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15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室大棚,包括内层棚和外层棚,内层棚的周向内侧形成内棚室,内层棚周向外侧与外层棚周向内侧之间形成外棚室,内层覆盖物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将内棚室与外棚室相连通,温室大棚配备有温度调节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包括通入外棚室内的送风管道和位于外层棚外部并与送风管道相连的引风机,外棚室内位于送风管道相对侧具有出风管道,出风管道上设置有风阀,其特征在于:内棚室内底部安装有灭虫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去除害虫、使用简单方便且便于应对不同高度灭杀害虫的温室大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室大棚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棚,具体涉及一种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温室(greenhouse),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专利号为201820209841.7公开了一种双屋面温室大棚,其包括内层棚和外层棚,内层棚包括内层棚架和内层覆盖物,外层棚包括外层棚架和外层覆盖物,内层棚周向内侧形成内棚室,内层棚周向外侧与外层棚周向内侧之间形成外棚室,内层覆盖物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将内棚室与外棚室相连通,温室大棚配备有温度调节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包括通入外棚室内的送风管道和位于外层棚外部并与送风管道相连的引风机,外棚室内位于送风管道的相对侧具有出风管道,出风管道上设置有风阀。上述的双屋面温室大棚结构简单,具有保温通风效果好等优点。然而上述的温室大棚在使用过程中,在温室大棚内部的农作物上极易出现害虫,害虫在温室的条件下滋生对农作物的影响更大,而上述结构的温室大棚中灭杀害虫的手段单一,若使用化学农药则会导致农作物质量下降,由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去除害虫、使用简单方便且便于应对不同高度灭杀害虫的温室大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温室大棚,包括内层棚和外层棚,所述的内层棚包括内层棚架和内层覆盖物,所述外层棚包括外层棚架和外层覆盖物,所述内层棚的周向内侧形成内棚室,所述内层棚周向外侧与外层棚周向内侧之间形成外棚室,所述内层覆盖物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将内棚室与外棚室相连通,所述温室大棚配备有温度调节系统,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通入外棚室内的送风管道和位于外层棚外部并与送风管道相连的引风机,所述外棚室内位于送风管道相对侧具有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上设置有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棚室内底部安装有灭虫装置,所述灭虫装置包括支撑座以及设置在支撑座上的主支撑杆,所述主支撑杆顶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部侧壁固定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顶部设置有承接盘,所述承接盘上方设置有固定挡板,所述承接盘和固定挡板之间通过固定柱连接,所述承接盘和固定挡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吸引害虫的灯管,所述灯管外周固定有高压电网,所述承接盘底部贯通控制箱顶部设置有吸入口,所述控制箱内部安装有电源,所述控制箱内部且位于吸入口下方设置有收集筒,所述收集筒顶部开口处设置有风扇,所述收集筒下端贯穿控制箱底部并可拆卸连接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下端端口处设置有滤网,所述电源分别与高压电网、风扇及灯管电连接,所述支撑座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座上下升降以调整灯管高度来杀灭害虫的高度调节支撑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内层棚和外层棚,内层棚包括内层棚架和内层覆盖物,外层棚包括外层棚架和外层覆盖物,采用双层屋面提高了大棚的保温效果,内层棚的周向内侧形成内棚室,内层棚周向外侧与外层棚周向内侧之间形成外棚室,内层覆盖物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将内棚室与外棚室相连通,温室大棚配备有温度调节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包括通入外棚室内的送风管道和位于外层棚外部并与送风管道相连的引风机,外棚室内位于送风管道相对侧具有出风管道,出风管道上设置有风阀,直接采用自然环境中的空气对大棚进行降温,简化大棚的结构,在内棚室内底部安装有灭虫装置,利用灭虫装置来灭杀大棚内种植的农作物上的害虫,从而提高了大棚内农作物种植的质量,防止虫害的发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控制箱内部的电源对高压电网及灯管进行供电,通电后,灯管发出亮光吸引附近的害虫,害虫靠近高压电网后被杀灭在高压电网处,当积累了过多的害虫需要进行清理时,用毛刷等工具将害虫从高压电网上清扫下来,向下掉落到承接盘中,此时电源对风扇进行供电,风扇打开,害虫的尸体在风扇的工作状态下,从承接盘底部贯通控制箱顶部的吸入口向下,并通过风扇及收集筒后,进入到收集管中,在收集管下端端口处设置有滤网,害虫尸体被过滤在滤网处,收集管可拆卸连接在收集筒下端,从而积累了一定量的害虫尸体后,拆下收集管即可对其内部及滤网继续清洗,完成清洗除去害虫尸体后重新安装上,继续进行害虫的灭杀收集,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大棚内部不同高度农作物上的害虫进行对应的充分灭杀,在支撑座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座上下升降以调整灯管高度来杀灭害虫的高度调节支撑装置,以提高灭虫装置对温室大棚内不同高度农作物上的害虫的灭虫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去除害虫、使用简单方便且便于应对不同高度灭杀害虫的温室大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高度调节支撑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升降控制箱,所述升降控制箱内底部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沿竖直方向连接有旋转螺杆,所述支撑座下表面沿中部对称设置有两根固定杆,两根固定杆分别沿竖直方向滑动贯穿升降控制箱顶部后延伸入升降控制箱内部,所述主支撑杆下端沿高度方向开设有内孔,所述旋转螺杆远离旋转电机的一端贯穿升降控制箱顶部并旋转贯穿支撑座后延伸入内孔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调整支撑座来调整灭杀害虫高度时,旋转电机通电工作,其驱动输出端连接的旋转螺杆旋转,旋转螺杆远离旋转电机的一端贯穿升降控制箱顶部并旋转贯穿支撑座后延伸入内孔中,支撑座下表面沿中部对称设置有两根固定杆,两根固定杆分别沿竖直方向滑动贯穿升降控制箱顶部后延伸入升降控制箱内部,从而在旋转螺杆旋转过程中,支撑座在两根固定杆的导向作用下上下升降,同时,旋转螺杆上端也在内孔中相对升降,完成对支撑座支撑高度的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对大棚内部不同高度农作物上的害虫进行对应的充分灭杀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源和旋转电机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减少外接供电电源的麻烦,将电源和旋转电机电连接用于供电旋转电机运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源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支撑架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源电连接,用于在白天收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电至太阳能电池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管上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收集筒下端设置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当积累了过多的害虫需要进行清理时,用毛刷等工具将害虫从高压电网上清扫下来,向下掉落到承接盘中,此时电源对风扇进行供电,风扇打开,害虫的尸体在风扇的工作状态下,从承接盘底部贯通控制箱顶部的吸入口向下,并通过风扇及收集筒后,进入到收集管中,在收集管下端端口处设置有滤网,害虫尸体被过滤在滤网处,积累了一定量的害虫尸体后,风扇停止,随后反向旋转收集管,将收集管拆下即可对其内部及滤网继续清洗,完成清洗除去害虫尸体后重新安装上,继续进行害虫的灭杀收集,使用简单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室大棚,包括内层棚(1)和外层棚(2),所述的内层棚(1)包括内层棚架和内层覆盖物,所述外层棚包括外层棚架和外层覆盖物,所述内层棚(1)的周向内侧形成内棚室(3),所述内层棚(1)周向外侧与外层棚(2)周向内侧之间形成外棚室(4),所述内层覆盖物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将内棚室(3)与外棚室(4)相连通,所述温室大棚配备有温度调节系统,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通入外棚室(4)内的送风管道(5)和位于外层棚(2)外部并与送风管道相连的引风机(6),所述外棚室(4)内位于送风管道(5)相对侧具有出风管道(7),所述出风管道(7)上设置有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棚室(3)内底部安装有灭虫装置,所述灭虫装置包括支撑座(11)以及设置在支撑座(11)上的主支撑杆(12),所述主支撑杆(12)顶部设置有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下部侧壁固定有控制箱(14),所述控制箱(14)顶部设置有承接盘(15),所述承接盘(15)上方设置有固定挡板(16),所述承接盘(15)和固定挡板(16)之间通过固定柱(17)连接,所述承接盘(15)和固定挡板(16)之间设置有用于吸引害虫的灯管(18),所述灯管(18)外周固定有高压电网(19),所述承接盘(15)底部贯通控制箱(14)顶部设置有吸入口(20),所述控制箱(14)内部安装有电源(21),所述控制箱(14)内部且位于吸入口(20)下方设置有收集筒(22),所述收集筒(22)顶部开口处设置有风扇(23),所述收集筒(22)下端贯穿控制箱(14)底部并可拆卸连接有收集管(24),所述收集管(24)下端端口处设置有滤网(25),所述电源(21)分别与高压电网(19)、风扇(23)及灯管(18)电连接,所述支撑座(11)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支撑座(11)上下升降以调整灯管(18)高度来杀灭害虫的高度调节支撑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大棚,包括内层棚(1)和外层棚(2),所述的内层棚(1)包括内层棚架和内层覆盖物,所述外层棚包括外层棚架和外层覆盖物,所述内层棚(1)的周向内侧形成内棚室(3),所述内层棚(1)周向外侧与外层棚(2)周向内侧之间形成外棚室(4),所述内层覆盖物上开设有若干通孔将内棚室(3)与外棚室(4)相连通,所述温室大棚配备有温度调节系统,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通入外棚室(4)内的送风管道(5)和位于外层棚(2)外部并与送风管道相连的引风机(6),所述外棚室(4)内位于送风管道(5)相对侧具有出风管道(7),所述出风管道(7)上设置有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棚室(3)内底部安装有灭虫装置,所述灭虫装置包括支撑座(11)以及设置在支撑座(11)上的主支撑杆(12),所述主支撑杆(12)顶部设置有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下部侧壁固定有控制箱(14),所述控制箱(14)顶部设置有承接盘(15),所述承接盘(15)上方设置有固定挡板(16),所述承接盘(15)和固定挡板(16)之间通过固定柱(17)连接,所述承接盘(15)和固定挡板(16)之间设置有用于吸引害虫的灯管(18),所述灯管(18)外周固定有高压电网(19),所述承接盘(15)底部贯通控制箱(14)顶部设置有吸入口(20),所述控制箱(14)内部安装有电源(21),所述控制箱(14)内部且位于吸入口(20)下方设置有收集筒(22),所述收集筒(22)顶部开口处设置有风扇(23),所述收集筒(22)下端贯穿控制箱(14)底部并可拆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卸龙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柯城区卸龙家庭农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