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俊青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42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包括电池,电池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为前后对称设置,前后第一连接柱内部均为空腔结构,前后第一连接柱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第一活动杆,每个第一活动杆远离第一连接柱的一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前后第二连接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杆,且前后第二连接柱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每个第二连接柱顶部均嵌入设置有第二活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同时改变两侧第一活动杆之间的距离与两侧第二活动杆的高度,并与其余部件相配合使用,可对不同直径高度的电池进行夹持固定,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更易于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新能源汽车已经从前期的短途代步车发展到现今多种多样的车型,从小型车、中型车到各种类型的城市SUV,新能源汽车正逐步替代燃油汽车,成为汽车领域的主流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动力均来源于电池,由于汽车在行驶时会产生晃动,容易导致内部电池不稳发生短路,所以需要一个电池托架来对其进行固定,但目前市场上的电池托架为固定的,无法根据不同大小型号的电池进行调节固定,缺乏实用性,不易于市场的推广,为此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能够根据不同大小型号的电池进行调节固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为前后对称设置,前后所述第一连接柱内部均为空腔结构,前后所述第一连接柱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第一活动杆,每个所述第一活动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前后所述第二连接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杆,且前后所述第二连接柱通过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柱顶部均嵌入设置有第二活动杆,每个所述第二活动杆顶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杆,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一活动杆之间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二活动杆之间均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一活动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二活动杆均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所述第一活动杆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开设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不与所述凹槽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不与所述弹簧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第一连接柱顶部开设有一排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柱内侧底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杆内侧上方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形状呈L状。优选的,所述固定块采用橡胶材质制作。优选的,左侧所述延伸杆右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块,所述散热块内贯穿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内嵌入设置有散热扇。优选的,所述散热孔上方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块顶部。优选的,所述通孔直径与所述压块直径相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可同时改变两侧第一活动杆之间的距离与两侧第二活动杆的高度,并与其余部件相配合使用,可对不同直径高度的电池进行夹持固定,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更易于市场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活动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池,2-第一连接柱,3-第一活动杆,4-第二连接柱,5-连接杆,6-第二活动杆,7-延伸杆,8-固定机构,9-凹槽,10-弹簧,11-活动板,12-压块,13-通孔,14-固定块,15-散热块,16-散热孔,17-散热扇,18-防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所示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包括电池1,电池1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柱2,第一连接柱2为前后对称设置,前后第一连接柱2内部均为空腔结构,前后第一连接柱2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第一活动杆3,每个第一活动杆3远离第一连接柱2的一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4,前后第二连接柱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5,且前后第二连接柱4通过连接杆5固定连接,每个第二连接柱4顶部均嵌入设置有第二活动杆6,每个第二活动杆6顶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杆7,第一连接柱2与第一活动杆3之间和第二连接柱4与第二活动杆6之间均设置有固定机构8,第一连接柱2与第一活动杆3和第二连接柱4与第二活动杆6均通过固定机构8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案例中,固定机构8包括第一活动杆3靠近第一连接柱2的一端开设的凹槽9,凹槽9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0,弹簧10不与凹槽9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1,活动板11不与弹簧10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12,第一连接柱2顶部开设有一排通孔13,通过按压压块12,压块12向下运动,使其与通孔13脱离,从而可对两侧第一活动杆3进行前后运动,以此改变两侧第一活动杆3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利用弹簧10的弹性势能,当压块12不再受到压力时,弹簧10带动压块12向上运动,使其自动与通孔13进行卡接,以此对第一活动杆3进行固定,通过上述操作相结合可实现固定不同直径电池1的目的。在本实施案例中,第二连接柱4内侧底端与第二活动杆6内侧上方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形状呈L状,通过设置固定块14能够减少电池1表面与外部物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电池1的散热。在本实施案例中,固定块14采用橡胶材质制作,有利于对电池1起到减震的作用。在本实施案例中,左侧延伸杆7右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块15,散热块15内贯穿开设有散热孔16,散热孔16内嵌入设置有散热扇17,通过启动散热扇17,有助于提高电池1散热效率。在本实施案例中,散热孔16上方设置有防护网18,防护网18固定连接于散热块15顶部,通过设置防护网18,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勿碰散热扇17,造成工作人员损伤的风险。在本实施案例中,通孔13直径与压块12直径相适配,能够避免因通孔13过大,导致压块12在通孔13内过于松动,影响第一活动杆3与第二活动杆6的稳定性。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将电池1四角处放置于固定块14内进行夹持固定,通过按压第一活动杆3上的压块12,压块12向下运动,使其与通孔13脱离,从而可对两侧第一活动杆3进行前后运动,以此改变两侧第一活动杆3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利用弹簧10的弹性势能,当压块12不再受到压力时,弹簧10带动压块12向上运动,使其自动与通孔13进行卡接,以此对第一活动杆3进行固定,通过上述操作相结合可实现固定不同直径的电池1的目的,通过按压第二活动杆6上的压块12,使其与通孔13脱离,从而可对两侧第二活动杆6进行前后运动,以此改变两侧第二活动杆6的高度,然后通过利用弹簧10的弹性势能,当压块12不再受到压力时,弹簧10带动压块12向上运动,使其自动与通孔13进行卡接,以此对第二活动杆6进行固定,通过上述操作相结合可实现固定不同高度的电池1的目的;其中,通孔13之间的间距是根据市场上常见的型号电池而设定的。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包括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柱(2),所述第一连接柱(2)为前后对称设置,前后所述第一连接柱(2)内部均为空腔结构,前后所述第一连接柱(2)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第一活动杆(3),每个所述第一活动杆(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柱(2)的一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4),前后所述第二连接柱(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5),且前后所述第二连接柱(4)通过所述连接杆(5)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柱(4)顶部均嵌入设置有第二活动杆(6),每个所述第二活动杆(6)顶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杆(7),所述第一连接柱(2)与所述第一活动杆(3)之间和所述第二连接柱(4)与所述第二活动杆(6)之间均设置有固定机构(8),所述第一连接柱(2)与所述第一活动杆(3)和所述第二连接柱(4)与所述第二活动杆(6)均通过所述固定机构(8)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包括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柱(2),所述第一连接柱(2)为前后对称设置,前后所述第一连接柱(2)内部均为空腔结构,前后所述第一连接柱(2)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第一活动杆(3),每个所述第一活动杆(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柱(2)的一端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4),前后所述第二连接柱(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5),且前后所述第二连接柱(4)通过所述连接杆(5)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柱(4)顶部均嵌入设置有第二活动杆(6),每个所述第二活动杆(6)顶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延伸杆(7),所述第一连接柱(2)与所述第一活动杆(3)之间和所述第二连接柱(4)与所述第二活动杆(6)之间均设置有固定机构(8),所述第一连接柱(2)与所述第一活动杆(3)和所述第二连接柱(4)与所述第二活动杆(6)均通过所述固定机构(8)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所述第一活动杆(3)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柱(2)的一端开设的凹槽(9),所述凹槽(9)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不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青
申请(专利权)人:陈俊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