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继电器的推动卡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456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继电器的推动卡装配结构,包括装配于线圈架一端处的动簧片、以及装配于线圈架两端之间的推动卡,所述推动卡的一端具有配合所述动簧片的推动杆,所述动簧片具有配合所述推动卡的动簧插孔,所述推动卡一端的推动杆与所述动簧片上的对应动簧插孔在初始状态下以环向间隙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减少了推动卡的推动杆与动簧片的动簧插孔之间接触配合机会及接触时间,不会在动簧片与静簧片的配合空间内产生塑料毛屑,有利于保障卧式磁路继电器稳定、长效服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继电器的推动卡装配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具体是一种卧式磁路继电器的推动卡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卧式磁路继电器是一种常见的小型化继电器结构,其在线圈架的一端处形成触点装配结构、另一端处形成衔铁装配结构,触点装配结构用作装配动簧片和静簧片,衔铁装配结构用作装配衔铁和压簧,推动卡沿着线圈架的两端长度方向排布在线圈的外侧处、与线圈架外围的底座形成上下对应配合,推动卡的一端通过外凸的推动杆与动簧片上的动簧插孔形成插接配合、另一端通过通槽结构的摆动槽与衔铁形成插接配合,即推动卡装配于线圈架两端的动簧片与衔铁之间。其工作原理是:在初始状态下,动簧片上的动簧触点与静簧片上的静簧触点断开/闭合,动簧片的弹力通过推动卡作用在衔铁上,使衔铁以相反于线圈的一侧外斜;当线圈上的激磁电流形成磁通回路时,对衔铁产生的电磁吸力克服动簧片的弹力,使衔铁向线圈一侧转动并带动推动卡推动动簧片,使动簧片的动簧触点与静簧片的静簧触点闭合/断开。在上述卧式磁路继电器结构中,对推动卡的支撑结构主要有两处,一处是推动卡一端的推动杆与动簧片上的动簧插孔之间的配合结构,另一处是推动卡另一端的摆动槽与衔铁之间的配合结构。目前,对于推动卡与动簧片之间的配合结构有如下常见的两种结构形式。结构形式一参见图1和图2所示,动簧片3上的动簧插孔孔缘为棱角结构,在初始状态下,推动卡2端部外凸的推动杆21根部处与动簧片3上的动簧插孔之间形成过盈插装配合。该结构形式在推动卡与动簧片的组装过程中,因推动杆与动簧插孔之间的过盈配合、以及动簧插孔孔缘处的棱角结构,不可避免的会有塑料毛屑产生;在卧式磁路继电器的服役过程中,因动簧片弹性推力、衔铁吸合反推力的作用而使推动卡产生往复动作,每一个往复动作均会使推动杆与动簧片之间产生松动、套紧的配合过程,松动后的再套紧过程就形成了推动卡与动簧片之间的组装过程,不可避免的会有塑料毛屑产生,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产生的塑料毛屑会累积。结构形式二参见图3和图4所示,动簧片3上的动簧插孔孔缘为相背于推动卡一侧的翻边弧形结构,在初始状态下,推动卡2端部外凸的推动杆21根部处与动簧片3上的动簧插孔之间形成过盈插装配合。相较于上述结构形式一,该结构形式无论在推动卡与动簧片的组装过程中、还是卧式磁路继电器的服役过程中,对塑料毛屑的产生均有明显改善,这也是目前的主流设计结构。然而,由于推动卡的推动杆与动簧片的动簧插孔之间的过盈配合结构,不论是在推动卡与动簧片的组装过程中、还是卧式磁路继电器的服役过程中,还是会有较多的塑料毛屑产生。产生的这些塑料毛屑主要集中于动簧片与静簧片的配合空间之内,而动簧片与静簧片之间的配合空间对塑料毛屑的存在非常敏感,随着塑料毛屑的累积会降低卧式磁路继电器的服役稳定性,影响服役寿命。经反复观察、仔细研究,上述两种结构形式之所以会在动簧片与静簧片的配合空间内产生较多的塑料毛屑,是因为推动卡的推动杆与动簧片的动簧插孔之间接触配合过于频繁及接触配合时间过长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卧式磁路继电器的特殊性和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推动卡的推动杆与动簧片的动簧插孔之间接触配合机会及接触配合时间的推动卡装配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卧式继电器的推动卡装配结构,包括装配于线圈架一端处的动簧片、以及装配于线圈架两端之间的推动卡,所述推动卡的一端具有配合所述动簧片的推动杆,所述动簧片具有配合所述推动卡的动簧插孔,所述推动卡一端的推动杆与所述动簧片上的对应动簧插孔在初始状态下以环向间隙配合。该技术措施并未消除推动卡的推动杆与动簧片上的对应动簧插孔之间的插装配合结构,但是,将推动卡的推动杆与动簧片上的对应动簧插孔之间的插装配合结构以非接触的环向间隙配合结构实现,此种环向间隙配合结构在初始状态之下、以及衔铁吸合反推力动作之下均会得以稳定保持,在动簧片的弹性推力动作之下会使推动卡产生轻微弹跳,该轻微弹跳由推动卡的推动杆瞬间接触动簧片上的对应动簧插孔而被约束、消除,如此,大幅减少了推动卡的推动杆与动簧片的动簧插孔之间接触配合机会及接触配合时间;也就是说,该技术措施以允许推动卡在动作时产生可控的轻微弹跳,而有效地减少推动卡的推动杆与动簧片的动簧插孔之间接触配合机会及接触配合时间,经反复试验,该轻微弹跳既不会影响卧式磁路继电器的性能,亦不会在动簧片与静簧片的配合空间内产生塑料毛屑,至少是不会像上述过盈配合结构之下在动簧片与静簧片的配合空间内明显的产生较多塑料毛屑。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推动卡用作成型推动杆的端部具有推动端面,所述推动卡的推动端面与所述动簧片的非动簧触点排布区域形成接触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推动卡的推动端面为竖向平面结构或外凸弧面结构。该技术措施能够对推动卡与动簧片之间的配合结构进行可靠保障,抑制推动卡在动簧片的弹性推力作用之下的轻微弹跳,进一步减少推动卡的推动杆与动簧片的动簧插孔之间接触配合机会及接触配合时间,至少是减轻推动卡的推动杆在动簧片上的对应动簧插孔内的瞬间接触碰撞。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推动卡通过两侧的裙板与所述线圈架外围的底座两侧围板形成上下对应配合,各对应配合处的裙板与围板之间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支撑凸台,在所述支撑凸台的支撑作用之下所述裙板的底面与所述围板的顶面之间以间隙配合。该技术措施既能配合衔铁对推动卡实现可靠地支撑,确保推动卡的推动杆与动簧片上的对应动簧插孔之间非接触环向间隙配合结构稳定实现,又能有效地减少推动卡与底座之间的接触摩擦面积,降低底座对推动卡往复动作的阻力,保障推动卡顺畅的进行往复动作,同时减轻推动卡与底座配合结构之间因接触摩擦而产生的塑料毛屑。进一步的,所述各对应配合处的裙板与围板之间的支撑凸台分别为一个。该技术措施在达到良好地支撑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少接触摩擦面积。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凸台的支撑作用面为向外凸起的弧面结构。该技术措施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减少接触摩擦面积,并保障推动卡在底座上顺畅地进行往复动作。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凸台成型在底座的围板顶面处,且靠近于动簧片。该技术措施能配合衔铁对推动卡实现稳定、可靠地支撑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技术措施并未消除推动卡的推动杆与动簧片上的对应动簧插孔之间的插装配合结构,但是,将推动卡的推动杆与动簧片上的对应动簧插孔之间的插装配合结构以非接触的环向间隙配合结构实现,此种环向间隙配合结构在初始状态之下、以及衔铁吸合反推力动作之下均会得以稳定保持,在动簧片的弹性推力动作之下会使推动卡产生轻微弹跳,该轻微弹跳由推动卡的推动杆瞬间接触动簧片上的对应动簧插孔而被约束、消除,如此,大幅减少了推动卡的推动杆与动簧片的动簧插孔之间接触配合机会及接触配合时间;也就是说,该技术措施以允许推动卡在动作时产生可控的轻微弹跳,而有效地减少推动卡的推动杆与动簧片的动簧插孔之间接触配合机会及接触配合时间,经反复试验,该轻微弹跳既不会影响卧式磁路继电器的性能,亦不会在动簧片与静簧片的配合空间内产生塑料毛屑,至少是不会像上述过盈配合结构之下在动簧片与静簧片的配合空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继电器的推动卡装配结构,包括装配于线圈架一端处的动簧片(3)、以及装配于线圈架两端之间的推动卡(2),所述推动卡(2)的一端具有配合所述动簧片(3)的推动杆(21),所述动簧片(3)具有配合所述推动卡(2)的动簧插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卡(2)一端的推动杆(21)与所述动簧片(3)上的对应动簧插孔(31)在初始状态下以环向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继电器的推动卡装配结构,包括装配于线圈架一端处的动簧片(3)、以及装配于线圈架两端之间的推动卡(2),所述推动卡(2)的一端具有配合所述动簧片(3)的推动杆(21),所述动簧片(3)具有配合所述推动卡(2)的动簧插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卡(2)一端的推动杆(21)与所述动簧片(3)上的对应动簧插孔(31)在初始状态下以环向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卧式继电器的推动卡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卡(2)用作成型推动杆(21)的端部具有推动端面(23),所述推动卡(2)的推动端面(23)与所述动簧片(3)的非动簧触点排布区域形成接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卧式继电器的推动卡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卡(2)的推动端面(23)为竖向平面结构或外凸弧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