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574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3
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包括竖筒,竖筒的底部连接有手持部,竖筒的左侧壁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左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有横管,竖筒的右侧内壁靠近下端处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左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外部固定套装第一齿轮,竖筒的右侧内壁上部轴承连接有横向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右部外侧固定套装第二齿轮,第一螺杆的左部外侧配合连接有中部开设螺纹孔的第一内螺纹连接块,横管的顶部开设第二通孔。本装置通过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即可控制钻头旋转的同时向装置外侧推进从而进行钻孔,且医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活动块运动的长度从而了解钻头的钻孔深度,进而对患者进行精准的钻孔操作,避免钻孔过深或过浅,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
本技术属于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脊柱外科手术钻孔时,大多为人力推动钻头深入从而钻孔,医生很难了解到已经钻了多深的孔,难以对钻孔深度进行精准的把握,且人力推动钻头深入不稳定性太高,容易出现误操作,导致手术的失败威胁患者的安全,同时难以了解到准确的病灶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包括竖筒,竖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持部,竖筒的左侧壁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左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有横管,竖筒的右侧内壁靠近下端处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左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外部固定套装第一齿轮,竖筒的右侧内壁上部轴承连接有横向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右部外侧固定套装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配合,第一螺杆的左端向左穿过第一通孔后伸入横管内,第一螺杆的左部外侧配合连接有中部开设螺纹孔的第一内螺纹连接块,第一内螺纹连接块位于横管的内侧,横管的顶部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前后侧壁均开设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内均配合安装第二滑块,第一内螺纹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的顶面高于横管的顶面,活动块与两个第二滑块均固定连接,第一螺杆的左部外侧套设横向的套管,套管的右端与第一内螺纹连接块的左端轴承连接,套管的左端固定连接钻头,套管的上下内侧壁对称开设横向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均配合安装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均与第一螺杆固定连接,手持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正转开关、电机反转开关,电机正转开关、电机反转开关均与电机相连。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所述的手持部的左侧面为凹面朝左的弧面。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所述的横管的顶部一侧刻有刻度线。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所述的横管的顶部左右对称固定安装支撑座,支撑座位于第二通孔的外侧,左侧的支撑座的右侧壁轴承连接有横向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的右端穿过右侧支撑座后固定连接有手拧块,第二螺杆与右侧支撑座之间为轴承连接,第二螺杆的外部配合连接有第二内螺纹连接块,横管的顶部开设第三滑槽,第三滑槽与第二螺杆位于横管顶面的同一侧,第三滑槽内配合安装第三滑块且第三滑块与第二内螺纹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二内螺纹连接块朝向第二通孔的一侧对应活动块固定安装接近开关,竖筒的顶部固定安装警示灯,警示灯与接近开关相连。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在使用时,医生佩戴MR(即混合现实技术)眼镜,且将CT以及核磁所采集的患者病灶信息倒入系统进行读取生成D模型,以确定准确的病灶位置,接着将钻头对准确定的钻孔位置,然后按下电机正转开关启动电机,电机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配合带动第一螺杆转动,第一螺杆通过第一滑块带动套管与钻头旋转,同时第一内螺纹连接块沿着第一螺杆向左运动从而将钻头向左推动,使得医生不需要人为向左推动整个钻孔装置,且第一内螺纹连接块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活动块向左运动,从而使得医生可以根据活动块运动的距离判断出钻头的钻孔深度,当本技术使用完毕后,打开电机的反转开关使得第一内螺纹连接块带动钻头复位;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即可控制钻头旋转的同时向装置外侧推进从而进行钻孔,且医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活动块运动的长度从而了解钻头的钻孔深度,进而对患者进行精准的钻孔操作,避免钻孔过深或过浅,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局部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Ⅰ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如图所示,包括竖筒1,竖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持部2,竖筒1的左侧壁开设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的左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有横管4,竖筒1的右侧内壁靠近下端处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左的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外部固定套装第一齿轮6,竖筒1的右侧内壁上部轴承连接有横向的第一螺杆7,第一螺杆7的右部外侧固定套装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8与第一齿轮6啮合配合,第一螺杆7的左端向左穿过第一通孔3后伸入横管4内,第一螺杆7的左部外侧配合连接有中部开设螺纹孔的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位于横管4的内侧,横管4的顶部开设第二通孔14,第二通孔14的前后侧壁均开设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内均配合安装第二滑块15,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6,活动块16的顶面高于横管4的顶面,活动块16与两个第二滑块15均固定连接,第一螺杆7的左部外侧套设横向的套管10,套管10的右端与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的左端轴承连接,套管10的左端固定连接钻头11,套管10的上下内侧壁对称开设横向的第一滑槽12,第一滑槽12内均配合安装第一滑块13,两个第一滑块13均与第一螺杆7固定连接,手持部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正转开关30、电机反转开关31,电机正转开关30、电机反转开关31均与电机5相连。本技术在使用时,医生佩戴MR(即混合现实技术)眼镜,且将CT以及核磁所采集的患者病灶信息倒入系统进行读取生成3D模型,以确定准确的病灶位置,接着将钻头11对准确定的钻孔位置,然后按下电机正转开关30启动电机5,电机5通过第一齿轮6与第二齿轮8的配合带动第一螺杆7转动,第一螺杆7通过第一滑块13带动套管10与钻头1旋转,同时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沿着第一螺杆7向左运动从而将钻头11向左推动,使得医生不需要人为向左推动整个钻孔装置,且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活动块16向左运动,从而使得医生可以根据活动块16运动的距离判断出钻头11的钻孔深度,当本技术使用完毕后,打开电机5的反转开关31使得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带动钻头11复位;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电机5的输出轴转动即可控制钻头11旋转的同时向装置外侧推进从而进行钻孔,且医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活动块16运动的长度从而了解钻头11的钻孔深度,进而对患者进行精准的钻孔操作,避免钻孔过深或过浅,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手持部2的左侧面为凹面朝左的弧面。左侧面为弧面的手持部2便于用户的握持。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筒(1),竖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持部(2),竖筒(1)的左侧壁开设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的左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有横管(4),竖筒(1)的右侧内壁靠近下端处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左的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外部固定套装第一齿轮(6),竖筒(1)的右侧内壁上部轴承连接有横向的第一螺杆(7),第一螺杆(7)的右部外侧固定套装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8)与第一齿轮(6)啮合配合,第一螺杆(7)的左端向左穿过第一通孔(3)后伸入横管(4)内,第一螺杆(7)的左部外侧配合连接有中部开设螺纹孔的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位于横管(4)的内侧,横管(4)的顶部开设第二通孔(14),第二通孔(14)的前后侧壁均开设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内均配合安装第二滑块(15),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6),活动块(16)的顶面高于横管(4)的顶面,活动块(16)与两个第二滑块(15)均固定连接,第一螺杆(7)的左部外侧套设横向的套管(10),套管(10)的右端与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的左端轴承连接,套管(10)的左端固定连接钻头(11),套管(10)的上下内侧壁对称开设横向的第一滑槽(12),第一滑槽(12)内均配合安装第一滑块(13),两个第一滑块(13)均与第一螺杆(7)固定连接,手持部(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正转开关(30)、电机反转开关(31),电机正转开关(30)、电机反转开关(31)均与电机(5)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脊柱外科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筒(1),竖筒(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持部(2),竖筒(1)的左侧壁开设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的左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有横管(4),竖筒(1)的右侧内壁靠近下端处固定安装输出轴朝左的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外部固定套装第一齿轮(6),竖筒(1)的右侧内壁上部轴承连接有横向的第一螺杆(7),第一螺杆(7)的右部外侧固定套装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8)与第一齿轮(6)啮合配合,第一螺杆(7)的左端向左穿过第一通孔(3)后伸入横管(4)内,第一螺杆(7)的左部外侧配合连接有中部开设螺纹孔的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位于横管(4)的内侧,横管(4)的顶部开设第二通孔(14),第二通孔(14)的前后侧壁均开设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内均配合安装第二滑块(15),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6),活动块(16)的顶面高于横管(4)的顶面,活动块(16)与两个第二滑块(15)均固定连接,第一螺杆(7)的左部外侧套设横向的套管(10),套管(10)的右端与第一内螺纹连接块(9)的左端轴承连接,套管(10)的左端固定连接钻头(11),套管(10)的上下内侧壁对称开设横向的第一滑槽(12),第一滑槽(12)内均配合安装第一滑块(13),两个第一滑块(13)均与第一螺杆(7)固定连接,手持部(2)的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洋史国栋王元史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