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3434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模板、气泡薄膜和模板骨架;多块所述模板合围形成混凝土浇筑腔;至少一块所述模板正对所述混凝土浇筑腔的一侧铺设有气泡薄膜;所述气泡薄膜包括气泡膜层和气泡体;所述气泡膜层与所述模板连接;所述气泡体设于所述气泡膜层背对所述模板的一侧,所述气泡体内设有气泡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混凝土浇筑腔的模板上提前铺设具有多个气泡体的气泡薄膜,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气泡体作为饰面的成型模具,拆除模板后饰面混凝土和饰面一体成型,无需其他成型模具或模板,饰面不脱落,施工成本低,工序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国内建筑行业,一般将预制的具有装饰图案的装饰面板安装在墙体上以达到建筑墙体的饰面效果。这类方法中,装饰面板和建筑墙体为分体结构,不仅存在施工工艺繁琐,施工成本高的问题,还存在装饰面板易脱落的安全风险。相比于上述传统的分体式饰面建筑墙体而言,目前建筑物上的多圆孔饰面混凝土已经在国际上取得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国外一般通过定制石材、铝板开圆口或石膏倒模等施工方法来达到建筑墙体的饰面效果。这类混凝土饰面相比于传统装饰面板的施工方法而言,由于饰面印制在建筑墙体上,不存在饰面脱落的问题,因此有效克服了装饰面板易脱落的安全风险。但这类施工方法存在施工难度大、工艺繁琐、施工成本较高等问题,无法对传统分体式饰面施工技术形成工艺成本上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饰面施工成本高,工艺繁琐,施工难度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包括模板、气泡薄膜和模板骨架;多块所述模板合围形成混凝土浇筑腔;至少一块所述模板正对所述混凝土浇筑腔的一侧铺设有气泡薄膜;所述气泡薄膜包括气泡膜层和气泡体;所述气泡膜层与所述模板连接;所述气泡体设于所述气泡膜层背对所述模板的一侧,所述气泡体内设有气泡腔;所述模板骨架设于所述模板背对所述混凝土浇筑腔的一侧。进一步,所述气泡膜层上间距设有多个所述气泡体。进一步,多个所述气泡体呈矩形阵列或环形阵列设置于所述气泡膜层的同一侧。进一步,每个所述气泡体内设有多个相独立的气泡腔。同一个气泡体内的多个独立气泡腔可提升气泡体的抗变形能力,避免气泡体受到浇筑混凝土的挤压而过度变形或破裂。进一步,所述气泡膜层与所述模板之间设有粘胶层。粘胶层使气泡膜层与模板粘连紧固,避免气泡膜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而影响饰面成型效果。进一步,所述气泡薄膜由多个薄膜单元拼接而成;每个所述薄膜单元包括一个所述气泡膜层和至少一个所述气泡体。多个薄膜单元可根据饰面需求自由拼接组合,施工更方便,施工效率更高。进一步,所述模板骨架背对所述混凝土浇筑腔的一侧设有加固件和斜撑件。本专利技术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模板正对拟设置饰面的板面设置具有气泡体的气泡膜层,利用浇筑混凝土时气泡体挤压浇筑的混凝土形成饰面所需的轮廓,拆除模板后,饰面混凝土成型并具有至少一块饰面。相比于传统分体式饰面建筑墙体而言,无需在混凝土墙体上安装装饰面板即可在混凝土墙体上形成装饰面,不存在装饰面板脱落的安全风险,且降低了施工成本,简化了施工工艺。相比于多圆孔饰面混凝土现有的施工方法而言,直接利用现有的气泡薄膜成品即可实现饰面混凝土及饰面的一体化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并简化了施工工艺,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可将建筑垃圾中的气泡薄膜回收利用,低碳环保。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饰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工准备:根据拟施工饰面混凝土的尺寸确定模板的尺寸和数量;根据所述拟施工饰面混凝土上拟设置饰面的尺寸和位置确定气泡薄膜的尺寸、数量和位置;将所述气泡薄膜粘接在对应的所述模板的相应位置,并使所述气泡薄膜上的气泡体背对所述模板;步骤二:模板安装:将多块所述模板按照拟施工饰面混凝土的尺寸和饰面的位置合围形成混凝土浇筑腔,并保证所述模板设有气泡薄膜的板面正对所述混凝土浇筑腔;步骤三:混凝土浇筑:向所述步骤二的所述混凝土浇筑腔内连续且分层进行混凝土浇筑,并逐层进行振捣作业;步骤四:拆模养护:待浇筑的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板对凝固的混凝土进行喷淋养护,形成饰面混凝土半成品;步骤五:保护剂施工:向所述饰面混凝土半成品的表面喷涂保护剂,使所述饰面混凝土半成品的表面形成通透保护膜,形成饰面混凝土成品。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的所述振捣作业由多个振捣棒完成;多个所述振捣棒与所述气泡薄膜保持相同的间距,且每个所述振捣棒作业时长相同。进一步,所述步骤五的保护剂施工前,还包括缺陷修补施工:采用水钻对所述饰面混凝土半成品的质量缺陷部位进行开槽作业,使质量缺陷部位形成直径与所述气泡体直径相同的凹槽;所述质量缺陷部位包括饰面上形成的内凹面与所述气泡体外轮廓面不一致的凹陷部位。本专利技术饰面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混凝土浇筑腔的模板上提前铺设具有多个气泡体的气泡薄膜,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气泡体作为饰面的成型模具,拆除模板后饰面混凝土和饰面一体成型,无需其他成型模具或模板,饰面不脱落,施工成本低,工序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的一块模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气泡体内设有多个气泡腔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模板拆除后饰面混凝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板;2-气泡薄膜;2.1-气泡膜层;2.2-气泡体;2.2.1-气泡腔;3-模板骨架;4-加固件;5-斜撑件;6-粘胶层;7-内凹体;8-饰面混凝土;9-饰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7所示的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包括模板1、气泡薄膜2和模板骨架3。多块模板1合围形成混凝土浇筑腔;至少一块模板1正对混凝土浇筑腔的一侧铺设有气泡薄膜2;具体模板1数量及设置有气泡薄膜2的模板1数量根据饰面混凝土8尺寸及饰面混凝土8上饰面9的尺寸而定。气泡薄膜2包括气泡膜层2.1和气泡体2.2;气泡膜层2.1与模板1连接;气泡体2.2设于气泡膜层2.1背对模板1的一侧,气泡体2.2内设有气泡腔2.2.1;气泡薄膜2可以由多个薄膜单元拼接而成;每个薄膜单元包括一个气泡膜层2.1和至少一个气泡体2.2。比如,一块模板1上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气泡薄膜2,而每个气泡薄膜2又可以是一个薄膜单元或多个薄膜单元相拼接而成。若模板1尺寸较小,可仅设置一个气泡薄膜2,且该气泡薄膜2仅包括一个薄膜单元;若模板1尺寸较大,为了安装方便,该模板1上可设置多个薄膜单元,每个薄膜单元可以是出厂预制的成品。且薄膜单元可有不同的型号和规格,不同规格或型号的薄膜单元上设置的气泡体2.2的形状或尺寸可以不同,从而可形成不同的饰面9。本实施例中的气泡膜层2.1上间距设有多个气泡体2.2。多个气泡体2.2呈矩形阵列或环形阵列设置于气泡膜层2.1的同一侧,本实施例的气泡体2.2呈矩形阵列分布于气泡膜层2.1上,气泡体2.2呈半球状,当然,气泡体2.2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浇筑过程中,气泡体2.2与浇筑混凝土挤压,使凝固后的浇筑混凝土(即饰面混凝土8)与气泡体2.2相挤压的面(即饰面9)形成与气泡体2.2尺寸和分布一致的内凹体7;内凹体7如图7所示,饰面混凝土8设有内凹体7的面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气泡薄膜和模板骨架;/n多块所述模板合围形成混凝土浇筑腔;至少一块所述模板正对所述混凝土浇筑腔的一侧铺设有气泡薄膜;/n所述气泡薄膜包括气泡膜层和气泡体;所述气泡膜层与所述模板连接;所述气泡体设于所述气泡膜层背对所述模板的一侧,所述气泡体内设有气泡腔;/n所述模板骨架设于所述模板背对所述混凝土浇筑腔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气泡薄膜和模板骨架;
多块所述模板合围形成混凝土浇筑腔;至少一块所述模板正对所述混凝土浇筑腔的一侧铺设有气泡薄膜;
所述气泡薄膜包括气泡膜层和气泡体;所述气泡膜层与所述模板连接;所述气泡体设于所述气泡膜层背对所述模板的一侧,所述气泡体内设有气泡腔;
所述模板骨架设于所述模板背对所述混凝土浇筑腔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膜层上间距设有多个所述气泡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泡体呈矩形阵列或环形阵列设置于所述气泡膜层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泡体内设有多个相独立的气泡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膜层与所述模板之间设有粘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薄膜由多个薄膜单元拼接而成;每个所述薄膜单元包括一个所述气泡膜层和至少一个所述气泡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饰面混凝土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骨架背对所述混凝土浇筑腔的一侧设有加固件和斜撑件。


8.一种饰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迪王文斌杜君子赵星辰吴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