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70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线缆收放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线缆车,包括:用于承载线缆车各零部件及缠卷线缆的主体框架、用于引导及支撑线缆收放的支撑组件和用于为线缆车提供能源支持的电池组件;主体框架呈长方体结构设计,支撑组件和电池组件分设于主体框架的前后两端且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简单,结构合理,通过支撑组件和电池组件,丰富线缆车功能,调整线缆车结构,提高了线缆车收放线效率,便于线缆车移动,保护线缆收放顺滑不磨损,实用性强,性价比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车
本技术属于线缆收放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车。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管网越来越复杂,检修和维护难度很大,由于埋在地下,很难对其进行预先检测,往往是管道破裂后才能发现,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事故,为了防患于未然,必须对这些管道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而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针对此的有限空间或特定空间检测设备日益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对于非开挖顶管施工的管道线路探测,需要使用线缆车来收放线缆以便于连接探测设备。现有技术的应用于此的线缆车存在一定缺陷,其结构单一,功能单一,移动不便,收放线效率差,线缆易磨损卡涩,这种情况需要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缆车,包括:用于承载线缆车各零部件及缠卷线缆的主体框架、用于引导及支撑所述线缆收放的支撑组件和用于为线缆车提供能源支持的电池组件;所述主体框架呈长方体结构设计,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电池组件分设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前后两端且可拆卸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对称设于所述主体框架前端两侧的支撑底座、分别设于所述支撑底座上且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转动连接的支撑臂和与两个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支撑辊;所述线缆搭接在所述支撑辊上并90°弯转,其中,所述支撑底座上还设有用于闭锁所述支撑臂的闭锁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闭锁件包括:与所述支撑底座通过螺母固定连接的闭锁主体、设于所述闭锁主体内并穿设于所述支撑底座的闭锁杆和设于所述闭锁主体内且两端分别与所述闭锁主体和所述闭锁杆抵接的弹性件;穿设于所述支撑底座的所述闭锁杆延展至所述支撑底座面向所述支撑臂的一侧,所述支撑臂上开设有闭锁孔,所述闭锁杆与所述闭锁孔相匹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支撑臂间设有固定铝型材,所述固定铝型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臂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用于保持所述支撑臂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支撑底座转接的一端呈L形结构设计,用于限制所述支撑臂的转动角度并在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支撑底座垂直时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框架的前端开设有出线条孔,所述出线条孔的上下侧转接有转动辊,两个所述转动辊间保持有与所述线缆直径相等的间隙,用于稳定所述线缆进出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设于所述线条孔下侧的所述转动辊与所述支撑辊位于同一平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框架的前端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底座通过螺栓与所述滑槽固定连接,用于调整所述支撑组件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框架的顶端转接有拉杆,所述拉杆折叠在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主体框架的顶端并位于所述拉杆的两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主体框架的底端设有多个定向脚轮,用于移放线缆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框架的后端两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滑座,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固定滑座滑动连接,用于电池组件安装与拆卸,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主体框架电性连接,在所述固定滑座上并位于所述电池组件的一侧还穿设有用于快速换拆所述电池组件的安全销。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车,包括主体框架、支撑组件和电池组件,主体框架用于承载线缆车各零部件及缠卷线缆,支撑组件用于引导及支撑线缆收放,电池组件用于为线缆车提供能源支持,支撑组件和电池组件分设于主体框架的前后两端且可拆卸连接,即通过支撑组件和电池组件,丰富线缆车功能,调整线缆车结构,提高了线缆车收放线效率,便于线缆车移动,保护线缆收放顺滑不磨损,实用性强,性价比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车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处放大图;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闭锁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闭锁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线缆;2、主体框架;21、出线条孔;22、转动辊;23、滑槽;24、拉杆;25、把手;26、定向脚轮;27、固定滑座;3、支撑组件;31、支撑底座;32、支撑臂;321、闭锁孔;322、固定铝型材;33、支撑辊;4、电池组件;41、安全销;5、闭锁件;51、闭锁主体;52、闭锁杆;53、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一种线缆车,如图1-图7所示,包括:用于承载线缆车各零部件及缠卷线缆1的主体框架2、用于引导及支撑线缆1收放的支撑组件3和用于为线缆车提供能源支持的电池组件4;主体框架2呈长方体结构设计,支撑组件3和电池组件4分设于主体框架2的前后两端且可拆卸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5所示,支撑组件3包括:对称设于主体框架2前端两侧的支撑底座31、分别设于支撑底座31上且一端与支撑底座31转动连接的支撑臂32和与两个支撑臂3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支撑辊33;线缆1搭接在支撑辊33上并90°弯转,其中,支撑底座31上还设有用于闭锁支撑臂32的闭锁件5。在线缆车的工作过程中,支撑组件3以支撑底座31、支撑臂32和支撑辊33为基础,在支撑臂32的转动下,使得支撑组件3相对于主体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线缆车各零部件及缠卷线缆的主体框架、用于引导及支撑所述线缆收放的支撑组件和用于为线缆车提供能源支持的电池组件;所述主体框架呈长方体结构设计,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电池组件分设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前后两端且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线缆车各零部件及缠卷线缆的主体框架、用于引导及支撑所述线缆收放的支撑组件和用于为线缆车提供能源支持的电池组件;所述主体框架呈长方体结构设计,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电池组件分设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前后两端且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对称设于所述主体框架前端两侧的支撑底座、分别设于所述支撑底座上且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转动连接的支撑臂和与两个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的支撑辊;所述线缆搭接在所述支撑辊上并90°弯转,其中,所述支撑底座上还设有用于闭锁所述支撑臂的闭锁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件包括:与所述支撑底座通过螺母固定连接的闭锁主体、设于所述闭锁主体内并穿设于所述支撑底座的闭锁杆和设于所述闭锁主体内且两端分别与所述闭锁主体和所述闭锁杆抵接的弹性件;穿设于所述支撑底座的所述闭锁杆延展至所述支撑底座面向所述支撑臂的一侧,所述支撑臂上开设有闭锁孔,所述闭锁杆与所述闭锁孔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臂间设有固定铝型材,所述固定铝型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臂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用于保持所述支撑臂稳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缆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毅刘耀森庞水文杨木伙陈增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铭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