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71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边框结构,包括背架和黑砂晶外屏,背架包括上横杆和下横杆,以及若干个空心结构的立柱,立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上;上横杆通过至少两个固定件与黑砂晶外屏的上框体连接,立柱在靠近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同时与下横杆和下框体连接,因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背架和黑砂晶外屏之间能够稳定连接,从而实现背架上连接的显示内屏与黑砂晶外屏中的玻璃屏体之间的稳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会议屏市场,投影仪和LCD液晶显示屏是主流产品。其中,投影机对室内环境和光线要求比较高,容易营造成小黑屋,会议会显得比较压抑;液晶显示屏的尺寸限制较大,局限于90英寸以下的使用环境。因此,在一些大尺寸的应用场景中,能够无缝屏接和超高清显示的LED屏是最优的解决方案。例如,公开号为CN2020084254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LED拼接屏,该LED拼接屏包括控制箱、框架、至少两个LED显示模块;控制箱至少包括两路独立的输出接口,每路输出接口连接一个LED显示模块;至少两个所述LED显示模块拼接固定在框架上;LED显示模块包括盒体、电路板、灌封胶、驱动芯片、输入接口及多个LED芯片;驱动芯片和多个LED芯片设置于电路板上,驱动芯片分别连接LED芯片和输入接口;输入接口设置于盒体上,连接控制箱输出接口;盒体为扁平结构,一面敞开,电路板设置于盒体中,灌封胶覆盖电路板,封闭盒体的敞开面;LED芯片设置于电路板的对应盒体敞开面一侧。然而,当需要在显示内屏上设置用于保护LED显示模块的玻璃屏体时,由于显示内屏尺寸较大,一整块的玻璃屏体安装过程不够方便且安装结构不够稳定,容易导致玻璃屏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显示内屏外的玻璃屏体安装困难且安装结构不够稳定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旨在提高黑砂晶外屏和显示内屏之间连接的稳定性。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包括背架和黑砂晶外屏,所述背架包括上横杆和下横杆,以及若干个空心结构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上;所述上横杆通过至少两个固定件与所述黑砂晶外屏的上框体连接,所述立柱在靠近所述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同时与所述下横杆和下框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上横杆背向所述黑砂晶外屏的侧面连接,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从所述连接部引出并连接在所述上框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的自由端朝向所述上横杆弯折形成弯折部,以将所述上横杆包覆。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立柱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立柱的侧壁和下横杆连接,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下框体的下侧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自由端朝向所述下框体弯折并形成为限位板,所述下框体的下侧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板的限位槽。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的内侧设置有辅强板,所述辅强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辅强板的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辅强板和支撑件位于所述下横杆两侧,且所述辅强板、支撑板和连接板形成为三边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辅强板的两端背向于所述下横杆弯折,且所述辅强板与支撑板连接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辅强板与连接板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与连接板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包括位于背架两侧的左立柱和右立柱,以及位于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的若干个内立柱,仅是内立柱在靠近所述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的支撑件。进一步地,所述内立柱由两段等长的空心型材并列连接形成,所述支撑件具有两个连接板,所述两个连接板分别与两个空心型材连接。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边框结构,包括背架和黑砂晶外屏,背架包括上横杆和下横杆,以及若干个空心结构的立柱,立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上;上横杆通过至少两个固定件与黑砂晶外屏的上框体连接,立柱在靠近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同时与下横杆和下框体连接,因而本技术中背架和黑砂晶外屏之间能够稳定连接,从而实现背架上连接的显示内屏体与黑砂晶外屏中的玻璃屏体之间的稳定连接。(2)本技术中,支撑件的内侧设置有辅强板,辅强板的一端与支撑板连接,辅强板的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辅强板和支撑件位于下横杆两侧,且辅强板、支撑板和连接板形成为三边形结构,通过辅强板、支撑板和连接板之间形成的三边结构,提高背架上支撑结构的强度,进而进一步提高背架与黑砂晶外屏之间连接的稳定性。(3)本技术中,内立柱由两段等长的空心型材并列连接形成,支撑件具有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分别与两个空心型材连接,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支撑板与内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背架与黑砂晶外屏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连接件与背架和黑砂晶外屏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支撑件与背架和黑砂晶外屏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交互显示设备包括背架100、黑砂晶外屏200和显示内屏。其中,显示内屏位设置在背架100上,黑砂晶外屏200能够连接在背架100上,从而设置在显示内屏上,背架100和黑砂晶外屏200共同形成为安装显示内屏300的边框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背架100包括上横杆104和下横杆105,上横杆104和下横杆105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空心结构的立柱,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杆104和下横杆105连接。上横杆104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件110,该固定件110用于连接上横杆104和黑砂晶外屏200;内立柱103与下横杆105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件120,该支撑件120用于连接并支撑黑砂晶外屏200。参照图2,具体的,固定件110包括连接部111和固定部112,连接部111和固定部112之间可以相互垂直设置。固定部112可以与上横杆104背向于黑砂晶外屏200的侧面连接,连接部111的自由端可以从固定部112引出并连接在上框体221上。参照图3,更具体的,固定部112的自由端可以朝向上横杆104弯折并形成弯折部114,该弯折部114、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架和黑砂晶外屏,所述背架包括上横杆和下横杆,以及若干个空心结构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上;所述上横杆通过至少两个固定件与所述黑砂晶外屏的上框体连接,所述立柱在靠近所述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同时与所述下横杆和下框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架和黑砂晶外屏,所述背架包括上横杆和下横杆,以及若干个空心结构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上;所述上横杆通过至少两个固定件与所述黑砂晶外屏的上框体连接,所述立柱在靠近所述下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同时与所述下横杆和下框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上横杆背向所述黑砂晶外屏的侧面连接,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从所述固定部引出并连接在所述上框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自由端朝向所述上横杆弯折形成弯折部,以将所述上横杆包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立柱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立柱的侧壁和下横杆连接,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下框体的下侧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尺寸交互显示设备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自由端朝向所述下框体弯折并形成为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熊大未来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