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忠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制造锻造件生产冷却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574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制造锻造件生产冷却运输装置,属于锻造件运送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座、进料装置、运输装置、冷却装置、循环装置、排热装置和换气装置,所述支撑座竖直放置在地面,所述冷却装置水平设置在支撑座的底部,所述进料装置水平设置在冷却装置的侧壁上,所述运输装置竖直设置在支撑座的顶部,所述循环装置设置在冷却装置的底部,所述排热装置竖直设置在运输装置的顶部,所述换气装置设置在运输装置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进料装置依次将锻造件进行摆放进行降温,通过运输装置对锻造件进行移动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制造锻造件生产冷却运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锻造件运送
,具体是涉及一种智能制造锻造件生产冷却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金属锻造工艺中,通常需要加热,加热的目的是提高金属的塑性和降低变形抗力,即提高金属的锻造性能。除少数就有良好塑性的金属可在常温下锻造成形外,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的锻造性能较差,造成锻造困难或者不能锻造。但将这些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可以大大提高了塑性,并且只需要施加较小的锻打力,便可使其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如公开号为CN207275588U的专利涉及一种锻造件冷却装置,安放在锻造件冷却时使用的运输装置上,所述冷却装置为一体式的结构,包括围板框和放置板,所述放置板连接围板框内侧,所述放置板上均匀排列若干孔。所述矩形框下居中设置用于安放在输送装置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围板框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冷却面积大,使得冷却效果好,且限位板的设置使得冷却装置可以安放在运输装置上,实现冷却运输同时进行的效果,节约时间,减少工人劳动。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需要人工将锻造件依次放置在冷却平台上比较耗时,第二,无法自行运输需要放置在其他移动平台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制造锻造件生产冷却运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将锻造件依次放置在冷却平台上比较耗时和无法自行运输需要放置在其他移动平台上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制造锻造件生产冷却运输装置,包括支撑座、进料装置、运输装置、冷却装置、循环装置、排热装置和换气装置,所述支撑座竖直放置在地面,所述冷却装置水平设置在支撑座的底部,所述进料装置水平设置在冷却装置的侧壁上,所述运输装置竖直设置在支撑座的顶部,所述循环装置设置在冷却装置的底部,所述排热装置竖直设置在运输装置的顶部,所述换气装置设置在运输装置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支撑板、放料板、L型支撑块、进料电机、第一转动盘、方形支撑块、送料转动杆、第二转动盘、进料皮带、移动板、两个进料限位块和两个分段块,所述进料支撑板水平设置在冷却装置的侧壁上,所述进料支撑板的内侧设有两个进料滑动槽,所述放料板竖直设置在进料支撑板的顶部,所述放料板的底部设有一个取料槽,所述L型板竖直设置在进料支撑板的底部,所述进料电机水平设置在L型板的顶部,所述第一转动盘设置在进料电机的主轴上,所述方形支撑块设置在与L型支撑块的同一水平线上且与进料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送料转动杆设置在方形支撑块的侧壁上且与方形支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盘套设在送料转动杆的一端且与第二转动盘转动配合,两个所述进料限位块对称设置在第二转动盘的两侧且与送料转动杆转动配合,所述进料皮带套设在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上,所述进料皮带与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转动配合,所述移动板水平设置在进料皮带上,所述移动板两端且与两个进料滑动槽滑动配合,两个所述分段块对称设置在移动板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运输装置包括运输支撑板、运输电机、运输转动柱、齿板网格皮带轮、两个运输固定架、两个转动齿板、若干运输配合柱和若干配合,两个所述运输固定架对称设置在支撑座的顶部,所述运输支撑板设置在运输固定架的侧壁上,所述运输电机水平设置在运输支撑板的顶部,所述运输电机的主轴贯通运输固定架,所述运输转动柱设置在两个运输固定架的中间,所述运输转动柱的两端与两个运输固定架转动配合,所述运输转动柱的一端与运输电机的主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齿板对称设置在运输转动柱的两端,若干所述运输配合柱等间距设置在两个运输固定架的中间,若干所述运输配合柱的两端与两个运输固定架转动配合,若干所述配合齿板对称设置在若干运输转动柱的两端,所述转动齿板与若干配合齿板啮合,所述网格皮带轮套设在运输转动柱和若干运输配合柱上。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冷却支架、冷却水泵、冷却进水管和冷却出水管,冷却箱设置在支撑座的底部并且贯通支撑座底部,所述进料支撑板水平设置在冷却箱的侧壁上,所述冷却支架对称设置在冷却箱的底部,所述冷却水泵水平设置在冷却支架的内侧,所述冷却进水管水平设置贯通冷却水泵,所述冷却出水管一端与冷却进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却箱贯通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支撑架、循环水泵、循环进水管、冷凝器和循环出水管,所述循环支撑架竖直设置在冷却箱的底部,所述循环水泵水平设置在循环支撑架的内侧,所述循环进水管一端贯通循环水泵另一端与冷却箱贯通设置与且冷却箱连接,所述冷凝器水平设置在循环支撑架的顶部,所述循环出水管的一端贯通冷凝器另一端贯通冷却箱与冷却箱固定连接,所述循环进水管的一端与循环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排热装置包括排热支撑架、隔离板和若干排热风扇,所述排热支撑架设置在两个运输固定架的顶部,若干所述排热风扇对称设置在排热支撑架的顶部并且贯通排热支撑架,所述隔离板竖直设置在对称设置的排热风扇的中间且与排热支撑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换气装置包括换气组件,所述换气组件对称设置在两个运输固定架的顶部,所述括换气组件包括换气支撑板、换气固定板、换气电机、换气转动杆、出料滑动板和四个换气扇片,所述换气支撑板的一端与运输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换气支撑板的另一端与隔离板固定连接,所述换气固定板水平设置在换气支撑板的侧壁上,所述换气电机水平设置在换气固定板的顶部,所述换气电机的主轴贯通换气支撑板,所述换气转动杆水平设置在换气支撑板的内侧且与换气支撑板转动配合,四个所述换气扇片等间距套设在换气转动杆上,所述出料滑动板设置在冷却箱的侧壁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专利技术在对板材进行加工时,人工将多个锻造件放入放料板内,进料电机工作带动第一转动盘进行转动,第一转动盘转动带动进料皮带进行转动,进料皮带进行转动带动第二转动盘进行转动,进料皮带配合着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的转动从而带动移动板进行转动,移动板进行转动带动两个分段块进行转动,两个分段块通过去取料槽对锻造件进行依次地取料,将取出的锻造件依次地送入运输装置上,防止锻造件并在一起有些并在一起的地方无法进行降温。其二,本专利技术在对板材进行加工时,两个分段块将锻造件进行依次放至网格皮带轮上,运输电机工作带动运输转动柱进行转动,运输转动柱进行转动带动两个转动齿板进行转动,两个转动齿板进行转动带动若干配合齿板进行转动,若干配合齿板进行带动若干运输配合柱进行转动,若干运输配合柱进行转动带动网格皮带轮进行转动,网格皮带轮进行转动带动锻造件进行移动对锻造件进行降温处理。其三,本专利技术在对板材进行加工时,冷却水泵工作带动冷却进水管进行吸水,冷却进水管将水送入冷却出水管,冷却出水管将水送入冷却箱内,冷却箱对冷却出水管送进的水通过冷却的气流对锻造件进行从下到上的降温。其四,本专利技术在对板材进行加工时,循环水泵工作带动循环进水管将冷却箱内对锻造件进行降温后的温水进行吸入,循环进水管将吸入的温水送至循环出水管内,循环出水管通过冷凝器,冷凝器将循环出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制造锻造件生产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进料装置(2)、运输装置(3)、冷却装置(4)、循环装置(5)、排热装置(6)和换气装置(7),所述支撑座(1)竖直放置在地面,所述冷却装置(4)水平设置在支撑座(1)的底部,所述进料装置(2)水平设置在冷却装置(4)的侧壁上,所述运输装置(3)竖直设置在支撑座(1)的顶部,所述循环装置(5)设置在冷却装置(4)的底部,所述排热装置(6)竖直设置在运输装置(3)的顶部,所述换气装置(7)设置在运输装置(3)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制造锻造件生产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进料装置(2)、运输装置(3)、冷却装置(4)、循环装置(5)、排热装置(6)和换气装置(7),所述支撑座(1)竖直放置在地面,所述冷却装置(4)水平设置在支撑座(1)的底部,所述进料装置(2)水平设置在冷却装置(4)的侧壁上,所述运输装置(3)竖直设置在支撑座(1)的顶部,所述循环装置(5)设置在冷却装置(4)的底部,所述排热装置(6)竖直设置在运输装置(3)的顶部,所述换气装置(7)设置在运输装置(3)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锻造件生产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2)包括进料支撑板(21)、放料板(23)、L型支撑块(25)、进料电机(26)、第一转动盘(27)、方形支撑块(28)、送料转动杆(29)、第二转动盘(210)、进料皮带(212)、移动板(213)、两个进料限位块(211)和两个分段块(214),所述进料支撑板(21)水平设置在冷却装置(4)的侧壁上,所述进料支撑板(21)的内侧设有两个进料滑动槽(22),所述放料板(23)竖直设置在进料支撑板(21)的顶部,所述放料板(23)的底部设有一个取料槽(24),所述L型支撑块(25)竖直设置在进料支撑板(21)的底部,所述进料电机(26)水平设置在L型支撑块(25)的顶部,所述第一转动盘(27)设置在进料电机(26)的主轴上,所述方形支撑块(28)设置在与L型支撑块(25)的同一水平线上且与进料支撑板(21)固定连接,所述送料转动杆(29)设置在方形支撑块(28)的侧壁上且与方形支撑块(28)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盘(210)套设在送料转动杆(29)的一端且与第二转动盘(210)转动配合,两个所述进料限位块(211)对称设置在第二转动盘(210)的两侧且与送料转动杆(29)转动配合,所述进料皮带(212)套设在第一转动盘(27)和第二转动盘(210)上,所述进料皮带(212)与第一转动盘(27)和第二转动盘(210)转动配合,所述移动板(213)水平设置在进料皮带(212)上,所述移动板(213)两端且与两个进料滑动槽(22)滑动配合,两个所述分段块(214)对称设置在移动板(213)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锻造件生产冷却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3)包括运输支撑板(32)、运输电机(33)、运输转动柱(34)、网格皮带轮(38)、两个运输固定架(31)、两个转动齿板(35)、若干运输配合柱(36)和若干配合齿板(37),两个所述运输固定架(31)对称设置在支撑座(1)的顶部,所述运输支撑板(32)设置在运输固定架(31)的侧壁上,所述运输电机(33)水平设置在运输支撑板(32)的顶部,所述运输电机(33)的主轴贯通运输固定架(31),所述运输转动柱(34)设置在两个运输固定架(31)的中间,所述运输转动柱(34)的两端与两个运输固定架(31)转动配合,所述运输转动柱(34)的一端与运输电机(33)的主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齿板(35)对称设置在运输转动柱(34)的两端,若干所述运输配合柱(36)等间距设置在两个运输固定架(3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董甲东黄昌文宋加兵张先彬张朝龙王远志
申请(专利权)人:黄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