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灌溉的水利闸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328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灌溉的水利闸门,包括挡水板、引流管、溢流槽和分水槽,所述引流管为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上端连通横管两端构成的“n”形管体,第二竖管下端设置有溢流槽,所述分水槽位于溢流槽左侧,分水槽的前后侧板和左侧板上均均布设置有贯穿分水槽侧板的圆形通孔,分水槽的底面上连接有防冲布。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n”形引流管,采用虹吸效应引水,将闸门与水渠分开,可避免在水渠上设置过多的闸门,水渠可以一体建设成型,降低了建设难度与多个闸门的施工成本,一体成型的水渠不会发生漏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灌溉的水利闸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闸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灌溉的水利闸门。
技术介绍
灌溉,即用水浇地,是为地补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取高产稳产,必须供给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农田灌溉常利用江河之水,通过地面上的沟渠,引入农田。水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有干渠、支渠之分。干渠与支渠一般用石砌或水泥筑成的位于地面以上的引水道。通常需要在通往农田的支渠上设置开口,开口中设置闸门,在需要灌溉时打开闸门进行放水灌溉,我国众多的农田是分块状态,每块农田属于不同的农民,每块农田的灌溉需求不同,这也导致了需要在每块农田的对应位置设置闸门,不仅设置闸门的成本过高,而且增加了水渠的建设难度的漏水的风险。申请号为CN201410098423.1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水田灌溉用闸门,是由硬质导管、波纹软管、波纹软管固定环、支架、电机、三连杆机构和行程开关器组成,硬质导管横置,波纹软管的一端套接在硬质导管上,支架直立在硬质导管上,波纹软管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套设固定有波纹软管固定环,三连杆机构的第三连杆的中间与支架枢接,第三连杆的自由端与波纹软管固定环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杆的一端套设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的端部枢接,电机和行程开关器固定在支架上,行程开关器的下端面设有水平位置停止开关,行程开关器的内端面设有垂直位置停止开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漏水问题,但是需要多个设备固定在水渠上,仍然存在建设难度高、建设成本高且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闸门过多导致水渠建设难度高、漏水风险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灌溉的水利闸门,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移动位置的灌溉用闸门,利于灌溉,又降低水渠建设成本的建设难度,避免因水渠上设置过多的闸门而漏水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灌溉的水利闸门,包括挡水板、引流管、溢流槽和分水槽;所述挡水板为板体,挡水板的前侧面可拆卸连接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为第一竖管和第二竖管上端连通横管两端构成的“n”形管体,所述第一竖管位于横管右端下方,第一竖管后侧面连接挡水板,所述横管的下表面均布有滚轮,所述横管上表面上设置有排气管和进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排气管的外部套装有抽气筒,所述抽气筒为内径与排气管外径相配应的、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抽气筒的内周壁与排气管外周壁无间隙滑动接触,抽气筒的上端开口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进气管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进气管的外部旋装有螺帽;所述第二竖管的前后表面的右端中部均设置有凸耳,所述凸耳上均设置有贯穿凸耳左右侧面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贯穿孔内穿装有螺杆,所述螺杆与贯穿孔旋转连接,螺杆的右端设置有顶紧块,所述顶紧块为正方形的板体,螺杆的左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为垂直于螺杆的杆体;第二竖管下端设置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为上端面高于第二竖管下端的、开口朝上的槽体,溢流槽的长度大于第二竖管口径的长度,溢流槽的前后内侧壁上部、右侧内壁上部分别与第二竖管的前后外壁下部、右侧外壁下部连接,溢流槽的左侧板上端沿溢流槽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开口朝上、贯穿溢流槽左侧板的长方形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下端高于第二竖管的下端,溢流槽内设置有位于溢流口下方的闸板,所述闸板为长方形板体,闸板的上表面左部连接有吸盘,闸板的前后两端和左端均与溢流槽前后内侧壁和左侧内壁无间隙接触、右端与第二竖管的左侧面下端铰接,溢流槽左侧板上设置有位于溢流口下端与闸板左端上表面之间的贯穿溢流槽左侧板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销钉,所述销钉右端自左向右穿过限位孔位于闸板左端上表面上方,溢流槽左侧内壁上设置有位于闸板左端下方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是截面为方形的柱体,闸板经限位条和销钉限位呈水平状态,闸板呈水平状态时封堵溢流槽位于第二竖管外侧的开口;所述分水槽位于溢流槽左侧,分水槽为高度低于溢流槽、宽度与溢流槽的宽度相等的、上端和右端开口的槽体,分水槽的右端开口与溢流槽的左侧外壁连接,分水槽的前后侧板和左侧板上均均布有贯穿分水槽侧板的圆形通孔,分水槽的底面上连接有防冲布,所述防冲布为圆形的柔性片体,防冲布的直径大于分水槽宽度的两倍。进一步地,所述横管内部设置有旋转扇叶,所述旋转扇叶左侧同轴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水平向左贯穿第二竖管的左侧板伸出第二竖管外部,位于第二竖管外部的旋转轴上设置有沿旋转轴长度方向的连接槽,位于第二竖管外部的旋转轴上套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周壁与旋转轴外周壁滑动接触,连接管上设置有贯穿连接管内外壁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旋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过螺纹孔伸进连接槽内顶紧连接槽内底面,连接管外周壁上套装有驱动环,所述驱动环为带弹性的环状体,驱动环内周壁与连接管外周壁连接,第二竖管的左侧外壁上部设置有位于旋转轴上方的储液槽,所述储液槽为上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储液槽的右侧壁下部与第二竖管左侧壁上部连接,储液槽的底板上沿储液槽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贯穿储液槽底板上下面的长方形通孔,储液槽的内部设置有沿储液槽长度方向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同轴旋转连接有与多个长方形通孔逐一上下对应的转盘,所述转盘的周壁下部和左右侧面下部均与相对应的长方形通孔滑动接触,转盘下端穿过长方形通孔位于储液槽下方,多个转盘中的一个转盘位于储液槽下方的外周壁与驱动环接触,每个转盘上均设置有呈环形阵列状的多个储液通孔。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上的储液通孔自左向右倾斜向外,位于转盘最下方的储液通孔两端均低于储液槽的底板底面。进一步地,所述储液槽的底板厚度大于储液通孔右端所在圆环半径与储液通孔左端所在圆环半径的差值,储液槽的底板封堵正对储液槽的底板的储液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转盘上的储液通孔数量自左向右逐渐增多。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板为长方形或梯形的板体。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板上设置有腰形通孔,第一竖管后侧面中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连接柱穿过挡水板上的腰形通孔,位于挡水板后侧的连接柱上旋装有螺母,挡水板经连接柱和螺母与第一竖管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储液槽的左侧外壁位于分水槽的左侧内壁的右侧。进一步地,所述溢流槽位于第二竖管外侧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竖管的水平截面,分水槽上的所有圆形通孔面积之和大于第二竖管的水平截面。进一步地,所述防冲布为塑料或帆布制成的圆形片状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n”形引流管,采用虹吸效应引水,将闸门与水渠分开,可避免在水渠上设置过多的闸门,水渠可以一体建设成型,降低了建设难度与多个闸门的施工成本,一体成型的水渠不会发生漏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可在水渠上移动,可以在任何位置进行放水,而不需要另行设置闸门,本专利技术用于灌溉的水利闸门即可充当当前支渠上所有闸门使用,降低了闸门的成本。...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灌溉的水利闸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板(1)、引流管(2)、溢流槽(3)和分水槽(4);/n所述挡水板(1)为板体,挡水板(1)的前侧面可拆卸连接引流管(2);/n所述引流管(2)为第一竖管(21)和第二竖管(22)上端连通横管(23)两端构成的“n”形管体,所述第一竖管(21)位于横管(23)右端下方,第一竖管(21)后侧面连接挡水板(1),所述横管(23)的下表面均布有滚轮(235),所述横管(23)上表面上设置有排气管(231)和进气管(232),所述排气管(23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排气管(231)的外部套装有抽气筒(233),所述抽气筒(233)为内径与排气管(231)外径相配应的、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抽气筒(233)的内周壁与排气管(231)外周壁无间隙滑动接触,抽气筒(233)的上端开口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进气管(23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进气管(232)的外部旋装有螺帽(234);所述第二竖管(22)的前后表面的右端中部均设置有凸耳(221),所述凸耳(221)上均设置有贯穿凸耳(221)左右侧面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贯穿孔内穿装有螺杆(222),所述螺杆(222)与贯穿孔旋转连接,螺杆(222)的右端设置有顶紧块(224),所述顶紧块(224)为正方形的板体,螺杆(222)的左端设置有把手(223),所述把手(223)为垂直于螺杆(222)的杆体;/n第二竖管(22)下端设置有溢流槽(3),所述溢流槽(3)为上端面高于第二竖管(22)下端的、开口朝上的槽体,溢流槽(3)的长度大于第二竖管(22)口径的长度,溢流槽(3)的前后内侧壁上部、右侧内壁上部分别与第二竖管(22)的前后外壁下部、右侧外壁下部连接,溢流槽(3)的左侧板上端沿溢流槽(3)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开口朝上、贯穿溢流槽(3)左侧板的长方形的溢流口(31),所述溢流口(31)的下端高于第二竖管(22)的下端,溢流槽(3)内设置有位于溢流口(31)下方的闸板(32),所述闸板(32)为长方形板体,闸板(32)的上表面左部连接有吸盘(321),闸板(32)的前后两端和左端均与溢流槽(3)前后内侧壁和左侧内壁无间隙接触、右端与第二竖管(22)的左侧面下端铰接,溢流槽(3)左侧板上设置有位于溢流口(31)下端与闸板(32)左端上表面之间的贯穿溢流槽(3)左侧板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销钉(33),所述销钉(33)右端自左向右穿过限位孔位于闸板(32)左端上表面上方,溢流槽(3)左侧内壁上设置有位于闸板(32)左端下方的限位条(34),所述限位条(34)是截面为方形的柱体,闸板(32)经限位条(34)和销钉(33)限位呈水平状态,闸板(32)呈水平状态时封堵溢流槽(3)位于第二竖管(22)外侧的开口;/n所述分水槽(4)位于溢流槽(3)左侧,分水槽(4)为高度低于溢流槽(3)、宽度与溢流槽(3)的宽度相等的、上端和右端开口的槽体,分水槽(4)的右端开口与溢流槽(3)的左侧外壁连接,分水槽(4)的前后侧板和左侧板上均均布有贯穿分水槽(4)侧板的圆形通孔(41),分水槽(4)的底面上连接有防冲布(42),所述防冲布(42)为圆形的柔性片体,防冲布(42)的直径大于分水槽(4)宽度的两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灌溉的水利闸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板(1)、引流管(2)、溢流槽(3)和分水槽(4);
所述挡水板(1)为板体,挡水板(1)的前侧面可拆卸连接引流管(2);
所述引流管(2)为第一竖管(21)和第二竖管(22)上端连通横管(23)两端构成的“n”形管体,所述第一竖管(21)位于横管(23)右端下方,第一竖管(21)后侧面连接挡水板(1),所述横管(23)的下表面均布有滚轮(235),所述横管(23)上表面上设置有排气管(231)和进气管(232),所述排气管(23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排气管(231)的外部套装有抽气筒(233),所述抽气筒(233)为内径与排气管(231)外径相配应的、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抽气筒(233)的内周壁与排气管(231)外周壁无间隙滑动接触,抽气筒(233)的上端开口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进气管(23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进气管(232)的外部旋装有螺帽(234);所述第二竖管(22)的前后表面的右端中部均设置有凸耳(221),所述凸耳(221)上均设置有贯穿凸耳(221)左右侧面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贯穿孔内穿装有螺杆(222),所述螺杆(222)与贯穿孔旋转连接,螺杆(222)的右端设置有顶紧块(224),所述顶紧块(224)为正方形的板体,螺杆(222)的左端设置有把手(223),所述把手(223)为垂直于螺杆(222)的杆体;
第二竖管(22)下端设置有溢流槽(3),所述溢流槽(3)为上端面高于第二竖管(22)下端的、开口朝上的槽体,溢流槽(3)的长度大于第二竖管(22)口径的长度,溢流槽(3)的前后内侧壁上部、右侧内壁上部分别与第二竖管(22)的前后外壁下部、右侧外壁下部连接,溢流槽(3)的左侧板上端沿溢流槽(3)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开口朝上、贯穿溢流槽(3)左侧板的长方形的溢流口(31),所述溢流口(31)的下端高于第二竖管(22)的下端,溢流槽(3)内设置有位于溢流口(31)下方的闸板(32),所述闸板(32)为长方形板体,闸板(32)的上表面左部连接有吸盘(321),闸板(32)的前后两端和左端均与溢流槽(3)前后内侧壁和左侧内壁无间隙接触、右端与第二竖管(22)的左侧面下端铰接,溢流槽(3)左侧板上设置有位于溢流口(31)下端与闸板(32)左端上表面之间的贯穿溢流槽(3)左侧板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销钉(33),所述销钉(33)右端自左向右穿过限位孔位于闸板(32)左端上表面上方,溢流槽(3)左侧内壁上设置有位于闸板(32)左端下方的限位条(34),所述限位条(34)是截面为方形的柱体,闸板(32)经限位条(34)和销钉(33)限位呈水平状态,闸板(32)呈水平状态时封堵溢流槽(3)位于第二竖管(22)外侧的开口;
所述分水槽(4)位于溢流槽(3)左侧,分水槽(4)为高度低于溢流槽(3)、宽度与溢流槽(3)的宽度相等的、上端和右端开口的槽体,分水槽(4)的右端开口与溢流槽(3)的左侧外壁连接,分水槽(4)的前后侧板和左侧板上均均布有贯穿分水槽(4)侧板的圆形通孔(41),分水槽(4)的底面上连接有防冲布(42),所述防冲布(42)为圆形的柔性片体,防冲布(42)的直径大于分水槽(4)宽度的两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灌溉的水利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23)内部设置有旋转扇叶(5),所述旋转扇叶(5)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辉钱可可刘永胜程刘瑞孙娜丁敏夏睿雪石威雷馨
申请(专利权)人:周口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