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丹干燥去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2820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牡丹干燥去壳装置,包括:加工仓、两组加热设备、驱动组件、四周侧壁均设有通孔的干燥腔以及若干组导料组件,所述加工仓底端匹配安装在支撑腿,两组所述加热设备匹配安装在加工仓两侧壁且与加工仓内部连通,所述干燥腔转动安装在加工仓内部,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加工仓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若干组轴对称安装的导料组件,利用承托板内部的加热片可进一步的对原料进行加热干燥处理,当加热至一定程度时,调控电推杆倾斜,驱使承托板的原料顺延至下一轴对称安装的承托板上,在输送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原料的翻面处理,实现了对原料的分级精准加热处理,同时输送时实现了对原料往复翻转处理,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加热干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牡丹干燥去壳装置
本技术涉及牡丹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牡丹干燥去壳装置。
技术介绍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大多由紫斑牡丹与稷山牡丹杂交而成,是重要的观赏植物,属于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牡丹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牡丹在后续加工时,需要将牡丹籽进行干燥处理,传统的牡丹干燥装置在使用时,往往无法稳定的对原料进行干燥加热处理,影响了后续整体加工的稳定性,同时整体干燥均匀度以及干燥精度较差,无法全面的对原料进行输送加工干燥处理。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传统的牡丹干燥装置在使用时,往往无法稳定的对原料进行干燥加热处理,影响了后续整体加工的稳定性,同时整体干燥均匀度以及干燥精度较差,无法全面的对原料进行输送加工干燥处理,降低了整体加工的效率,提高了整体加工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牡丹干燥去壳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牡丹干燥去壳装置,包括:加工仓、两组加热设备、驱动组件、四周侧壁均设有通孔的干燥腔以及若干组导料组件,所述加工仓底端匹配安装在支撑腿,两组所述加热设备匹配安装在加工仓两侧壁且与加工仓内部连通,所述干燥腔转动安装在加工仓内部,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加工仓底端,若干组所述导料组件匹配安装在干燥腔内壁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干燥腔顶端安装有进料斗,所述干燥腔底端安装有排料管,且所述排料管端处安装有控制阀。进一步的,所述干燥腔整体呈圆柱形结构,且所述干燥腔底端安装有导料台,可对干燥完成的原料进行精准的导向输送。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联动杆、一号齿轮以及二号齿轮,所述电机通过支架安装在加工仓底端一侧,所述联动杆转动安装在加工仓底端一侧,所述电机输出端与联动杆传动连接,所述一号齿轮安装在联动杆顶端,所述二号齿轮套设在干燥腔外部底端,且所述一号齿轮、二号齿轮传动啮合连接,利用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的啮合传动下,进而可稳定的对带动干燥腔在加工仓内部进行缓慢的转动处理,增大了干燥腔内部原料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干燥效果。进一步的,若干组所述导料组件两两为一组呈轴对称安装在干燥腔内壁两侧,且若干组所述导料组件均包括承托板、两组挡板、加热片以及电推杆,所述承托板一侧通过铰链转动安装在干燥腔内壁,两组所述挡板安装在承托板上表面两侧,所述加热片嵌设在承托板内部顶端,所述电推杆通过安装铰链转动安装在干燥腔内壁、承托板之间,实现了对原料的分级精准的加热处理,同时输送时实现了对原料的往复翻转处理。进一步的,两组所述挡板平行安装,且两组所述挡板底端与承托板锁合固定,确保了原料输送的稳定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有若干组轴对称安装的导料组件,通过外部调控电推杆,驱使承托板与干燥腔内壁形成垂直状态,利用承托板内部的加热片可进一步的对原料进行加热干燥处理,当加热至一定程度时,调控电推杆倾斜,进而驱使承托板的原料顺延至下一轴对称安装的承托板上,在输送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原料的翻面处理,再次利用加热片对原料进行加热处理,循环上述工作,直至原料经过排料管排出,实现了对原料的分级精准的加热处理,同时输送时实现了对原料的往复翻转处理。(2)本技术通过设有驱动组件,启动电机进行转动,带动联动杆进行转动,利用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的啮合传动下,进而可稳定的对带动干燥腔在加工仓内部进行缓慢的转动处理,增大了干燥腔内部原料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干燥效果,随之将干燥完成的原料输送至去壳机中进行下一步加工工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导料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承托板与干燥腔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承托板与挡板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加工仓;2、加热设备;3、干燥腔;4、支撑腿;5、进料斗;6、排料管;7、导料台;8、电机;9、联动杆;10、一号齿轮;11、二号齿轮;12、承托板;13、挡板;14、加热片;15、电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牡丹干燥去壳装置,包括:加工仓1、两组加热设备2、驱动组件、四周侧壁均设有通孔的干燥腔3以及若干组导料组件,所述加工仓1底端匹配安装在支撑腿4,两组所述加热设备2匹配安装在加工仓1两侧壁且与加工仓1内部连通,所述干燥腔3转动安装在加工仓1内部,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加工仓1底端,若干组所述导料组件匹配安装在干燥腔3内壁两侧。所述干燥腔3顶端安装有进料斗5,所述干燥腔3底端安装有排料管6,且所述排料管6端处安装有控制阀;所述干燥腔3整体呈圆柱形结构,且所述干燥腔3底端安装有导料台7,可对干燥完成的原料进行精准的导向输送;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8、联动杆9、一号齿轮10以及二号齿轮11,所述电机8通过支架安装在加工仓1底端一侧,所述联动杆9转动安装在加工仓1底端一侧,所述电机8输出端与联动杆9传动连接,所述一号齿轮10安装在联动杆9顶端,所述二号齿轮11套设在干燥腔3外部底端,且所述一号齿轮10、二号齿轮11传动啮合连接,启动电机8进行转动,带动联动杆9进行转动,利用一号齿轮10与二号齿轮11的啮合传动下,进而可稳定的对带动干燥腔3在加工仓1内部进行缓慢的转动处理,增大了干燥腔3内部原料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了整体干燥效果,随之将干燥完成的原料输送至去壳机中进行下一步加工工序;若干组所述导料组件两两为一组呈轴对称安装在干燥腔3内壁两侧,且若干组所述导料组件均包括承托板12、两组挡板13、加热片14以及电推杆15,所述承托板12一侧通过铰链转动安装在干燥腔3内壁,两组所述挡板13安装在承托板12上表面两侧,所述加热片14嵌设在承托板12内部顶端,所述电推杆15通过安装铰链转动安装在干燥腔3内壁、承托板12之间,通过外部调控电推杆15,驱使承托板12与干燥腔3内壁形成垂直状态,利用承托板12内部的加热片14可进一步的对原料进行加热干燥处理,当加热至一定程度时,调控电推杆15倾斜,进而驱使承托板12的原料顺延至下一轴对称安装的承托板12上,在输送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原料的翻面处理,再次利用加热片14对原料进行加热处理,循环上述工作,直至原料经过排料管6排出,实现了对原料的分级精准的加热处理,同时输送时实现了对原料的往复翻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牡丹干燥去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仓(1)、两组加热设备(2)、驱动组件、四周侧壁均设有通孔的干燥腔(3)以及若干组导料组件,所述加工仓(1)底端匹配安装在支撑腿(4),两组所述加热设备(2)匹配安装在加工仓(1)两侧壁且与加工仓(1)内部连通,所述干燥腔(3)转动安装在加工仓(1)内部,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加工仓(1)底端,若干组所述导料组件匹配安装在干燥腔(3)内壁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丹干燥去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仓(1)、两组加热设备(2)、驱动组件、四周侧壁均设有通孔的干燥腔(3)以及若干组导料组件,所述加工仓(1)底端匹配安装在支撑腿(4),两组所述加热设备(2)匹配安装在加工仓(1)两侧壁且与加工仓(1)内部连通,所述干燥腔(3)转动安装在加工仓(1)内部,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加工仓(1)底端,若干组所述导料组件匹配安装在干燥腔(3)内壁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丹干燥去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腔(3)顶端安装有进料斗(5),所述干燥腔(3)底端安装有排料管(6),且所述排料管(6)端处安装有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丹干燥去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腔(3)整体呈圆柱形结构,且所述干燥腔(3)底端安装有导料台(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丹干燥去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8)、联动杆(9)、一号齿轮(10)以及二号齿轮(11),所述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色天香油用牡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