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402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其包括由内而外依序套合的缆芯、金属丝编织网层以及外护套层。缆芯包括有一中心加强件、多个信号传输体、一填充绳以及一内护套层。信号传输体包括有由内而外依序同心套合的光纤束和松套管。信号传输体、填充绳均绞合于中心加强件上,且整体套设于内护套层内。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在外护套层上线性阵列有一系列深孔。当工人执行对线缆的剥线操作时,在外护套层被扯裂的进程中,裂缝沿着各深孔依序向着远处逐渐地延伸,不但可以快捷、省力地经由深孔对外护套层进行扯裂,且还避免了金属丝编织网层由于错误受到撕扯力作用而受损现象的发生。另外,通过设置深孔还有利于对光缆进行外观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光缆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需求的持续增长,光纤通信作为信号传输速度最快、传输质量最好的通信方式而被广泛使用。在网络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光缆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现有技术中,光缆由缆芯、金属丝编织网层以及外护套层依序套合而成。根据产品检验规范,缆芯、金属丝编织网层以及外护套层相互之间须紧密地进行套设。如此一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当工人需对光缆执行剥皮操作时,剪刀不易经由光缆的端部裁入,操作过程极为困难,费时,且剪刀裁剪的进程中还必不可免地会损及金属丝编织网层,进而会影响到光纤后续的磁场屏蔽性能。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故,本专利技术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的出现。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其包括由内而外依序套合的缆芯、金属丝编织网层以及外护套层。缆芯包括有一中心加强件、多个信号传输体、一填充绳以及一内护套层。信号传输体包括有由内而外依序同心套合的光纤束和松套管。信号传输体、填充绳均绞合于中心加强件上,且整体套设于内护套层内。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在外护套层上线性阵列有一系列深孔。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假定外护套层的厚度值为t1,相邻深孔之间的间距值为w,深孔的深度值为t2,其内径值为d,则2/5t1≤t2≤3/5t1,2/5t1≤d≤3/5t1,w=1mm。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缆芯还包括有阻水带层。阻水带层套设于内护套层内,且同时对信号传输体和填充绳进行缠绕包裹。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缆芯还包括有内云母带层。内云母带层套设于内护套层和阻水带层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内云母带层优选由双面氟金云母带围绕于阻水带层进行周向缠绕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还包括有外云母带层。外云母带层套设于金属丝编织网层和外护套层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外云母带层优选由双面氟金云母带围绕于金属丝编织网层进行周向缠绕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缆芯还包括有传感光纤。传感光纤的数量至少为一条,且与信号传输体相并行。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信号传输体还包括有纤膏填充体。纤膏填充体成型于松套管内,且对光纤束进行包围。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外护套层优选由低烟无卤阻燃材料挤塑而成;而内护套层优选由陶瓷化低烟无卤聚烯烃挤塑而成。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光缆,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其外护套层上线性阵列有一系列深孔。如此一来,一方面,当工人执行对线缆的剥线操作时,在外护套层被扯裂的进程中,裂缝沿着各深孔依序向着远处逐渐地延伸,不但可以快捷、省力地经由深孔对外护套层进行扯裂,且还避免了金属丝编织网层由于错误受到撕扯力作用而受损现象的发生;再一方面,深孔的存在更有利于经由外观对光缆进行识别,杜绝当多条光缆相并行时实施对象错误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针对于缆芯来说,填充绳和信号传输体同时绞合于中心加强件,从而在不明显增加缆芯外径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了缆芯的抗拉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1-缆芯;11-中心加强件;12-信号传输体;121-光纤束;122-松套管;123-纤膏填充体;13-填充绳;14-内护套层;15-阻水带层;16-内云母带层;17-传感光纤;2-金属丝编织网层;3-外护套层;31-深孔;4-外云母带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图2分别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及其A-A剖视图,可知,其主要由内而外依序套合的缆芯1、金属丝编织网层2以及外护套层3等几部分构成。其中,缆芯1包括有一中心加强件11、多个信号传输体12、一填充绳13以及一内护套层14。信号传输体12包括有由内而外依序同心套合的光纤束121、松套管122以及纤膏填充体123。纤膏填充体123成型于松套管122内,且对光纤束121进行包围。信号传输体12、填充绳13均绞合于中心加强件11上,且整体套设于内护套层14内。在此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在外护套层3上线性阵列有一系列深孔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当工人执行对线缆的剥线操作时,在外护套层3被扯裂的进程中,裂缝沿着各深孔31依序向着远处逐渐地延伸,不但可以快捷、省力地经由深孔31对外护套层3进行扯裂,且还避免了金属丝编织网层2由于错误受到撕扯力作用而受损现象的发生;2)深孔31的存在更有利于经由外观对光缆进行识别,杜绝当多条光缆相并行时实施对象错误现象的发生;3)针对于缆芯1来说,填充绳13和信号传输体12同时绞合于中心加强件11,从而在不明显增加缆芯1外径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了其抗拉强度。出于同时兼顾外护套层3结构强度、扯裂操作易实施性以及降低深孔31的成型困难度三方面因素考虑,在光缆的实际成型工艺中,需对其深度以及间距值进行控制,具体如下:假定外护套层3的厚度值为t1,相邻深孔31之间的间距值为w,深孔31的深度值为t2,其内径值为d,则2/5t1≤t2≤3/5t1,2/5t1≤d≤3/5t1,w=1mm。在此还需要说明一点,外护套层3优选由低烟无卤阻燃材料挤塑而成;而内护套层14优选由陶瓷化低烟无卤聚烯烃挤塑而成。如此一来,使得光缆具有更强的阻燃性能,同时使光缆在燃烧过程中热释较少的烟气。当内护套层14遇到高温时,会形成陶瓷化的结晶,形成坚固耐热、隔热的陶铠,阻止高温侵蚀内部光缆,从而起到火焰发生时保护光缆的作用。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相较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在缆芯1的内部额外增设有阻水带层15。阻水带层15套设于内护套层14内,且同时对信号传输体12和填充绳13进行缠绕包裹。如此一来,可有效地信号传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包括由内而外依序套合的缆芯、金属丝编织网层以及外护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包括有一中心加强件、多个信号传输体、一填充绳以及一内护套层;所述信号传输体包括有由内而外依序同心套合的光纤束和松套管;所述信号传输体、所述填充绳均绞合于所述中心加强件上,且整体套设于所述内护套层内;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在所述外护套层上线性阵列有一系列深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包括由内而外依序套合的缆芯、金属丝编织网层以及外护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包括有一中心加强件、多个信号传输体、一填充绳以及一内护套层;所述信号传输体包括有由内而外依序同心套合的光纤束和松套管;所述信号传输体、所述填充绳均绞合于所述中心加强件上,且整体套设于所述内护套层内;沿其长度延伸方向,在所述外护套层上线性阵列有一系列深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其特征在于,假定所述外护套层的厚度值为t1,相邻所述深孔之间的间距值为w,所述深孔的深度值为t2,其内径值为d,则2/5t1≤t2≤3/5t1,2/5t1≤d≤3/5t1,w=1mm。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还包括有阻水带层;所述阻水带层套设于所述内护套层内,且同时对所述信号传输体和所述填充绳进行缠绕包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执行开剥操作的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还包括有内云母带层;所述内云母带层套设于所述内护套层和所述阻水带层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渠成万文波孙文涛王梦伟李晓宝杨美佳王卫兴董旭蕙王亚伟李杰盛春敏韦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通光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