。本技术中的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包括与呼吸机主管路连通的水壶,所述水壶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与收集袋连通。本技术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夹子,所述夹子实现引流管的导通及截止。所述水壶的底部设置有浮子,所述浮子用于实施对引流管的管口位置的封堵及开启。所述水壶的底部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呈现上大、下小的锥管状结构,所述浮子呈环状且套设在导管上。所述导管与水壶的底部结合位置外圈设置有开口,所述浮子实施对开口封堵或者远离。所述导管与水壶的底部结合位置外圈设置有承托环,所述开口沿着承托环周向布置。所述承托环的上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与开口连通,所述环形凹槽的边缘还设置有缺口。所述夹子包括穿套在引流管外的框体,所述框体上设置有夹紧轨道,所述夹紧轨道与框体呈夹角布置,所述夹紧轨道内设置有夹紧辊,所述夹紧辊与夹紧轨道垂直布置且与引流管的外壁抵靠或分离。所述引流管的管口设置有插针,所述插针与收集袋的一端构成插接配合。所述水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导管连通,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连接管构成插接配合。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水壶实施对主管路连通,主管路内产生的冷凝水及一些积液导出至水壶内,水壶从引流管导出至收集带内,可有效增加对上述冷凝水和积液的收集量,减少护理人的看护强度,并且实施对冷凝水导出时,只需要将收集袋更换即可,避免冷凝水沾染在医护人员的皮肤或者衣服上而产生的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的部分结构剖面视图;图3是水壶端面的剖切平面图;图4是夹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本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的结构特征详述如下:一种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包括与呼吸机主管路10连通的水壶20,所述水壶20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管30,所述引流管30与收集袋40连通;水壶实施对主管路10连通,主管路10内产生的冷凝水及一些积液导出至水壶20内,水壶20从引流管30导出至收集带40内,可有效增加对上述冷凝水和积液的收集量,减少护理人的看护强度,并且实施对冷凝水导出时,只需要将收集袋40更换即可,避免冷凝水沾染在医护人员的皮肤或者衣服上而产生的二次污染。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为避免收集袋40与引流管30分离时,所述的引流管30内的冷凝水沾染到医护人员的皮肤或者衣服上,所述引流管30上设置有夹子50,所述夹子50实现引流管30的导通及截止;在实施对收集袋40更换时,夹子50实施对引流管30的夹紧,避免冷凝水从引流管30导出。为使得水壶20内的水流缓慢导出至收集袋40内,所述水壶20的底部设置有浮子70,所述浮子70用于实施对引流管30的管口位置的封堵及开启;当水壶20内的冷凝水收集到足够状态后,浮子70浮起,进而使得引流管30开启,使得冷凝水从引流管30导出至收集袋40内。更为具体地,为实施对浮起来来的浮子70的竖直导向,所述水壶20的底部设置有导管21,所述导管21呈现上大、下小的锥管状结构,所述浮子70呈环状且套设在导管21上。更为具体地,所述导管21与水壶20的底部结合位置外圈设置有开口211,所述浮子70实施对开口211封堵或者远离。当冷凝水从水壶20内浮起来后,所述导管21与水壶20的底部结合位置外圈设置有承托环22,所述开口211沿着承托环22周向布置。所述承托环22的上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221,所述环形凹槽221的槽底与开口211连通,所述环形凹槽221的边缘还设置有缺口2211;当浮子70从导管21上浮起后,冷凝水从缺口2211内导入开口211内,并且从导管21内导出至引流管30内,进而实现对冷凝水的收集。更为具体地,所述夹子50包括穿套在引流管30外的框体51,所述框体51上设置有夹紧轨道52,所述夹紧轨道52与框体51呈夹角布置,所述夹紧轨道52内设置有夹紧辊53,所述夹紧辊53与夹紧轨道52垂直布置且与引流管30的外壁抵靠或分离。所述引流管30的管口设置有插针31,所述插针31与收集袋40的一端构成插接配合。为实现对冷凝水的引流,所述水壶20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管23,所述连接管23与导管21连通,所述引流管30的一端与连接管23构成插接配合;所述的水壶20外壁设置有固定圈60,所述固定圈60外壁设置有紧固螺栓61,紧固螺栓61的端部与水壶20的外壁抵靠,以使得水壶20保持竖直的状态,避免水壶20倾倒,固定圈60设置在调节支架62上,所述固定圈60与调节支架62构成竖直方向的可调式连接;所述调节支架62上设置有竖直条形孔,所述固定圈60竖直滑动设置在竖直条形孔上,所述竖直条形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栓621,所述调节螺栓621的端部与固定圈60抵靠,以实现对固定圈60的竖直高度的调整,以使得引流管30保持张开的状态,方便引流的同时,还可方便实施对收集袋40的更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呼吸机主管路(10)连通的水壶(20),所述水壶(20)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管(30),所述引流管(30)与收集袋(40)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呼吸机主管路(10)连通的水壶(20),所述水壶(20)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管(30),所述引流管(30)与收集袋(4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30)上设置有夹子(50),所述夹子(50)实现引流管(30)的导通及截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20)的底部设置有浮子(70),所述浮子(70)用于实施对引流管(30)的管口位置的封堵及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20)的底部设置有导管(21),所述导管(21)呈现上大、下小的锥管状结构,所述浮子(70)呈环状且套设在导管(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1)与水壶(20)的底部结合位置外圈设置有开口(211),所述浮子(70)实施对开口(211)封堵或者远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机冷凝水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1)与水壶(20)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旭峰潘爱红李业桂胡小欧李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吴旭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