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型桩锚支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075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h型桩锚支挡结构,包括前桩、后桩、横梁、预应力锚索和挡土板,所述前桩竖直设置在山体边坡上,所述横梁设置在前桩与山体边坡相交位置,所述后桩竖直设置在山体边坡上,水平位置低于前桩,与前桩1通过横梁水平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一端固定在前桩或后桩上,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所述挡土板设置于前桩或后桩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挡结构较一般支挡结构具有适应地形能力强、抗变形能力强、结构型式多样灵活的特点,可有效解决较陡山体边坡挡护变形问题,为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h型桩锚支挡结构
本技术属于铁路交通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h型桩锚支挡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铁路发展的需要,路基本体靠近既有构筑物或受高陡山体限制时,根据线位功能需求,有时需要在靠近既有构筑物或高陡山体旁设置支挡结构进行收坡,同时还要保证路基的运营安全。当山体边坡较陡或地层锚固体受限时,一般支挡结构变形较大,往往满足不了支挡结构的设计要求,故需采用一种特殊结构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h型桩锚支挡结构,山体边坡较陡或地层锚固体受限时,对支挡结构变形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对前后桩体平面位置进行优化,有效解决锚拉设备施工空间受限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h型桩锚支挡结构,包括前桩1、后桩2、横梁3、预应力锚索4和挡土板5,所述前桩1竖直设置在山体边坡上,所述横梁3设置在前桩1与山体边坡相交位置,所述后桩2竖直设置在山体边坡上,水平位置低于前桩1,与前桩1通过横梁3水平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前桩1或后桩2上,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前桩1或后桩2之间。优选地,所述前桩1和后桩2前后对应设置于山体边坡上,对应的前桩1和后桩2之间通过横梁3一一连接。优选地,所述前桩1和后桩2交错设置于山体边坡上,前桩1分别与相邻后桩2通过横梁3连接。优选地,所述前桩1和后桩2设置于山体边坡上,部分前后对应,对应的前桩1和后桩2之间通过横梁3一一连接,部分交错设置,前桩1分别与相邻后桩2通过横梁3连接。优选地,所述横梁3连接前桩1中部与后桩2顶部,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前桩1之间,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前桩1上端,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优选地,所述横梁3连接前桩1中部与后桩2顶部,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前桩1之间,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后桩2上端,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优选地,所述横梁3连接前桩1中部与后桩2顶部,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前桩1之间,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前桩1与横梁3连接位置,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优选地,所述横梁3连接前桩1中部与后桩2顶部,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前桩1之间,所述预应力锚索4部分一端固定在前桩1上端,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部分一端固定在后桩2上端,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优选地,所述横梁3连接前桩1中部与后桩2顶部,所述挡土板5部分设置于前桩1之间,部分设置于后桩2之间,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前桩1上端,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优选地,所述横梁3连接前桩1顶部与后桩2中部,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后桩2之间,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后桩2上端,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新型支挡结构,具有适应地形能力强、抗变形能力强、结构型式多样灵活的特点,可有效解决较陡山体边坡挡护变形问题,为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1)适应地形能力强:根据边坡地形及地层情况对前后桩长度进行调整,适应不同边坡坡度。(2)抗变形能力强:为满足变形需求,在桩体不同位置、或不同的桩体根据变形需要设置1根或多根预应力锚索,有效控制桩体变形。(3)结构型式多样灵活:①前后桩横向间距可以根据地形调整;前排桩或后排桩桩间距可以根据受力情况调整;前后桩平面布置可以为矩形、梅花型、混合型等;②横梁上下位置可以调整;横梁个数可为1个或多个;③锚索可以设置在前后桩体;锚索可以设置在桩体不同的上下位置;锚索可以为1个或多个。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矩形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梅花型平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混合型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桩,2-后桩,3-横梁,4-预应力锚索,5-挡土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一种h型桩锚支挡结构,包括前桩1、后桩2、横梁3、预应力锚索4和挡土板5,所述前桩1竖直设置在山体边坡上,所述横梁3设置在前桩1与山体边坡相交位置,所述后桩2竖直设置在山体边坡上,水平位置低于前桩1,与前桩1通过横梁3水平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前桩1或后桩2上,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前桩1或后桩2之间。实施例1参见图1,所述横梁3连接前桩1中部与后桩2顶部,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前桩1之间,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前桩1上端,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实施例2参见图2,所述横梁3连接前桩1中部与后桩2顶部,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前桩1之间,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后桩2上端,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实施例3参见图3,所述横梁3连接前桩1中部与后桩2顶部,部分于后桩下部适当位置增设横梁3连接前桩1与后桩2,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前桩1之间,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前桩1与横梁3连接位置,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实施例4参见图4,所述横梁3连接前桩1中部与后桩2顶部,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前桩1之间,所述预应力锚索4部分一端固定在前桩1上端,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部分一端固定在后桩2上端,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实施例5参见图5,所述横梁3连接前桩1中部与后桩2顶部,前桩1高于原地面,所述挡土板5部分设置于前桩1之间,部分设置于后桩2之间,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前桩1上端,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实施例6参见图6,所述横梁3连接前桩1顶部与后桩2中部,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后桩2之间,前桩1埋入土体,后桩2高于原地面,后桩2顶部高于前桩1顶部,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后桩2上端,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参见图7,所述桩锚支挡结构为矩形平面结构,其中前桩1和后桩2前后对应设置于山体边坡上,对应的前桩1和后桩2之间通过横梁3一一连接。参见图8,所述桩锚支挡结构为梅花型平面结构,其中前桩1和后桩2交错设置于山体边坡上,前桩1分别与相邻后桩2通过横梁3连接。参见图9,所述桩锚支挡结构为混合型平面结构,其中前桩1和后桩2设置于山体边坡上,部分前后对应,对应的前桩1和后桩2之间通过横梁3一一连接,部分交错设置,前桩1分别与相邻后桩2通过横梁3连接。本技术的施工方法如下:步骤一:在边坡上钻孔施工预应力锚索4,每根锚索采用n根φ15.2mm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制作。锚索与水平面夹角为β°,单根锚索锚固段长L1m,自由端长L2m,锚索锚入至基岩中。步骤二:对锚孔锚固端进行注浆,注浆材料不低于M35水泥砂浆。步骤三:人工挖孔施工前桩1,挖孔施工时采用跳桩施工,挖孔时应及时施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h型桩锚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前桩(1)、后桩(2)、横梁(3)、预应力锚索(4)和挡土板(5),所述前桩(1)竖直设置在山体边坡上,所述横梁(3)设置在前桩(1)与山体边坡相交位置,所述后桩(2)竖直设置在山体边坡上,水平位置低于前桩(1),与前桩(1)通过横梁(3)水平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前桩(1)或后桩(2)上,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前桩(1)或后桩(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h型桩锚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前桩(1)、后桩(2)、横梁(3)、预应力锚索(4)和挡土板(5),所述前桩(1)竖直设置在山体边坡上,所述横梁(3)设置在前桩(1)与山体边坡相交位置,所述后桩(2)竖直设置在山体边坡上,水平位置低于前桩(1),与前桩(1)通过横梁(3)水平连接,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前桩(1)或后桩(2)上,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前桩(1)或后桩(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桩锚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桩(1)和后桩(2)前后对应设置于山体边坡上,对应的前桩(1)和后桩(2)之间通过横梁(3)一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桩锚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桩(1)和后桩(2)交错设置于山体边坡上,前桩(1)分别与相邻后桩(2)通过横梁(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桩锚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桩(1)和后桩(2)设置于山体边坡上,部分前后对应,对应的前桩(1)和后桩(2)之间通过横梁(3)一一连接,部分交错设置,前桩(1)分别与相邻后桩(2)通过横梁(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h型桩锚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3)连接前桩(1)中部与后桩(2)顶部,所述挡土板(5)设置于前桩(1)之间,所述预应力锚索(4)一端固定在前桩(1)上端,另一端倾斜锚入山体边坡。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金山李肖伦田士军候彦凯高志伟王向阳王多青于基宁邵珠杰王平朱婷王飞李志成赵正博高平军黄学杰田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