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喜胜专利>正文

一种铁轨夹持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134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轨夹持转运装置,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表面固定连接移动机构,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若干个夹持机构,底座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两个竖杆,竖杆上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横杆,横杆之间固定连接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移动机构能够实现带动铁轨移动,便捷的进行转运,通过设置夹持机构能够依靠铁轨本来的重力,实现自锁夹紧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保证夹持稳固,增加了铁轨夹持转运地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轨夹持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是一种铁轨夹持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铁路轨道简称路轨、铁轨、轨道等,主要用于铁路上,并与转辙器合作,令火车无需转向便能行走。铁路轨道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放在轨枕上,轨枕之下为路碴。由轨撑、扣件、压轨器、道夹板、弹条、铁路道钉等铁路配件紧固。铁路路轨以钢铁制成的路轨,可以比其它物料承受更大的重量。轨枕亦称枕木、灰枕,或路枕,功用是将钢轨的重量及钢轨所受压力分开散布,和保持固定轨距,维持路轨的轨距。由原先木枕,改为混凝土枕。轨道承受着多变化的垂直、横向、纵向的静荷载和动荷载,荷载从钢轨通过轨枕和道床传递到路基。通过力学理论,分析研究在各种荷载条件下,轨道各组成部分所产生的应力和应变,而确定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轨道力学分析轨道结构在机车车辆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以及轨道结构病害对轨道破坏及列车运行的影响,为设计轨道结构,制定轨道管理标准提供依据。公开号为CN210344937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在铁轨侧面夹持传感器的固定装置,该装置通过固定装置紧密贴合铁轨轨底两个侧面,实现传感器在铁轨上的稳固固定,该装置没有设置移动机构,不能够带动铁轨移动,同时该装置没有设置依靠铁轨重力的自锁夹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轨夹持转运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轨夹持转运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表面固定连接移动机构,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若干个夹持机构,底座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两个竖杆,竖杆上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横杆,横杆之间固定连接推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主轴,移动主轴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轴,固定轴下表面固定两个移动轮座,移动轮座之间转动连接移动轮轴,移动轮轴同轴固定连接移动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箱体,夹持箱体底部固定连接压缩机构,夹持箱体上部开设有铁轨入口,夹持箱体内壁转动连接内夹机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弹簧,承载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第一齿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夹机构包括齿轮轴,齿轮轴固定连接齿轮,齿轮和第一齿条啮合,齿轮齿轮啮合第二齿条,第二齿条远离第一齿条的一侧固定连接夹持板,夹持箱体上开设有活动槽,夹持板位于活动槽内。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之处:本技术通过设置移动机构能够实现带动铁轨移动,便捷的进行转运,通过设置夹持机构能够依靠铁轨本来的重力,实现自锁夹紧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保证夹持稳固,增加了铁轨夹持转运地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铁轨夹持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铁轨夹持转运装置上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铁轨夹持转运装置上第二齿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移动机构;201、移动主轴;202、固定轴;203、移动轮座;204、移动轮轴;205、移动轮;3、夹持机构;301、夹持箱体;302、压缩机构;3021、承载板;3022、弹簧;3023、第一齿条;303、铁轨入口;304、内夹机构;3041、齿轮轴;3042、齿轮;3043、第二齿条;3044、夹持板;3045、活动槽;4、竖杆;5、横杆;6、推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请参阅图1-3,一种铁轨夹持转运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下表面固定连接移动机构2,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若干个夹持机构3,底座1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两个竖杆4,竖杆4上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横杆5,横杆5之间固定连接推杆6。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夹持箱体301,夹持箱体301底部固定连接压缩机构302,夹持箱体301上部开设有铁轨入口303,夹持箱体301内壁转动连接内夹机构304。所述压缩机构302包括承载板3021,承载板30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弹簧3022,承载板302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第一齿条3023。所述内夹机构304包括齿轮轴3041,齿轮轴3041固定连接齿轮3042,齿轮3042和第一齿条3023啮合,齿轮3042齿轮啮合第二齿条3043,第二齿条3043远离第一齿条3023的一侧固定连接夹持板3044,夹持箱体301上开设有活动槽3045,夹持板3044位于活动槽3045内。实施例2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移动主轴201,移动主轴201远离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轴202,固定轴202下表面固定两个移动轮座203,移动轮座203之间转动连接移动轮轴204,移动轮轴204同轴固定连接移动轮205。本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先将将手放置在推杆5上,此时推动该装置移动到需要到达的位置,此时将铁轨放置在夹持机构3内,即将铁轨由铁轨入口303放入夹持机构3内,此时铁轨会压动压缩机构302,此时弹簧3022被压缩,同时承载板3021向下运动,带动第一齿条3023向下运动,带动齿轮3042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条3043向右运动,带动夹持板3044向内运动,对铁轨达到夹持目的,如果将铁轨拿起,则夹持结束。本技术通过设置移动机构2能够实现带动铁轨移动,便捷的进行转运,通过设置夹持机构3能够依靠铁轨本来的重力,实现自锁夹紧的效果,同时也能够保证夹持稳固,增加了铁轨夹持转运地效率,同时降低了人力成本。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轨夹持转运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表面固定连接移动机构(2),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若干个夹持机构(3),底座(1)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两个竖杆(4),竖杆(4)上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横杆(5),横杆(5)之间固定连接推杆(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轨夹持转运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表面固定连接移动机构(2),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若干个夹持机构(3),底座(1)上表面右侧固定连接两个竖杆(4),竖杆(4)上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横杆(5),横杆(5)之间固定连接推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轨夹持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移动主轴(201),移动主轴(201)远离底座(1)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轴(202),固定轴(202)下表面固定两个移动轮座(203),移动轮座(203)之间转动连接移动轮轴(204),移动轮轴(204)同轴固定连接移动轮(2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轨夹持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夹持箱体(301),夹持箱体(301)底部固定连接压缩机构(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喜胜
申请(专利权)人:黄喜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