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07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边坡加固结构,用于冲沟加固,包括两面端墙、至少一个横向连接件、至少一个竖向连接件和至少一个钢筋混凝土桩,两面所述端墙分别嵌入所述冲沟两侧的土体中,所述横向连接件和所述竖向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竖向连接件沿所述钢筋混凝土桩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向连接件沿垂直于所述竖向连接件的方向设置,所述竖向连接件埋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内,所述横向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并且所述横向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两面端墙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嵌入所述冲沟底部的土层中,相邻的所述横向连接件之间具有预定间隙,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桩之间具有预定间隙。所述边坡加固结构既可以对边坡进行加固,还具备排水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边坡加固
,特别涉及一种边坡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既有运营铁路由于台风、暴雨等连续的强降雨的影响,铁路的边坡土体易吸水软化,变形开裂,容易发生边坡溜坍及泥石流等病害,尤其是在在地形边坡陡峻的山区。坍滑体及泥石流从高陡边坡上滑移下来,具有速度快、动能高的特点,若不进行拦挡,将堵塞铁路涵洞排水,冲上既有铁路,摧毁铁路设备,严重的还会冲毁路基,致使列车脱轨,多趟列车晚点,严重危害行车安全。为保证路基工程边坡稳定和铁路安全,常需对边坡进行加固。传统边坡加固的方式主要有抗滑桩、框架锚杆(索)、挡土墙等。此类加固对稳定边坡具有很好的加固作用,但是不具备排水功能,无法阻挡涵洞口及冲沟中的泥石流。因此,急需对现有的边坡加固结构进行改进,以使边坡加固结构对边坡具有很好的加固作用的同时,仍然具有排水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加固结构,以解决现有的边坡加固结构不具备排水功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边坡加固结构,用于冲沟加固,包括两面端墙、至少一个横向连接件、至少一个竖向连接件和至少一个钢筋混凝土桩,两面所述端墙分别嵌入所述冲沟两侧的土体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嵌入所述冲沟底部的土层中,所述竖向连接件埋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内,且所述竖向连接件沿所述钢筋混凝土桩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向连接件和所述竖向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连接件沿垂直于所述竖向连接件的方向设置,所述横向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并且所述横向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两面端墙连接,相邻的所述横向连接件之间具有预定间隙,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桩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可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桩按等间距排布置于冲沟内。可选的,还包括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位于所述冲沟底部,且与所述两面端墙连接。可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包括混凝土主体,以及一部分埋设在混凝土主体内另一部分嵌入冲沟底部的土体中的锚杆钢筋。可选的,所述混凝土主体穿过所述第一混凝土层设置。可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桩还包括至少一个箍筋,所述箍筋埋设在所述混凝土主体内,所述箍筋沿所述锚杆钢筋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箍筋套设在所述锚杆钢筋的四周。可选的,所述竖向连接件为竖向钢轨,每个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中埋设一根所述竖向钢轨。可选的,所述竖向钢轨位于垂直于钢筋混凝土桩长度方向的截面的中部。可选的,所述横向连接件为横向钢轨,所述竖向钢轨与横向钢轨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横向钢轨沿所述钢筋混凝土桩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边坡加固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由于两面端墙分别嵌入冲沟两侧的土体中,所述横向连接件和所述竖向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竖向连接件沿所述钢筋混凝土桩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向连接件沿垂直于所述竖向连接件的方向设置,所述竖向连接件埋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内,所述横向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并且所述横向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两面端墙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嵌入所述冲沟底部的土层中,因此所述边坡加固结构可对所述冲沟进行加固,以改善所述冲沟的稳定性。其次,由于相邻的所述横向连接件之间具有预定间隙,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桩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因此所述边坡加固结构在对冲沟进行加固的同时,还可方便水从横向连接件之间的预定间隙,以及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桩之间的预定间隙流过,可起到排水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边坡加固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边坡加固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边坡加固结构沿A-A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0-端墙;120-横向钢轨;130-竖向钢轨;140-钢筋混凝土桩;141-混凝土主体;142-锚杆钢筋;143-箍筋;150-第一混凝土层;160-冲沟;162-冲沟下游。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一种边坡加固结构,用于冲沟160加固。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边坡加固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边坡加固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边坡加固结构沿A-A线的剖视图,所述边坡加固结构包括两面端墙110、至少一个横向钢轨120、至少一个竖向钢轨130和至少一个钢筋混凝土桩140。两面端墙110分别嵌入冲沟160两侧的土体中。所述横向钢轨120和所述竖向钢轨130固定连接,所述竖向钢轨130沿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4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向钢轨120沿垂直于所述竖向钢轨130的方向设置,所述竖向钢轨130埋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40内,所述横向钢轨120依次穿过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40,并且所述横向钢轨120的两端分别与两面端墙110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40嵌入所述冲沟160底部的土层中,相邻的所述横向钢轨120之间具有预定间隙,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桩140之间具有预定间隙。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坡加固结构,用于冲沟加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面端墙、至少一个横向连接件、至少一个竖向连接件和至少一个钢筋混凝土桩,两面所述端墙分别嵌入所述冲沟两侧的土体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嵌入所述冲沟底部的土层中,所述竖向连接件埋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内,且所述竖向连接件沿所述钢筋混凝土桩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向连接件和所述竖向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连接件沿垂直于所述竖向连接件的方向设置,所述横向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并且所述横向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两面端墙连接,相邻的所述横向连接件之间具有预定间隙,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桩之间具有预定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加固结构,用于冲沟加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面端墙、至少一个横向连接件、至少一个竖向连接件和至少一个钢筋混凝土桩,两面所述端墙分别嵌入所述冲沟两侧的土体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嵌入所述冲沟底部的土层中,所述竖向连接件埋设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内,且所述竖向连接件沿所述钢筋混凝土桩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向连接件和所述竖向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连接件沿垂直于所述竖向连接件的方向设置,所述横向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并且所述横向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两面端墙连接,相邻的所述横向连接件之间具有预定间隙,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桩之间具有预定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桩按等间距排布置于冲沟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位于所述冲沟底部,且与所述两面端墙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桩包括混凝土主体,以及一部分埋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仕兴肖旺郭全元陈孝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院集团广州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