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快速散热的空气能热泵室外机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378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能热泵室外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快速散热的空气能热泵室外机及方法,包括机箱,机箱内置有热泵安装区和冷却区,热泵安装区内置有热接触板,热接触板上设置有环形导热架,热接触板的边沿设置有环形导管,冷却区内分别设置低压腔和高压腔,冷却区外接冷却水管道,冷却水管道的输水端设置有三向转换阀,低压腔内置有热能媒介管,热能媒介管的外伸衔接有输水管道,输水管道设置有冷却入水管,冷却入水管与环形导管通过输入泵相连接,环形导管的另一侧设置有输出泵,输出泵再外接回流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外机箱内设计有低压腔和高压腔两个相对空间环境,利用媒介液在高压与低压环境之间的转换,使得溶液汽化并且吸收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快速散热的空气能热泵室外机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能热泵室外机
,具体是一种便于快速散热的空气能热泵室外机及方法。
技术介绍
空气能热水器是按照“逆卡诺”原理工作的,具体来说,就是“室外机”作为热交换器从室外空气吸热,加热低沸点工质(冷媒)并使其蒸发,冷媒蒸汽经由压缩机压缩升温进入水箱,将热量释放至其中的水并冷凝液化,随后节流降压降温回到室外的热交换器进入下一个循环。现有室外机大多是冷媒换热管一侧设有风扇,通过风扇转动,将空气吹进室外机内与冷媒换热管接触,使空气与冷媒换热管接触,将空气中的热量转移到冷媒换热管中冷媒中,实现室外机作为热交换器从室外空气吸热,但是吸热后的空气排出困难,吸热后的空气不易排出,室外机内空气流动性差,导致热交换的效率低,且风扇叶片体积大,高速转动的过程中,噪音大的缺点;对于热天使用的过程中,室外机作为热交换器从室外空气吸热,其空气能热泵的作业负担很高,但是现有技术并没有合适的便于快速散热的技术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其他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快速散热的空气能热泵室外机及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快速散热的空气能热泵室外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置有热泵安装区和冷却区,所述热泵安装区内置有热接触板,所述热接触板上设置有环形导热架,所述热接触板的边沿设置有环形导管,所述环形导管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冷却区内分别设置低压腔和高压腔,所述冷却区外接冷却水管道,所述冷却水管道的输水端设置有三向转换阀,所述低压腔内置有热能媒介管,所述热能媒介管呈“S”曲线弯折折叠设计,所述热能媒介管的外伸衔接有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设置有冷却入水管,所述冷却入水管与环形导管通过输入泵相连接,所述环形导管的另一侧设置有输出泵,所述输出泵再外接有冷却出水管,所述冷却出水管外接有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再与三向转换阀的第三端相连接,所述高压腔内置媒介液,所述高压腔外接有媒介液输入管,所述媒介液输入管通过喷淋泵与低压腔相连接,所述低压腔的底部还设置有吸流泵,所述吸流泵通过媒介液回流管与高压腔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箱上还设置有抽真空泵,所述抽真空泵通过抽真空管道与低压腔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形导热架中间设置有热泵导热基板,所述热泵导热基板的外围分别设置有环形外扩散架和竖向交错架,所述环形外扩散架的底部设置有导热垫片与热接触板固定,所述竖向交错架通过外沿导热片再与环形导管相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泵导热基板、环形外扩散架和竖向交错架均采用良性导热金属。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沿导热片采用软质金属条缠绕在环形导管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接触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二级冷却泵,所述二级冷却泵通过引流支管与环形导管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箱内还设置有空气能内机连接装置,所述空气能内机连接装置处设置有内接交流泵,所述高压腔通过内衔接输液管道与内接交流泵相连接,内接交流泵再通过外衔接回液管道与高压腔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专利技术通过热接触板与热泵安装区接触,对空气能热泵进行导热处理,外机箱内设计有低压腔和高压腔两个相对空间环境,利用媒介液在高压与低压环境之间的转换,从而降低媒介液的沸点,使得溶液汽化并且吸收热量,快速完成对冷媒水管的降温处理,从而达到快速高效制冷的效果;整体作业节能环保,并且安全性高。二.对于环形导热架而言,本申请设计热泵导热基板与热泵进行紧密热传导,再通过环形外扩散架和竖向交错架呈立体化扩散;环形外扩散架通过热接触板与环形导管进行热交换处理,外沿导热片采用软质金属条缠绕在环形导管其本身也与环形导管,避免了导热点集中于一处,造成温度骤变,使得金属形变的风险。三.对于制热型的空气能,可以将高压腔通过空气能内机连接装置与空气能内机的制热装置形成循环结构,从而有效利用媒介液液化放热后产生的热能进行制热作业,避免能源的浪费。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无疑的,本专利技术的此类目的与其他目的在下文以多种附图与绘图来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细节说明后将变为更加显见。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个或数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数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类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壳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环形导热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箱、11-热泵安装区、12-冷却区、21-热接触板、22-环形导热架、23-环形导管、24-循环泵、25-热泵导热基板、26-环形外扩散架、27-竖向交错架、28-外沿导热片、29-导热垫片、3-低压腔、31-冷却水管道、32-三向转换阀、33-热能媒介管、34-输水管道、35-冷却入水管、36-输入泵、37-输出泵、38-冷却出水管、39-回流管道、4-高压腔、41-媒介液输入管、42-喷淋泵、43-吸流泵、44-媒介液回流管、5-抽真空泵、51-抽真空管道、6-二级冷却泵、61-引流支管、7-空气能内机连接装置、71-内接交流泵、72-内衔接输液管道、73-外衔接回液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同种要素。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3,一种便于快速散热的空气能热泵室外机,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内置有热泵安装区11和冷却区12,所述热泵安装区11内置有热接触板21,所述热接触板21上设置有环形导热架22,所述热接触板21的边沿设置有环形导管23,所述环形导管23上设置有循环泵24,所述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快速散热的空气能热泵室外机,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内置有热泵安装区(11)和冷却区(12),所述热泵安装区(11)内置有热接触板(21),所述热接触板(21)上设置有环形导热架(22),所述热接触板(21)的边沿设置有环形导管(23),所述环形导管(23)上设置有循环泵(24),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区(12)内分别设置低压腔(3)和高压腔(4),所述冷却区(12)外接冷却水管道(31),所述冷却水管道(31)的输水端设置有三向转换阀(32),所述低压腔(3)内置有热能媒介管(33),所述热能媒介管(33)的外伸衔接有输水管道(34),所述输水管道(34)设置有冷却入水管(35),所述冷却入水管(35)与环形导管(23)通过输入泵(36)相连接,所述环形导管(23)的另一侧设置有输出泵(37),所述输出泵(37)再外接有冷却出水管(38),所述冷却出水管(38)外接有回流管道(39),所述回流管道(39)再与三向转换阀(32)的第三端相连接,所述高压腔(4)内置媒介液,所述高压腔(4)外接有媒介液输入管(41),所述媒介液输入管(41)通过喷淋泵(42)与低压腔(3)相连接,所述低压腔(3)的底部还设置有吸流泵(43),所述吸流泵(43)通过媒介液回流管(44)与高压腔(4)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快速散热的空气能热泵室外机,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内置有热泵安装区(11)和冷却区(12),所述热泵安装区(11)内置有热接触板(21),所述热接触板(21)上设置有环形导热架(22),所述热接触板(21)的边沿设置有环形导管(23),所述环形导管(23)上设置有循环泵(24),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区(12)内分别设置低压腔(3)和高压腔(4),所述冷却区(12)外接冷却水管道(31),所述冷却水管道(31)的输水端设置有三向转换阀(32),所述低压腔(3)内置有热能媒介管(33),所述热能媒介管(33)的外伸衔接有输水管道(34),所述输水管道(34)设置有冷却入水管(35),所述冷却入水管(35)与环形导管(23)通过输入泵(36)相连接,所述环形导管(23)的另一侧设置有输出泵(37),所述输出泵(37)再外接有冷却出水管(38),所述冷却出水管(38)外接有回流管道(39),所述回流管道(39)再与三向转换阀(32)的第三端相连接,所述高压腔(4)内置媒介液,所述高压腔(4)外接有媒介液输入管(41),所述媒介液输入管(41)通过喷淋泵(42)与低压腔(3)相连接,所述低压腔(3)的底部还设置有吸流泵(43),所述吸流泵(43)通过媒介液回流管(44)与高压腔(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快速散热的空气能热泵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媒介管(33)呈“S”曲线弯折折叠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快速散热的空气能热泵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上还设置有抽真空泵(5),所述抽真空泵(5)通过抽真空管道(51)与低压腔(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快速散热的空气能热泵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热架(22)中间设置有热泵导热基板(25),所述热泵导热基板(25)的外围分别设置有环形外扩散架(26)和竖向交错架(27),所述环形外扩散架(26)的底部设置有导热垫片(29)与热接触板(21)固定,所述竖向交错架(27)通过外沿导热片(28)再与环形导管(23)相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小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新一航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