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地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6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水灌溉地膜,它由双层地膜复合而成,其特点是所述的双层地膜依次相间复合形成若干播种带和滴灌带,滴灌带下层设有滴渗口,地膜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管,连接管均与滴灌带相连通,地膜起端的连接管上设置进水管,地膜尾端设置的连接管上设有减压出水阀。播种带为双层塑膜复合成一层;滴灌带形成一个通水管道,在靠地面侧按一定间距交错设计成滴渗口,水在重力作用下滴渗到地面,即覆盖了地膜,又节约了用水,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铺膜灌溉问题,相对膜下铺设滴灌管大大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棉花、玉米、林地、蔬菜单行或多行铺膜后手工或机械作业,尤其适合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对上述作物实现网络式节水灌溉。(*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水灌溉地膜一、
本技术属于农用地膜,具体地说就是一种能够用于节水灌溉的塑料地膜。二、
技术介绍
农田中广泛使用地面覆盖塑料薄膜,增产效果显著,但给大田灌溉造成困难,主要是膜下不能均匀浇水,成为灌溉的一大难题,即使用破膜灌溉法,还存在着巨大的水浪费问题。目前,大田铺膜后虽可进行喷灌和膜下滴灌,但由于造价昂贵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00226228.2披露了一种一次性塑料附管地膜,98244650.0公开了一种多用可灌溉地膜,98212228.4公开了一种储水带式渗灌塑料地膜,各有设计特色,但共同存在如下问题:1、长条塑料布在地膜上粘合和塑料管与地膜粘合形成膜玄管弧的半圆截面,在制作上费时费工费事,工艺复杂,成本加大。2、膜玄管弧不等长,膜玄上线性排列滴渗孔使地膜横向抗拉强度显著降低,因此只适于手工作业而不适合农田机械化铺膜作业,且出现膜卷缠绕不平整。3、输水管直径太小,因此输水量很小,即使加压也需要很长的灌溉作业时间。4、只适用播种后覆膜,尚需放苗。其结果是费工、费时、费料,导致成本很高。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水灌溉地膜,能有效解决费工、费时、费料,成本过高的问题,可实现铺膜和节水灌溉网设置的一次性完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双层地膜复合而成,其特点是所述的双层地膜依次相间复合形成若干播种带和滴灌带,滴灌带下层设有滴渗口,地膜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管,连接管均与滴灌带相连通,地膜起端的连接管上设置进水管,地膜尾端设置的连接管上设有减压出水阀。为了增强渗灌效果,上述节水灌溉地膜的滴渗口由位于滴灌带下层两侧的滴渗孔和位于滴灌带下层中线上的滴杂孔组成,滴渗孔与滴杂孔交错排列,-->呈X型点阵式,滴灌带两侧排列的孔主要起滴渗作用;中线上排列的孔具有滴渗杂质沉积的作用,滴灌带注水后其横截面呈近似椭圆型。为了实现精准灌溉,上述节水灌溉地膜的播种带的宽度8-12厘米,滴灌带的宽度为15-25厘米,滴渗口的直径为0.4-0.6毫米。本技术用日常使用的地膜,采用塑膜双层,它由播种带和滴灌带相间复合而成。播种带为双层塑膜在一定温度下复合成一层;滴灌带不复合形成一个通水管道,在靠地面侧按一定间距交错设计成滴渗口,铺膜后滴水带中注满水即可(不是高压水),水在重力作用下滴渗到地面,即覆盖了地膜,又节约了用水,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铺膜灌溉问题,相对膜下铺设滴灌管大大降低了成本。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增温保墒的同时,进行滴灌;(2)节约灌溉用水量,实现精准灌溉,防止次生盐渍化;(3)防风揭膜,因地膜夹层中(滴水带中)存有较多的水,增加了对地膜的压力,可有效地防止风揭膜;(4)因膜在复合中加厚,有利于残膜回收,有效防止”白色污染”,维护生态环境;(5)减轻农作物苗期冻害的程度,因水的比热较大,当春天冷空气入侵,地面温度骤降时,而滴水带充当”热水带”使地温不会骤降,起到”暖被”效应,从而减轻了幼苗的冻害;(6)适合大田各种农作物铺膜的机械化作业,可在灌水的同时,进行追肥和农药灌根。本技术适用于棉花、玉米、葵花、林地、蔬菜单行或多行铺膜后手工或机械作业,尤其适合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对上述作物实现网络式节水灌溉体系。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由双层地膜依次相间复合形成若干播种带4和滴灌带5,滴灌带5下层设有滴渗口6、7,地膜的两端2、10分别设有连接管1、8,连接管1、8均与滴灌带5相连通,地膜起端2的连接管1上设置进水管12,地膜尾端10设置的连接管8上设有减压出水阀9。参照图2,为了增强渗灌效果,滴渗口6、7由位于滴灌带5下层两侧的滴渗孔6和位于滴灌带5下层中线上的滴杂孔7组成,滴渗孔6与滴杂孔7交错排列,呈X型点阵式,滴灌带5两侧排列的滴渗孔6主要起滴渗作用;中线上排列的滴杂孔7具有滴渗沉积杂质的作用,滴灌带5注水后其横截面呈近似椭圆型。为了实现精准灌溉,上述节水灌溉地膜的播种带的宽度10厘米,滴灌带的宽度为20厘米;滴渗口的直径为0.5毫米。参照图1和图2,作业时,将本技术平铺于条田上,膜边3上覆土,地膜起端2的连接管1上设置进水管12,与进水管12相连通的连接管1与滴灌带5相通,并可与邻近的地膜联网;地膜的尾端10上设置连接管8,连接管8与滴灌带5相通,在其连通处设有减压出水阀9,当灌水压力过大时,卸压放水以保证滴灌带不致损坏。连接管8可连通邻近的地膜,从而形成网络式节水灌溉体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水灌溉地膜,它由双层地膜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地膜依次相间复合形成若干播种带和滴灌带,滴灌带下层设有滴渗口,地膜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管,连接管均与滴灌带相连通,地膜起端的连接管上设置进水管,地膜尾端设置的连接管上设有减压出水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水灌溉地膜,它由双层地膜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层地膜依次相间复合形成若干播种带和滴灌带,滴灌带下层设有滴渗口,地膜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管,连接管均与滴灌带相连通,地膜起端的连接管上设置进水管,地膜尾端设置的连接管上设有减压出水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军李燕华李燕英
申请(专利权)人:乌鲁木齐科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