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撬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井盖辅助撬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将井盖拔起,节省人力,减轻工作人员工作负担的市政道路井盖辅助撬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市政道路井盖辅助撬动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手柄;升降机构,底板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卡紧机构,升降机构上设置有卡紧机构;固定机构,卡紧机构上设置有固定机构。当本装置处于井盖上方时,通过卡紧机构向下移动带动固定机构向下移动,卡紧机构向下移动挤压固定机构背向移动,固定机构背向移动将井盖卡住,通过卡紧机构向上移动带动升降机构向上移动,进而通过固定机构将井盖拔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井盖辅助撬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撬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井盖辅助撬动装置。
技术介绍
井盖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一般采用圆形。可用于绿化带、人行道、机动车道、码头、小巷等。当需要对下水道进行清理时,需要将井盖打开,而井盖一般都比较重,通过人工撬开搬起的话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清理完成后,又需要将井盖搬回去盖上,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将井盖拔起,节省人力,减轻工作人员工作负担的市政道路井盖辅助撬动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通过人工撬开搬起的话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清理完成后,又需要将井盖搬回去盖上,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将井盖拔起,节省人力,减轻工作人员工作负担的市政道路井盖辅助撬动装置。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道路井盖辅助撬动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手柄;升降机构,底板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卡紧机构,升降机构上设置有卡紧机构;固定机构,卡紧机构上设置有固定机构。进一步,升降机构包括:滑槽板,底板两侧对称设置有滑槽板;第一滑块,两个滑槽板内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弹性件,两个第一滑块与两个滑槽板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进一步,卡紧机构包括:滑杆,两个第一滑块相向一端均滑动式设置有滑杆;滑套,两个滑杆底端均滑动式设置有滑套;支撑架,两个滑套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架;第二弹性件,两个滑套一侧与两个第一滑块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导套,两个第一滑块一侧均设置有导套;第二滑块,两个导套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与两个滑杆配合;第三弹性件,两个第二滑块一侧与两个导套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第一固定块,两个滑杆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块。进一步,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杆,两个滑杆下部均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杆;导杆,两个滑套上均对称设置有导杆;异形板,四个导杆上均滑动式设置有异形板,四个第一固定杆与四个异形板配合;第四弹性件,两个异形板一侧与两个导杆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四弹性件。进一步,还包括:轴承座,底板一侧设置有轴承座;第一摆动杆,轴承座上通过支杆转动式设置有第一摆动杆,第一摆动杆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块连接;第二摆动杆,第一摆动杆底部设置有第二摆动杆。进一步,还包括:第二固定块,轴承座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气缸,第二固定块上设置有气缸,气缸内滑动式设置有伸缩杆;第三滑块,气缸的伸缩杆端部设置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与第二摆动杆滑动式配合。进一步,还包括:第三固定块,底板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三固定块;第二固定杆,两个第三固定块上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杆;限位块,两个第二固定杆上均设置有限位块。进一步,所述限位块均为弧形。有益效果:1、当本装置处于井盖上方时,通过卡紧机构向下移动带动固定机构向下移动,卡紧机构向下移动挤压固定机构背向移动,固定机构背向移动将井盖卡住,卡紧机构进行卡紧,通过卡紧机构向上移动带动升降机构向上移动,进而通过固定机构将井盖拔出。2、工作人员拉动第一摆动杆能够更加方便将井盖拔起。3、通过工作人员控制气缸能够自动将井盖卡住与拔起。4、限位块与井盖边缘接触,能够使得异形板精准的进入井盖上的小孔内,从而更方便将井盖拔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卡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1_底板,2_手柄,3_升降机构,31_滑槽板,32_第一滑块,33_第一弹性件,4_卡紧机构,41_滑杆,42_滑套,43_支撑架,44_第二弹性件,45_导套,46_第二滑块,47_第三弹性件,48_第一固定块,5_固定机构,51_第一固定杆,52_导杆,53_异形板,54_第四弹性件,6_轴承座,7_第一摆动杆,8_第二摆动杆,9_第二固定块,10_气缸,11_第三滑块,12_第三固定块,13_第二固定杆,14_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市政道路井盖辅助撬动装置,包括有底板1、手柄2、升降机构3、卡紧机构4和固定机构5,底板1上设置有手柄2,底板1上设置有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上设置有卡紧机构4,卡紧机构4上设置有固定机构5。当下水道堵塞需要将井盖取出进行观察时,工作人员通过移动手柄2将本装置移动至井盖上方,随后工作人员向下按压卡紧机构4,卡紧机构4向下移动带动固定机构5向下移动,卡紧机构4向下移动挤压固定机构5背向移动,固定机构5背向移动将井盖卡住,卡紧机构4进行卡紧,随后工作人员向上拉动卡紧机构4,卡紧机构4向上移动带动升降机构3向上移动,进而通过固定机构5将井盖拔出,随后工作人员将本装置移动至合适位置,这时工作人员松开卡紧机构4,升降机构3复位带动卡紧机构4向下移动复位,工作人员拉动卡紧机构4不再卡紧,卡紧机构4随之向上移动复位,卡紧机构4向上移动复位带动固定机构5相向移动不再卡住井盖,井盖随之掉落。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施例2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升降机构3包括有滑槽板31、第一滑块32和第一弹性件33,底板1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滑槽板31,两个滑槽板31内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滑块32,两个第一滑块32与两个滑槽板31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33。固定机构5背向移动将井盖卡住,卡紧机构4进行卡紧,随后工作人员向上拉动卡紧机构4,卡紧机构4向上移动带动第一滑块32在滑槽板31上向上滑动,第一弹性件33被压缩,当卡紧机构4向上移动复位带动固定机构5相向移动不再卡住井盖,井盖随之掉落时,工作人员松开卡紧机构4,第一弹性件33复位带动第一滑块32在滑槽板31上向下滑动复位,第一滑块32向下滑动带动卡紧机构4向下移动复位。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将使得卡紧机构4向上移动通过固定机构5将井盖拔出。卡紧机构4包括有滑杆41、滑套42、支撑架43、第二弹性件44、导套45、第二滑块46、第三弹性件47和第一固定块48,两个第一滑块32相向一端均滑动式设置有滑杆41,两个滑杆41底端均滑动式设置有滑套42,两个滑套42前后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架43,两个滑套42一侧与两个第一滑块32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44,两个第一滑块32右侧均设置有导套45,两个导套45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二滑块46,两个第二滑块46与两个滑杆41配合,两个第二滑块46一侧与两个导套45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弹性件47,第三弹性件47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两个滑杆41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块48。工作人员通过手柄2将本装置移动至井盖上方,随后工作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井盖辅助撬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n底板(1),底板(1)上设置有手柄(2);/n升降机构(3),底板(1)上设置有升降机构(3);/n卡紧机构(4),升降机构(3)上设置有卡紧机构(4);/n固定机构(5),卡紧机构(4)上设置有固定机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井盖辅助撬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底板(1),底板(1)上设置有手柄(2);
升降机构(3),底板(1)上设置有升降机构(3);
卡紧机构(4),升降机构(3)上设置有卡紧机构(4);
固定机构(5),卡紧机构(4)上设置有固定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井盖辅助撬动装置,其特征是,升降机构(3)包括:
滑槽板(31),底板(1)两侧对称设置有滑槽板(31);
第一滑块(32),两个滑槽板(31)内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一滑块(32);
第一弹性件(33),两个第一滑块(32)与两个滑槽板(31)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弹性件(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井盖辅助撬动装置,其特征是,卡紧机构(4)包括:
滑杆(41),两个第一滑块(32)相向一端均滑动式设置有滑杆(41);
滑套(42),两个滑杆(41)底端均滑动式设置有滑套(42);
支撑架(43),两个滑套(42)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架(43);
第二弹性件(44),两个滑套(42)一侧与两个第一滑块(32)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44);
导套(45),两个第一滑块(32)一侧均设置有导套(45);
第二滑块(46),两个导套(45)上均滑动式设置有第二滑块(46),两个第二滑块(46)与两个滑杆(41)配合;
第三弹性件(47),两个第二滑块(46)一侧与两个导套(45)一侧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弹性件(47),第三弹性件(47)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
第一固定块(48),两个滑杆(41)顶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块(4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井盖辅助撬动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荟,
申请(专利权)人:杨小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