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智能导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375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智能导光系统,包括隧道,隧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光管,导光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采光罩,导光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亮度检测仪,导光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亮度检测仪,导光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折射板,导光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散射片,隧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箱,固定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中央处理盒,中央处理盒的内部设置有导光系统,固定箱的侧壁上设置有灯泡,固定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玻璃罩,保证了隧道内外的光照强度一致,在外界阳光过大时,灯泡的发光量降低;外界阳光过低时,灯泡自动提升亮度,实现对灯泡亮度的自动调节,节省了大量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智能导光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导光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智能导光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隧道照明都会选择常见的人工照明来保障隧道内光线照度,但当驾驶员从室外的较强自然光环境进入黑暗的隧道瞬间,由于光线明暗的急剧变化,会产生短暂的视觉盲区,此时不仅损害驾驶员的视觉健康,也严重影响到驾驶安全,甚至诱发交通事故,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107448899A的发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隧道的自然光辅助照明装置,包括:聚光元件,导光元件,保护套管,聚光安装支架,套管安装支架;其中,聚光元件固定安装至聚光安装支架的底部,聚光安装支架的顶部连接至隧道以使聚光元件设置在隧道的入口或出口处的上方,导光元件设置在保护套管中,聚光元件连接至导光元件以使聚光元件所汇聚的光线能在导光元件中传播;保护套管安装至套管安装支架的底部以使保护套管沿隧道延伸方向延伸;保护套管设有若干出光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采用自然光进行聚光从而实现对隧道内部进行照明的适用于隧道的自然光辅助照明装置。然而上述装置仅能够将外界的光照引入到隧道中,但阳光在折射的过程中会出现损耗,从而使得折射到隧道内的亮度降低,因此需要外界的灯光来对光照亮度进行补充,传统的灯光亮度无法根据外界的光照来进行调整,从而耗费大量的资源,由于聚光元件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的环境中,空气中的灰尘杂质会附着到聚光元件的上方,降低聚光元件的聚光量,并且由于聚光元件的安装位置过高,通过人工来对进行清洗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智能导光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智能导光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智能导光系统,包括隧道,所述隧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光管,所述导光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采光罩,所述导光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亮度检测仪,所述导光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亮度检测仪,所述导光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折射板,所述导光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散射片,所述隧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中央处理盒,所述中央处理盒的内部设置有导光系统,所述固定箱的侧壁上设置有灯泡,所述固定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玻璃罩,所述固定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排气管由隧道的内部贯穿至隧道的外部,所述排气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存储箱,所述存储箱的侧壁上设置有蓄水机构,所述存储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由排气管的外部贯穿至排气管的内部,所述排水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排气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锁定板,所述锁定板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扇片,所述空心轴的侧壁上沿着空心轴的中轴线对称开设有排出槽,所述空心轴的末端与连接管的末端之间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蓄水机构包括沿着存储箱的中轴线对称转动连接在存储箱内部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末端与存储箱的侧壁固连接。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与存储箱的内侧壁四周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固定箱的侧壁上开设有过滤槽,所述过滤槽的侧壁上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材质为奥氏体不锈钢。优选地,所述排出槽与空心轴的内部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空心轴与连接管的连接处设有防水垫。优选地,所述导光系统包括设置在中央处理盒内部的中央处理模块,所述第一亮度检测仪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亮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二亮度检测仪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亮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三亮度检测仪的内部设置有第三亮度检测模块,所述中央处理盒的内部设置有隧道内外光照分析模块,所述中央处理盒的内部设置有温度检测模块,所述中央处理盒的内部设置有光照模块,所述第一亮度检测模块与隧道内外光照分析模块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亮度检测模块与隧道内外光照分析模块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第三亮度检测模块与隧道内外光照分析模块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隧道内外光照分析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风机与中央处理模块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光照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之间为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阀与中央处理模块之间为电性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光罩可以对外界的阳光进行聚集,阳光再通过在导光管内部的反射最终通过散射片照射到隧道内部,从而降低了能量的消耗,并且通过灯泡可以对隧道的进口处进行补光,使得进口处的光照强度与外界的阳光强度相仿,避免驾驶员从室外的较强自然光环境进入黑暗的隧道瞬间,由于光线明暗的急剧变化造成交通事故,同时通过第一亮度检测仪和第二亮度检测仪的配合使用可以对隧道内外的光照强度进行监测,保证隧道内外的光照强度一致,在外界阳光过大时,灯泡的发光量降低;外界阳光过低时,灯泡自动提升亮度,实现对灯泡亮度的自动调节,节省了大量电能。2、灯泡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风机可以将热量通过排气管排出到隧道外部,排气管的末端指向采光罩,从而可以对采光罩上的灰尘进行初步清理,在下雨天时,雨水滴落到限位板的上方,水流不断堆积,最终使得限位板向下转动,通过存储箱对雨水进行收集,当采光罩的外部上残留的污渍影响对阳光的收集率时,电磁阀开启,将限位板中的水流排出到空心轴的内部,风机转动产生的吹力会使得扇片开始转动,扇片带动空心轴开始转动,空心轴内部的水流在向外流动的过程中自身的离心力会将其通过排出槽进行甩出,甩出后的水流通过扇片进行冲击,冲击后的水滴自身具有较大的动能,水滴最终落在采光罩的上方,对采光罩的表面进行充分清理,不需要人工进行清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智能导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A部分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B部分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C部分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D部分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图。图中:1隧道、2导光管、3采光罩、4第一亮度检测仪、5定位槽、6散射片、7第二亮度检测仪、8第三亮度检测仪、9固定箱、10玻璃罩、11中央处理盒、12灯泡、13风机、14排气管、15存储箱、16限位板、17弹簧、18排水管、19电磁阀、20连接管、21空心轴、22锁定板、23扇片、24排出槽、25第一亮度检测模块、26第二亮度检测模块、27第三亮度检测模块、28隧道内外光照分析模块、29温度检测模块、30中央处理模块、31光照模块、32折射板、33过滤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6,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智能导光系统,包括隧道1,隧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光管2,导光管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采光罩3,导光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智能导光系统,包括隧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光管(2),所述导光管(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采光罩(3),所述导光管(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亮度检测仪(4),所述导光管(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亮度检测仪(8),所述导光管(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折射板(32),所述导光管(2)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槽(5),所述定位槽(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散射片(6),所述隧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箱(9),所述固定箱(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中央处理盒(11),所述中央处理盒(11)的内部设置有导光系统,所述固定箱(9)的侧壁上设置有灯泡(12),所述固定箱(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玻璃罩(10),所述固定箱(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风机(13),所述排气管(14)由隧道(1)的内部贯穿至隧道(1)的外部,所述排气管(1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存储箱(15),所述存储箱(15)的侧壁上设置有蓄水机构,所述存储箱(1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8),所述排水管(18)由排气管(14)的外部贯穿至排气管(14)的内部,所述排水管(18)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阀(19),所述电磁阀(19)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0),所述排气管(1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锁定板(22),所述锁定板(22)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空心轴(21),所述空心轴(2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扇片(23),所述空心轴(21)的侧壁上沿着空心轴(21)的中轴线对称开设有排出槽(24),所述空心轴(21)的末端与连接管(20)的末端之间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智能导光系统,包括隧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光管(2),所述导光管(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采光罩(3),所述导光管(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亮度检测仪(4),所述导光管(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亮度检测仪(8),所述导光管(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折射板(32),所述导光管(2)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槽(5),所述定位槽(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散射片(6),所述隧道(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箱(9),所述固定箱(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中央处理盒(11),所述中央处理盒(11)的内部设置有导光系统,所述固定箱(9)的侧壁上设置有灯泡(12),所述固定箱(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玻璃罩(10),所述固定箱(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风机(13),所述排气管(14)由隧道(1)的内部贯穿至隧道(1)的外部,所述排气管(1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存储箱(15),所述存储箱(15)的侧壁上设置有蓄水机构,所述存储箱(1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8),所述排水管(18)由排气管(14)的外部贯穿至排气管(14)的内部,所述排水管(18)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电磁阀(19),所述电磁阀(19)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0),所述排气管(1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锁定板(22),所述锁定板(22)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空心轴(21),所述空心轴(2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扇片(23),所述空心轴(21)的侧壁上沿着空心轴(21)的中轴线对称开设有排出槽(24),所述空心轴(21)的末端与连接管(20)的末端之间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隧道的智能导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机构包括沿着存储箱(15)的中轴线对称转动连接在存储箱(15)内部上的限位板(16),所述限位板(16)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的末端与存储箱(15)的侧壁固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耀吴江鹏朱利晴张承客李志强戴红涛陶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