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料箱,包括箱体以及多个支撑脚;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对接口,所述对接口用于和第一外部装置上对应设置的对接杆锁合;所述箱体的侧部或者顶部设置有勾装孔,所述勾装孔用于第二外部装置牵引所述物料箱;多个所述支撑脚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下方且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物料箱和相应的物料驳运系统,并通过和物料驳运的控制方法及系统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在物料驳料全流程中自动驳运;并实现了对整个驳运系统路线规划的自主管理,从而高效精准地完成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料箱、驳运车、物料驳运系统、物料驳运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接料及驳运
,尤其涉及一种物料箱、驳运车、物料驳运系统、物料驳运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物料处理流程中,通常需要将物料外运进行最终处理。例如,净水及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经脱水后一般需外运进行处置。在工作区内为实现物料不落地,不产生二次污染,物料须输送至临时存储箱存储,然后通过卡车等运输装置接料外运。例如,目前物料多通过螺旋输送机或螺杆泵等输送方式输送至料仓进行临时存储,外运时将运输车停在料仓下方并从输料口接收进料。但是,由于通常用于盛放污泥等的料仓的造价较高,所需场地面积大且需净空也比较高,因此搭建成本不菲,并且由于从料仓到输料口到最终外运的过程不是封闭进行,也难以保障整个场所的环境整洁。而且料仓内常会发生架桥或板结的现象,从而导致料仓卸料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需采取防淤积措施或经常性的清通,这又导致了耗电量增加。此外,污泥料仓整套系统设备多,设备故障概率高,特别由于料仓进料口较高,输送物料用的螺杆泵或转子泵等设备的磨损及损坏频率很高,容易对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物料接料和驳运过程中需要依赖料仓且无法自动化实施的缺陷,提供一种物料箱、驳运车、物料驳运系统、物料驳运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料箱,包括箱体以及多个支撑脚;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对接口,所述对接口用于和第一外部装置上对应设置的对接杆锁合;所述箱体的侧部或者顶部设置有勾装孔,所述勾装孔用于第二外部装置牵引所述物料箱;多个所述支撑脚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下方且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较佳地,多个所述支撑脚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的顶角;和/或,多个所述支撑脚分别设置有全向滚轮;和/或,所述对接口的数量为4;和/或,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为4;和/或,所述支撑脚的高度范围为10~60厘米;和/或,所述箱体为宽度范围是1.8m~2.4m、高度范围是1.5m~3.0m、长度范围是3.0~12.0m的长方体;和/或,所述箱体的材质为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驳运车,包括行走机构、举升机构以及对接杆;所述对接杆设置在所述举升机构的顶部,用于和上述的物料箱上的对接口锁合;所述举升机构用于承载所述物料箱,还用于将所述物料箱举升至指定高度;所述行走机构用于按照指定路线移动。较佳地,所述驳运车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获取所述驳运车的位置信息;和/或,所述驳运车还包括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指定高度、所述指定路线以及针对所述物料箱的外部控制指令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驳运车还包括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用于向外发送所述驳运车的位置信息;和/或,所述驳运车还包括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物料箱的重量;和/或,所述驳运车还包括电力装置,所述电力装置用于向所述物料箱供电;和/或,所述驳运车经由所述对接杆与所述物料箱电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物料驳运系统,包括上述的驳运车以及物料箱。较佳地,所述物料驳运系统还包括均设置在外部装置上的牵引部件和/或限位部件;所述牵引部件用于和所述物料箱上的勾装孔配合以牵引所述物料箱;所述限位部件用于和所述物料箱上的支撑脚配合以固定所述物料箱。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物料驳运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驳运车;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所述行走机构按照指定路线移动至上述的物料箱的箱体的下方;在所述驳运车的对接杆与所述物料箱的对接口对准时,控制所述举升机构向上举升,直至所述对接杆与所述对接口锁合。较佳地,在所述控制所述举升机构向上举升,直至所述对接杆与所述对接口锁合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控制所述行走机构按照其他指定路线将所述物料箱转运至指定位置;控制所述举升机构将所述物料箱举升至指定高度。较佳地,所述指定路线根据以下步骤获取得到:获取目标场景的环境信息,所述环境信息包括障碍物位置信息;获取所述驳运车在目标场景内的起点位置信息和终点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环境信息、所述起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终点位置信息规划得到所述指定路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物料驳运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应用于上述的驳运车;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行走机构按照指定路线移动至上述的物料箱的箱体的下方;还用于在所述驳运车的对接杆与所述物料箱的对接口对准时,控制所述举升机构向上举升,直至所述对接杆与所述对接口锁合。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物料箱和相应的物料驳运系统,并通过和物料驳运的控制方法及系统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在物料驳料全流程中自动驳运;并实现了对整个驳运系统路线规划的自主管理,从而高效精准地完成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物料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另一种物料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驳运车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物料驳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另一种物料驳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物料驳运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物料驳运控制方法中接料环节的场景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物料驳运控制方法中接料环节的场景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物料驳运控制方法中出料环节的场景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物料驳运控制系统的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1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提供了一种物料箱B,包括箱体、对接口B2、勾装孔B7、进料动力装置(图中未示出)及多个支撑脚B1。对接口B2设置于箱体的底部,用于和外部装置上对应设置的对接杆锁合,例如和图3所示的驳运车A上对应设置的对接杆A4锁合,使物料箱B可以通过对接和外部装置配合。箱体的侧部或者顶部设置有勾装孔B7,勾装孔B7用于使得物料箱B能够被拖车等外部装置牵引而移动。多个支撑脚B1设置于箱体的下方且与箱体固定连接,使得其他装置例如驳运车A可以方便地从物料箱B的底部对其进行托起等操作。箱体包括对应设置的进料口B3和进料密封盖B4,进料动力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料密封盖B4。进料口B3和进料密封盖B4之间设置有弹力密封部件,这样可以保证在和输料口对接进行接料操作时,物料不会散出。进料口的设置可以如图1所示为方形开口,此时弹力密封部件可以为设置于进料口B3周围的密封框B5。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进料口B3可以设置为圆孔状开口,此时弹力密封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料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多个支撑脚;/n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对接口,所述对接口用于和第一外部装置上对应设置的对接杆锁合;/n所述箱体的侧部或者顶部设置有勾装孔,所述勾装孔用于第二外部装置牵引所述物料箱;/n多个所述支撑脚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下方且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多个支撑脚;
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对接口,所述对接口用于和第一外部装置上对应设置的对接杆锁合;
所述箱体的侧部或者顶部设置有勾装孔,所述勾装孔用于第二外部装置牵引所述物料箱;
多个所述支撑脚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下方且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箱,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脚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的顶角;
和/或,
多个所述支撑脚分别设置有全向滚轮;
和/或,
所述对接口的数量为4;
和/或,
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为4;
和/或,
所述支撑脚的高度范围为10~60厘米;
和/或,
所述箱体为宽度范围是1.8m~2.4m、高度范围是1.5m~3.0m、长度范围是3.0~12.0m的长方体;
和/或,
所述箱体的材质为钢。
3.一种驳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举升机构以及对接杆;
所述对接杆设置在所述举升机构的顶部,用于和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料箱上的对接口锁合;
所述举升机构用于承载所述物料箱,还用于将所述物料箱举升至指定高度;
所述行走机构用于按照指定路线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驳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驳运车还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用于获取所述驳运车的位置信息;
和/或,
所述驳运车还包括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指定高度、所述指定路线以及针对所述物料箱的外部控制指令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所述驳运车还包括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用于向外发送所述驳运车的位置信息;
和/或,
所述驳运车还包括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用于获取所述物料箱的重量;
和/或,
所述驳运车还包括电力装置,所述电力装置用于向所述物料箱供电;
和/或,
所述驳运车经由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芮旻,邬亦俊,周婷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水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