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5947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凝土输送系统,包括拖泵、布料机、输送管道以及管道固定结构;所述拖泵具有出料口;所述布料机与所述拖泵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布料机具有一进料口;所述输送管道设于所述拖泵与所述布料机之间,所述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出料口以及所述进料口;所述管道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输送管道固定在外界的支撑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拖泵与所述布料机间隔设置,所述拖泵直接承接搅拌机连通,所述拖泵将混凝土自所述输送管道输送至所述布料机处,无需罐车多次转运,且通过所述输送管道固定结构保证所述输送管道的安全,混凝土的运输持续不间断,加快工作效率,且减少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输送系统
本专利技术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基建规模越来越大,桥梁占比越来越大,其中预制梁梁场建设也越来越多,然而,现有技术中,预制箱梁梁场混凝土场内运输均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浇筑作业最好是一次实施,中途尽量不产生预设之外的停机,然而,由于混凝土罐车的运输效率以及承载量,导致不得不一次使用大量的罐车,加大成本,且效率低下。如何实现梁场智能化、减人化的目标,打实现混凝土长距离稳定输送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混凝土输送系统,旨在解决如何输送混凝土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混凝土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拖泵,具有出料口;布料机,与所述拖泵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布料机具有一进料口;输送管道,设于所述拖泵与所述布料机之间,所述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出料口以及所述进料口;以及,管道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输送管道固定在外界的支撑面上。可选的,所述管道固定结构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于所述拖泵与所述布料机之间,且邻近所述出料口设置,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形成有缓冲结构;所述输送管道固定在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可选的,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上凹设有管槽,所述管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呈贯穿所述支撑台的两端设置,所述管槽形成所述缓冲结构;所述输送管道安置于所述管槽内。可选的,所述缓冲结构还包括缓冲袋,所述缓冲袋设于所述管槽的底壁面与所述输送管道之间,所述缓冲袋内容置有液体。可选的,所述缓冲结构还包括:水泵,连通至所述缓冲袋内,用以向所述缓冲带内灌液;以及,液压表,连接至所述缓冲袋内,用以检测所述缓冲袋内液压。可选的,所述管槽的底壁面上凹设有一卡槽;所述管道固定结构还包括:固定卡环,固定套设于所述输送管道的底部,所述固定卡环上对应所述卡槽处凸设有一卡凸,所述卡凸沿上下向活动设置,以在所述输送管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卡凸向下活动至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以及,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卡凸上,所述复位弹簧用以在所述外力作用撤销时,驱动所述固定卡环向上活动。可选的,所述管道固定结构还包括:翘杆,具有呈相对设置的驱动端以及连接端,所述翘杆的中部铰接安装至所述支撑台上,所述驱动端伸入至所述卡槽内,所述连接段伸出于所述管槽外;遮板,具有呈相对设置的扣合端以及配合端,所述遮板中部铰接安装至所述管槽的开口处,以使得所述扣合端可上下活动设置,且在所述扣合端向下活动时,盖合所述管槽的开口;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连接端与所述配合端,以在所述卡凸向下活动至卡接所述卡槽时,带动所述驱动端向下活动,以使得所述扣合端被带动而向下活动。可选的,所述管道固定结构还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框架,两个所述支撑框架上均形成有支撑通道,所述输送管道依次穿设于两个所述支撑通道内。可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框架共同形成一支撑组,所述支撑组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组沿水平向间隔设置。可选的,所述支撑架结构还包括橡胶圈,所述橡胶圈设于所述支撑通道内,所述输送管道穿设于所述橡胶圈内。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拖泵与所述布料机间隔设置,所述拖泵直接承接搅拌机连通,所述拖泵将混凝土自所述输送管道输送至所述布料机处,无需罐车多次转运,且通过所述输送管道固定结构保证所述输送管道的安全,混凝土的运输持续不间断,加快工作效率,且减少施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输送系统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为图1中支撑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混凝土输送系统43固定卡环1拖泵44复位弹簧2布料机45翘杆3输送管道46遮板41支撑台47连接杆42缓冲袋48支撑框架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随着我国基建规模越来越大,桥梁占比越来越大,其中预制梁梁场建设也越来越多,然而,现有技术中,预制箱梁梁场混凝土场内运输均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浇筑作业最好是一次实施,中途尽量不产生预设之外的停机,然而,由于混凝土罐车的运输效率以及承载量,导致不得不一次使用大量的罐车,加大成本,且效率低下。如何实现梁场智能化、减人化的目标,打实现混凝土长距离稳定输送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系统,其中图1至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旨在解决如何输送混凝土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混凝土为专用混凝土,其中,每立方混凝土理论用料量为水泥380kg、粉煤灰100kg、细骨粉700kg、混合粗骨粉342+799kg、水144kg以及减水剂4.8kg。实际情况根据现场施工环境试配。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体一种混凝土输送系统100,包括拖泵1、布料机2、输送管道3以及管道固定结构;所述拖泵1具有出料口;所述布料机2与所述拖泵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布料机2具有一进料口;所述输送管道3设于所述拖泵1与所述布料机2之间,所述输送管道3的两端分别连通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拖泵,具有出料口;/n布料机,与所述拖泵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布料机具有一进料口;/n输送管道,设于所述拖泵与所述布料机之间,所述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出料口以及所述进料口;以及,/n管道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输送管道固定在外界的支撑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拖泵,具有出料口;
布料机,与所述拖泵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布料机具有一进料口;
输送管道,设于所述拖泵与所述布料机之间,所述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出料口以及所述进料口;以及,
管道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输送管道固定在外界的支撑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固定结构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于所述拖泵与所述布料机之间,且邻近所述出料口设置,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形成有缓冲结构;
所述输送管道固定在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上凹设有管槽,所述管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呈贯穿所述支撑台的两端设置,所述管槽形成所述缓冲结构;
所述输送管道安置于所述管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还包括缓冲袋,所述缓冲袋设于所述管槽的底壁面与所述输送管道之间,所述缓冲袋内容置有液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还包括:
水泵,连通至所述缓冲袋内,用以向所述缓冲带内灌液;以及,
液压表,连接至所述缓冲袋内,用以检测所述缓冲袋内液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槽的底壁面上凹设有一卡槽;
所述管道固定结构还包括:
固定卡环,固定套设于所述输送管道的底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英李明唐达昆杜军良梅慧浩李阳张瑞诚徐青王光耀荣文文黄稳田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