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砂岩路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99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砂岩路基,所述红砂岩路基包括层叠连接的红砂岩基体和路面结构层,通过一阻水板将所述红砂岩基体分为上红砂岩层和下红砂岩层,所述上红砂岩层与所述路面结构层相连接,所述阻水板的形状呈弧形,所述阻水板的凸面朝所述路面结构层设置,且所述阻水板的凸面设一加固杆与所述路面结构层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红砂岩基体内设置阻水板形成两层红砂岩层,当上层红砂岩层将承受压力向下传导时,阻水板和加固杆能够对压力进行分解,同时还能减小路面渗水对红砂岩层的影响,从而防止红砂岩变形,减小红砂岩层因崩解造成的沉降,提高红砂岩路基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砂岩路基
本技术涉及道路铺设
,特别涉及一种红砂岩路基。
技术介绍
红砂岩主要呈粒状碎屑结构和泥状胶结结构两种典型结构形式,因胶结物质和风化程度的差异,其强度的变化大。目前红砂岩主要用作路基填料。现有的红砂岩路基,采用常规的石方填筑方法和常规的工艺,经常发生沉降和坍落的质量问题,再加上红砂岩岩层常年受大气环境、干湿循环和雨水的侵蚀,会崩解破裂、软化、泥化,导致红砂岩变形、强度降低,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红砂岩路基,解决现有的红砂岩路基易发生变形、沉降导致强度降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红砂岩路基,包括层叠连接的红砂岩基体和路面结构层,通过一阻水板将所述红砂岩基体分为上红砂岩层和下红砂岩层,所述上红砂岩层与所述路面结构层相连接,所述阻水板的形状呈弧形,所述阻水板的凸面朝所述路面结构层设置,且所述阻水板的凸面设一加固杆与所述路面结构层连接。根据本技术提出的红砂岩路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红砂岩基体内设置阻水板形成两层红砂岩层,当上层红砂岩层将承受压力向下传导时,阻水板和加固杆能够对压力进行分解,同时还能减小路面渗水对红砂岩层的影响,从而防止红砂岩变形,减小红砂岩层因崩解造成的沉降,提高红砂岩路基强度。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红砂岩路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阻水板的凸面设置一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红砂岩基体两侧外。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杆与所述阻水板的中部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红砂岩基体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护坡基体,所述护坡基体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防水层、碎石层和植物土壤层,所述植物土壤层用于种植植物。进一步地,所述护坡基体与水平面的夹角呈锐角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阻水板内置有钢筋网层,所述钢筋网层包括水平筋和竖向筋,所述水平筋和所述竖向筋交叉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红砂岩路基还包括隔水层和土基层,所述隔水层与所述下红砂岩层远离所述阻水板的表面连接,所述土基层与所述隔水层远离所述下红砂岩层的表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隔水层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黏土层、砂石层和第二防水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水层的材质为土工布。进一步地,所述土基层上设有两个排水沟,两个所述排水沟分设在所述红砂岩基体的两侧。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红砂岩路基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隔水层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0、红砂岩基体;11、上红砂岩层;12、下红砂岩层;20、路面结构层;30、阻水板;40、加固杆;50、护坡基体;51、第一防水层;52、碎石层;53、植物土壤层;60、隔水层;61、黏土层;62、砂石层;63、第二防水层;70、土基层;80、排水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红砂岩路基,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层叠连接的土基层70、隔水层60、红砂岩基体10和路面结构层20,通过一阻水板30将所述红砂岩基体10分为上红砂岩层11和下红砂岩层12。所述阻水板30的形状呈弧形,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而成,厚度为10cm,在施工过程中内置钢筋网层,所述钢筋网层包括水平筋和竖向筋,所述水平筋和所述竖向筋交叉连接,浇筑完成后进行养护,直至阻水板30形成一定强度后在使用。所述阻水板30的凸面朝所述路面结构层20设置,且所述阻水板30的凸面设一加固杆40与所述路面结构层20连接,所述加固杆40与所述阻水板30的中部垂直连接,垂直设置可增加强度。可以理解的,在红砂岩基体10内设置阻水板30形成两层红砂岩层,当上层红砂岩层将承受压力向下传导时,阻水板30和加固杆40能够对压力进行分解,同时还能减小路面渗水对红砂岩层的影响,从而防止红砂岩变形,减小红砂岩层因崩解造成的沉降,提高红砂岩路基强度。所述阻水板30的凸面设有排水槽,排水槽的形状大致为弧形,所述排水槽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红砂岩基体10两侧外。上红砂岩层11的水经排水槽往红砂岩基体10的两侧流出,以将浸入路基内的水迅速排出。所述红砂岩基体10的两侧面为倾斜的坡面,坡度为1:1.2~1:1.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坡度为1:1.2,在该两侧坡面上分别设置护坡基体50,所述护坡基体50与水平面的夹角呈锐角设置。所述护坡基体50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防水层51、碎石层52和植物土壤层53,所述植物土壤层53用于种植植物,碎石层52的厚度为20~40cm,植物层的厚度为10~30cm,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碎石层52的厚度为20cm,植物层的厚度为30cm。红砂岩基体10的两侧先分别铺设第一防水层51,第一防水层51的材质为防水土工布,外侧通过碎石层52和植物土壤层53进行生态护坡,铺设植物土壤并种植野牛草、马尼拉、百慕大等植物进行生物坡面加固,从而加强坡侧防水,减小降雨渗入红砂岩路基内部。所述隔水层60铺设在所述土基层70的上表面,土基层70上设置的隔水层60能减小地下水对红砂岩路基的渗透作用,防止红砂岩层出现变形崩解而导致路面沉降。所述隔水层60包括由下到上依次层叠设置的黏土层61、砂石层62和第二防水层63,每层的厚度为5~8cm,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均选取5cm。隔水层60的施工步骤为:先在土基层70上铺设一层黏土用于平整使用,再往黏土层61上摊铺砂石层62,砂石层62用于防渗,最后在砂石层62上铺设土工布(第二防水层63的材质为土工布)。如此三层组成的隔水层60能有效阻断土基中的水渗入红砂岩路基,减少水对红砂岩路基的破坏,从而减小红砂岩路基的沉降变形,提高红砂岩路基的整体强度。所述土基层70上设有两个排水沟80,两个所述排水沟80分设在所述红砂岩基体10的两侧。所述排水槽会与排水沟80连通,从而使排水沟80将红砂岩路基内的水和护坡基体50上的水快速排出。本技术的施工步骤为:在压实好的下红砂岩层12上,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在浇筑的过程中加入钢筋网层,继续浇筑形成厚度为10cm的阻水板30,然后进行养护固化一段时间,直至阻水板30形成一定强度,然后在阻水板30上铺设上红砂岩层11并压实,最后在上红砂岩层11的表面铺设路面结构层20。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红砂岩路基,在红砂岩基体10内设置阻水板30形成两层红砂岩层,当上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砂岩路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连接的红砂岩基体和路面结构层,通过一阻水板将所述红砂岩基体分为上红砂岩层和下红砂岩层,所述上红砂岩层与所述路面结构层相连接,所述阻水板的形状呈弧形,所述阻水板的凸面朝所述路面结构层设置,且所述阻水板的凸面设一加固杆与所述路面结构层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砂岩路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连接的红砂岩基体和路面结构层,通过一阻水板将所述红砂岩基体分为上红砂岩层和下红砂岩层,所述上红砂岩层与所述路面结构层相连接,所述阻水板的形状呈弧形,所述阻水板的凸面朝所述路面结构层设置,且所述阻水板的凸面设一加固杆与所述路面结构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砂岩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板的凸面设置一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红砂岩基体两侧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砂岩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杆与所述阻水板的中部垂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砂岩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砂岩基体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护坡基体,所述护坡基体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防水层、碎石层和植物土壤层,所述植物土壤层用于种植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砂岩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顺根孙洋曾辉俞俊平朱利晴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