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344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及施工方法,解决筒仓结构筒壁施工采用传统工艺存在的劳动强度高、周转材投入大、质量观感不佳等缺陷。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包括附着单元、模板单元、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和提升单元,所述附着单元包括爬锥和对拉丝杆;所述模板单元包括模板和平台提升杆;所述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包括下部操作平台、中部操作平台和上部操作平台;通过交互提升模板单元和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进行筒壁施工,该施工方法免液压、适用于较大直径筒仓施工,在工业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建筑结构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火电厂等工业建筑中,储煤筒仓等大直径圆形截面类构筑物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其筒仓壁施工通常采用的施工工艺有:液压滑模工艺、附着式三角架翻板工艺和全钢大模板翻模工艺。上述三种常用的施工工艺均存在相应不足;液压滑模工艺通常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筒仓结构,不仅液压控制系统维护困难、油液泄漏风险高,且易出现模板体系扭转、混凝土表面拉裂、筒壁流浆(油)污染等问题缺陷;附着式三角架翻板工艺通常采用小规格模板,模板块数多,翻模次数多,劳动强度度大,人工成本较高;全钢大模板翻模工艺通常要搭设大量内外排脚手架配合施工,周转材料费用较大。上述工艺所涉及的辅助工具,需要使用起重设备或吊篮装置,但是这些设备都存在维护成本高、施工工序多等缺陷,进而降低施工效率、增加施工成本,因此,不利于大直径圆形截面类构筑物的施工。因此对于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筒壁施工的模架体系亟需优化更新,基于上述常见的三种施工工艺存在的不足做出改进,开发一种不需要搭设大量脚手架,模板块数需求相对较少,筒壁质量观感可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并可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的新型模架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及施工方法,解决筒仓结构筒壁施工采用传统工艺存在的劳动强度高、周转材投入大、质量观感不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包括附着单元、模板单元、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和提升单元。更进一步,所述附着单元包括爬锥和对拉丝杆。更进一步,各所述模板单元包括模板和平台提升杆,所述平台提升杆依附于模板,在施工过程中模板和平台提升杆可同时提升和固定。更进一步,所述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包括下部操作平台、中部操作平台和上部操作平台,所述下部操作平台包括挂架和下部走道板;所述中部操作平台包括中部三角架结构和中部走道板;所述上部操作平台包括上部三角架结构、上部走道板、可翻转操作平台、外防护栏和模板提升杆;所述中部三角架结构与上部三角架结构共用斜杆,增加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的稳定性;所述中部三角架结构和模板单元中的平台提升杆,通过预埋在混凝土内带内六方的爬锥分别固定在筒壁上;所述模板提升杆下端固定在中部操作平台的外边缘处,中部固定在上部操作平台的内边缘处。更进一步,所述模板提升杆中部与上部操作平台的内边缘固定且下端固定在中部操作平台的外边缘处,模板提升杆的特点在于采用圆形钢管结构,不仅是三角架结构的组成部分,还是提升模板的重要构件。更进一步,所述可翻转操作平台包括固定杆、旋转杆、撑杆、平台板和旋转卡件,所述旋转卡件包括固定在模板提升杆上的连接柄和与旋转杆转动配合的弧形件。更进一步,所述提升单元包括提升横担、滑车、倒链,所述提升单元在不同施工状态下,通过分别固定在模板单元上的平台提升杆、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上的模板提升杆,实现模板单元和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的交互提升。更进一步,所述滑车在提升横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各所述滑车上设置制动板,所述制动板与滑车转动连接,所述提升横担两端部设置挡板。一种交互提升施工方法:S1:进行第一板筒壁施工:首先搭设内外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操作架,绑扎第一板钢筋骨架并在第一板钢筋骨架内预埋爬锥,然后吊放模板和底部的补缺模板,通过操作架设置调平钢管,并通过调平钢管支托并调平模板,进一步利用爬锥卡托、对拉丝杆对模板和补缺模板进行固定,然后浇筑第一板混凝土;S2:待第一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绑扎第二板钢筋骨架,拆除操作架,通过爬锥在第一板混凝土内、外安装固定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此时安装的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不需安装下部操作平台;所述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安装过程如下:利用爬锥将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的中部三角架结构固定在第一板已浇筑好的混凝土上;安装中部操作平台,所述中部操作平台由中部三角架结构、连接H型钢、中部走道板构成,所述连接H型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中部三角架结构的水平杆与斜杆的交汇处;安装模板提升杆,模板提升杆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H型钢上,且中间通过焊接与上部三角架结构的水平杆固定,所述模板提升杆的特点在于采用圆形钢管,不仅是三角架结构的组成部分,还是提升模板的重要构件;安装上部操作平台,所述上部操作平台包括连接角钢、外防护栏和可翻转操作平台,所述可翻转操作平台包括固定杆、旋转杆、撑杆、平台板和旋转卡件,所述旋转卡件包括固定在模板提升杆上的连接柄和与旋转杆转动配合的弧形件,可翻转操作平台的连接柄焊接在模板提升杆上,其高度与上部走道板平齐,在不进行提升模板作业时,可翻转操作平台保持水平,可与上部操作平台作为施工操作平台使用,在进行提升模板作业时,可进行90°向上旋转打开,保持竖直状态,为模板单元的提升提供通道,此时安装的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不需安装下部操作平台;S3:吊装模板,所述模板利用塔吊吊装(局部利用汽车吊),模板的下端通过第一板混凝土预埋的爬锥固定在筒壁上,所述模板上端设置对拉丝杆进行加固,并在顶部设定位置分别预埋第三板施工时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及模板单元所需的爬锥;S4:放下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上的可翻转操作平台,使可翻转操作平台一端支撑在模板上端,形成浇筑混凝土所需的完整的上部操作平台,进而浇筑第二板混凝土;S5:安装提升单元:将提升单元安装在模板提升杆顶端并进行固定;S6:绑扎第n板钢筋,(其中n=3、4、5...);S7:将模板从n-1板提升至第n板并固定,具体为使倒链勾住模板上设置的吊环,并拆除模板在第n-1板时固定的爬锥,进一步拉动倒链将模板单元从第n-1板提升至第n板,模板到位后,将模板下部的卡板准确的卡在第n-1板的爬锥处,然后预埋第n板的爬锥;S8:安装平台提升杆,所述平台提升杆采用三点固定,下部固定在第n-2板混凝土上口已预埋的爬锥上,中部固定在第n-1板混凝土上口已预埋的爬锥上,上部同模板一起采用对拉丝杆固定,使平台提升杆(202)依附于模板(201)上,并浇筑第n板混凝土;S9:将提升单元从模板提升杆顶端移动到平台提升杆顶端并固定;S10:将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从第n-2板提升至第n-1板并固定,具体为使倒链勾住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架体上设置的吊环上,并拆除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处的爬锥,进一步操作人员分别站在临近的n-2板未提升的中部操作平台上拉动倒链提升内、外的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至第n-1板,到位后将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的中部三角架结构下部固定在第n-2板混凝土上口已预埋的爬锥上,中部固定在第n-1板混凝土上口已预埋的爬锥上,并在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下部安装下部操作平台,并用防护网全封闭;S11:将平台提升杆顶部设置的提升单元移动到模板提升杆上方并固定;S12:第n+1板施工方式重复步骤6-11,施工至设计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附着单元(1)、模板单元(2)、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3)和提升单元(4);所述附着单元(1)包括爬锥(101)和对拉丝杆(102);所述模板单元(2)包括模板(201)和平台提升杆(202),所述平台提升杆(202)依附在模板(201)上;所述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3)包括下部操作平台、中部操作平台和上部操作平台;所述提升单元(4)包括提升横担(401)、滑车(402)、倒链(403),所述提升单元(4)通过模板单元(2)、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3)架设在装置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附着单元(1)、模板单元(2)、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3)和提升单元(4);所述附着单元(1)包括爬锥(101)和对拉丝杆(102);所述模板单元(2)包括模板(201)和平台提升杆(202),所述平台提升杆(202)依附在模板(201)上;所述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3)包括下部操作平台、中部操作平台和上部操作平台;所述提升单元(4)包括提升横担(401)、滑车(402)、倒链(403),所述提升单元(4)通过模板单元(2)、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3)架设在装置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操作平台包括挂架(301)和下部走道板(302);所述中部操作平台包括中部三角架结构(303)和中部走道板(304);所述上部操作平台包括上部三角架结构(305)、上部走道板(306)、可翻转操作平台(307)、外防护栏(308)和模板提升杆(309);所述中部三角架结构(303)与上部三角架结构(305)共用斜杆(310),增加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3)稳定性;所述中部三角架结构(303)和模板单元(2)中的平台提升杆(202),通过预埋在混凝土内带内六方的爬锥(101)分别固定在筒壁上;所述模板提升杆(309)下端固定在中部操作平台的外边缘处,中部固定在上部操作平台的内边缘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提升杆(309)为圆形钢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翻转操作平台(307)包括固定杆(3071)、旋转杆(3072)、撑杆(3073)、平台板(3074)和旋转卡件(3075),所述旋转卡件(3075)包括固定在模板提升杆(309)上的连接柄和与旋转杆(3072)转动配合的弧形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单元(4)在不同施工状态下,通过分别固定在模板单元(2)上的平台提升杆(202)和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3)上的模板提升杆(309)实现模板单元(2)和三角式桁架操作平台单元(3)交互提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车(402)在提升横担(40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各所述滑车(402)上设置制动板(404),所述制动板(404)与滑车(402)转动连接,所述提升横担(401)两端部设置挡板(405)。


7.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互提升模架装置,形成的一种交互提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S1:进行第一板筒壁施工:首先搭设内外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操作架(5),绑扎第一板钢筋骨架(6)并在第一板钢筋骨架(6)内预埋爬锥(101),然后吊放模板(201)和底部的补缺模板(9),通过操作架(5)设置调平钢管(7),并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群山张俊峰高志强汤应武杜存军王涛张记山桑润溪王庆伟陈建中闫龙广董新红郭小军都宏全范艳超张兰阁曹天祥曹剑刘攀张书刚李自亮侯振超李旭升陈施渝周景路邢会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