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566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窥镜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包括一壳体;其中,还包括,采集单元,包括一软管窥镜,用以采集图像模拟信号;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第一预定位置,连接所述采集单元,用以接收所述图像模拟信号;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第二预定位置,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用以接收所述图像模拟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窥镜成像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耳朵的分泌物粘附在耳朵上,以及细菌的滋生等导致耳朵出现瘙痒,医生一般采用镊子夹取耳朵的异物,一般个人采用较硬的细物体清理耳朵的异物。由于掏耳朵工具较硬,耳道比较脆弱,另外自己看不见自己耳道内的影像,自己给自己掏耳朵的时候容易导致耳道受伤,导致耳道感染,带来听力受损。部分产品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掏耳朵的工具,申请号:CN201510766802.8,公开了一种带摄像头的掏耳朵工具,包括手柄、安装块、金属柄、掏耳勺、数据线和接头,所述手柄为锥台状的塑料件,手柄较粗一端端面上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为配合手柄较粗一端端面的圆饼状,所述安装块中央设有摄像头,环绕摄像头设有若干个LED灯,所述安装块还通过金属柄设有一掏耳勺,所述手柄较细一端连接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连接接头。该带摄像头的掏耳朵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外接一解码器和一个显示器,为了提高显示的精度,解码器和显示器都是采用独立的装置,也就是说,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准备三个装置,使用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旨在提供电子软管镜的便携式使用。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包括一壳体;其中,还包括,采集单元,包括一软管窥镜,用以采集图像模拟信号;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第一预定位置,连接所述采集单元,用以接收所述图像模拟信号;并作所述图像模拟信号做分析转化处理以形成一显示信号;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第二预定位置,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用以接收所述显示信号并显示。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软管窥镜包括前端部,所述前端部由直径为2毫米的采集镜头形成,弯曲部,固定连接所述前端部;连接接头,一端连接所述软管窥镜,另一端连接所述处理单元。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连接接头为六芯连接装置,其中第一芯、第二芯连接电源单元,第三芯、第四芯、第五芯、第六芯连接处理单元的输入端。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弯曲部的长度为4米。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其中,还包括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包括:电源输出端;用以输出220V电压;降压板,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用以将接收的220V交流电转化为9v直流电输出至采集单元。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其中,还包括一稳压电阻,所述稳压电阻设置于所述降压板与所述采集单元之间。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稳压电阻的阻值为348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中,通过将直径为2毫米的软管窥镜通过弯曲部连接到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对采集信号做处理以形成可供显示单元显示的信号。显示单元和处理单元均设置于壳体内,通过连接接头将接收到的9V电压输入至处理单元,通过处理单元形成5V电压输出至显示单元,可大大提高了可视软管窥镜的使用便利性。本产品可应用于可视化耳道检查清理场合,也可以用于口腔检查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包括一壳体1;其中,还包括,采集单元,包括一软管窥镜2,用以采集图像模拟信号;采集单元主要用于采集当前的图像数据,并形成采集图像模拟信号输出;其中所述采集单元包括:所述软管窥镜2包括前端部21,所述前端部由直径为2毫米的采集镜头形成,弯曲部22,固定连接所述前端部21;将软管窥镜伸入到耳道内,通过采集镜头采集耳道的图像数据。连接接头3,一端连接所述软管窥镜2,另一端连接所述处理单元4。所述连接接头3为六芯连接装置,其中第一芯、第二芯连接电源单元,第三芯、第四芯、第五芯、第六芯连接处理单元4的输入端。其中第一芯为LED正向引脚,第二芯为LED反向引脚,第一芯、第二芯连接电源电源主要用于获取电能信号,该电能信号可为软管窥镜提供电能。第三芯为第一VOUT引脚,第四芯为第一AVDD引脚,第五芯为第一GND引脚,第六芯为第一ACLK引脚。处理单元4,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第一预定位置,连接所述采集单元,用以接收所述图像模拟信号,处理单元4主要用于接收采集单元输出的图像模拟信号,并将图像模拟信号转化为可被显示单元5读取的显示信号输出;其中处理单元包括第二VOUT引脚、第二AVDD引脚、第二GND引脚、第二ACLK引脚。所述第二VOUT引脚连接第一VOUT引脚、第二AVDD引脚连接第一AVDD引脚、第二GND引脚连接第一GND引脚、第二ACLK引脚连接第一ACLK引脚。第二VOUT引脚、第二AVDD引脚、第二GND引脚、第二ACLK引脚均为输入引脚,处理单元4包括输出引脚,分别为AV引脚、接地引脚、5V电压引脚。通过上述的连接方式,主要将获取的采集信号转换为AV信号输出。显示单元5,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第二预定位置,连接所述采集单元,用以接收所述图像模拟信号。显示单元5用以接收所述显示信号,并将所述显示信号输出。本技术中,通过将直径为2毫米的软管窥镜通过弯曲部22连接到处理单元4,处理单元4对采集信号做处理以形成可供显示单元5显示的信号。显示单元5和处理单元4均设置于壳体1内,通过连接接头3将接收到的9V电压输入至处理单元4,通过处理单元4形成5V电压输出至显示单元5,可大大提高了可视软管窥镜的使用便利性。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弯曲部22的长度为4米。采用4米长的弯曲部22可实现软管窥镜的自由运动,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其中,还包括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包括:电源输出端;用以输出220V电压;降压板6,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端,用以将接收的220V交流电转化为9v直流电输出至采集单元。作为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上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其中,还包括一稳压电阻,所述稳压电阻设置于所述降压板与所述采集单元之间,所述稳压电阻的阻值为348Ω。通过该稳压电阻抑制9v直流电中的波动部分,稳定直流电压。注意,上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采集单元,包括一软管窥镜,用以采集图像模拟信号;/n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第一预定位置,连接所述采集单元,用以接收所述图像模拟信号;并对所述图像模拟信号做分析转化处理以形成一显示信号;/n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第二预定位置,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用以接收所述显示信号并显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集单元,包括一软管窥镜,用以采集图像模拟信号;
处理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第一预定位置,连接所述采集单元,用以接收所述图像模拟信号;并对所述图像模拟信号做分析转化处理以形成一显示信号;
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第二预定位置,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用以接收所述显示信号并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窥镜包括前端部,所述前端部由直径为2毫米的采集镜头形成,弯曲部,固定连接所述前端部;连接接头,一端连接所述软管窥镜,另一端连接所述处理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管软镜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接头为六芯连接装置,其中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五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