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高导热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92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石墨烯高导热材料,包括如下原料组份:10~16份纳米管状石墨烯、20~30份双酚A环氧树脂、30~40份双酚F环氧树脂、20~30份改性硫醇固化剂、3~6份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1~3份催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石墨烯导热材料,与现有的石墨烯导热材料相比,导热系数高,粘结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高导热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
,具体公开了一种石墨烯高导热材料。
技术介绍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以sp2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现有的石墨烯材料应用于现有的电子产品时,导热系数一般都在1W/(m·K)以内导热系数较低,为了提高产品的导热系数在2W/(m·K)及以上时粘结强度急剧下降,只能达到原来的20%,同时石墨烯应用于普通的导热填充料时,产品脆而容易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石墨烯高导热材料,以提高石墨烯材料的导热系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石墨烯高导热材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16份纳米管状石墨烯、20~30份双酚A环氧树脂、30~40份双酚F环氧树脂、20~30份改性硫醇固化剂、3~6份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1~3份催化剂;制备步骤如下:步骤一:向双行星搅拌机内加入双酚A环氧树脂和双酚F环氧树脂,通过双行星搅拌机对双酚A环氧树脂和双酚F环氧树脂进行搅拌2h脱水,以形成第一混合物;步骤二:向第一混合物内加入改性硫醇固化剂,并通过双行星搅拌机对第一混合物和改性硫醇固化剂搅拌1h脱水,以形成第二混合物;步骤三:向第二混合物内加入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并通过双行星搅拌机对第二混合物和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搅拌1h脱水,以形成第三混合物;步骤四:向第三混合物内加入催化剂,并通过双行星搅拌机催化剂和第三混合物进行搅拌1h,并控温30℃;步骤五:检测、出料、包装。进一步,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份纳米管状石墨烯、20份双酚A环氧树脂、30份双酚F环氧树脂、20份改性硫醇固化剂、3份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1份催化剂。进一步,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份纳米管状石墨烯、20份双酚A环氧树脂、30份双酚F环氧树脂、20份改性硫醇固化剂、3份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1份催化剂。进一步,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6份纳米管状石墨烯、30份双酚A环氧树脂、40份双酚F环氧树脂、30份改性硫醇固化剂、6份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3份催化剂。进一步,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和步骤四中,在搅拌过程中进行加温和抽真空。进一步,加温的温度为90℃。进一步,抽真空0.1MPa。进一步,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中双行星搅拌机的转速为3000r/s。进一步,步骤四中双行星搅拌机的转速为800r/s。进一步,步骤三中形成第三混合物后,加温的温度降低至30℃。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本方案中,在胶体内部加入管状石墨烯材料有利于改善胶层整体的分布结构,使胶层树脂含量明显增加,提高了胶层内聚力,抗高低温,耐盐雾,抗静电,耐划伤等优秀表现。使用改性硫醇固化剂,大大的提升了涂层的内聚力,与石墨烯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合作用,石墨烯导热材料的粘结强度达到现有石墨烯的90%以上,相较于现有的石墨烯导热材料,导热性由原来的1W提升到10W以上,与现有的石墨烯导热材料相比,纳米管状石墨烯使用量大大减少,年假强度无明显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石墨烯高导热材料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石墨烯高导热材料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三中一种石墨烯导热材料的原料组份(每组份=1g),如下:上述一种石墨烯导热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步骤一:向双行星搅拌机内加入纳米管状石墨烯、双酚A环氧树脂和双酚F环氧树脂,通过双行星搅拌机以3000r/s的转速,对双酚A环氧树脂和双酚F环氧树脂进行搅拌2h脱水,在搅拌过程中加温至90℃,并抽真空0.1MPa,以形成第一混合物;步骤二:向第一混合物内加入改性硫醇固化剂,并通过双行星搅拌机以3000r/s的转速,对第一混合物和改性硫醇固化剂搅拌1h脱水,在搅拌过程中加温至90℃,并抽真空0.1MPa,以形成第二混合物;步骤三:向第二混合物内加入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并通过双行星搅拌机以3000r/s的转速,对第二混合物和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搅拌1h脱水,在搅拌过程中加温至90℃,并抽真空0.1MPa,以形成第三混合物;步骤四:向第三混合物内加入催化剂,并通过双行星搅拌机以800r/s,对催化剂和第三混合物进行搅拌1h,并控温30℃;步骤五:检测、出料、包装。结合图1和图2可知,本方案中,在胶体内部加入管状石墨烯材料有利于改善胶层整体的分布结构,使胶层树脂含量明显增加,提高了胶层内聚力,抗高低温,耐盐雾,抗静电,耐划伤等优秀表现。使用改性硫醇固化剂,大大的提升了涂层的内聚力,与石墨烯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合作用,石墨烯导热材料的粘结强度达到现有石墨烯的90%以上,相较于现有的石墨烯导热材料,导热性由原来的1W提升到10W以上,与现有的石墨烯导热材料相比,纳米管状石墨烯使用量大大减少,年假强度无明显变化。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高导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16份纳米管状石墨烯、20~30份双酚A环氧树脂、30~40份双酚F环氧树脂、20~30份改性硫醇固化剂、3~6份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1~3份催化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高导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16份纳米管状石墨烯、20~30份双酚A环氧树脂、30~40份双酚F环氧树脂、20~30份改性硫醇固化剂、3~6份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1~3份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高导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0份纳米管状石墨烯、20份双酚A环氧树脂、30份双酚F环氧树脂、20份改性硫醇固化剂、3份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1份催化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烯高导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16份纳米管状石墨烯、30份双酚A环氧树脂、40份双酚F环氧树脂、30份改性硫醇固化剂、6份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3份催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墨烯高导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向双行星搅拌机内加入纳米管状石墨烯、双酚A环氧树脂和双酚F环氧树脂,通过双行星搅拌机对双酚A环氧树脂和双酚F环氧树脂进行搅拌2h脱水,以形成第一混合物;
步骤二:向第一混合物内加入改性硫醇固化剂,并通过双行星搅拌机对第一混合物和改性硫醇固化剂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月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索梦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