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利顺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121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冷却装置,包括油墨箱,所述油墨箱的侧壁为具有夹层的双层结构,分为内腔和外壁,内腔与外壁之间的夹层内置入冷媒,油墨箱的外壁上部开设有用于投放冷媒的加注口;还包括一中空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缠绕在油墨箱的内腔上,油墨箱的外壁下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各与导热管的一端相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冷却装置,能够对油墨进行冷却,避免油墨温度升高影响到印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凹版印刷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凹版印刷机主要由开卷机、导向组、印刷组、分切组和控制组五部分组成。开卷机主要是完成卷筒纸在一定速度和张力条件下的展开,并保持相应的稳定状态,同时完成卷筒纸的自动或手动拼接;导向组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印刷过程中纸幅不横向偏移,同时保证纸张的张力稳定;印刷组是凹版印刷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完成印刷的主要过程,包括油墨供应、印刷、烘干等;分切组将印刷好的整张印刷半成品,分切成成型的小张产品;控制组主要是设定凹版印刷机的运行参数和公知状态,其中包括速度、张力、温度,以及压力辊、刮墨刀和油墨泵等的工作状态。现有的凹版印刷机,油墨供应系统中没有能够对油墨进行很好冷却处理的装置,当长时间连续不断的进行印刷工作时,油墨会因长时间的循环而温度不断升高,当油墨温度升高后,油墨的挥发速度就会加快,从而就会出现印刷干版问题,进而影响产品最终印刷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冷却装置,能够对油墨进行冷却,避免油墨温度升高影响到印刷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内容:一种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冷却装置,包括油墨箱,所述油墨箱的侧壁和底部均为具有夹层的双层结构,分为内腔和外壁,内腔与外壁之间的夹层内置入冷媒,油墨箱的外壁上部开设有用于投放冷媒的加注口;还包括一中空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缠绕在油墨箱的内腔上,油墨箱的外壁下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各与导热管的一端相接通。本技术通过在油墨箱的夹层内置入冷媒,冷媒包裹油墨箱的内腔,将处于油墨箱内腔中的墨缸里的油墨进行降温控制;此外,还在油墨箱的内腔上缠绕中空的导热管,由于导热管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热管会与油墨箱内腔进行热交换,使油墨箱内腔中的油墨温度降低,再通过往导热管中循环引入水,以使吸收了热量的导热管得到散热,并且导热管处于冷媒介质中,这会进一步加快导热管的散热。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降温效果好,能够有效改善印刷干版问题。优选的是,所述导热管呈蛇形缠绕在油墨箱的内腔上。这样布置导热管,能够使导热管的受热面增多,且不会只局限于吸收油墨箱内腔的某个特定部位。优选的是,所述导热管与油墨箱的内腔紧紧贴合。目的使导热管与内腔更好地接触,便于进行热交换。优选的是,所述油墨箱的外壁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通过管塞进行封堵。便于更换油墨箱夹层内的冷媒。优选的是,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外接一个快速接头。通过快速接头拆断和连接凹版印刷机自带的冷却水系统时,动作简单、操作方便。优选的是,所述导热管选用的铜管制成。铜管不仅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而且成本较低。优选的是,所述冷媒选用的水。水是一种很常见的冷媒介质,相对于其他的冷媒介质如乙醇、乙二醇而言,水成本低,获取容易,且可重复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油墨箱的夹层内置入冷媒,冷媒包裹油墨箱的内腔,将处于油墨箱内腔中的墨缸里的油墨进行降温控制;此外,还在油墨箱的内腔上缠绕中空的导热管,由于导热管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热管会与油墨箱内腔进行热交换,使油墨箱内腔中的油墨温度降低,再通过往导热管中引入循环的水,以使吸收了热量的导热管得到散热,并且导热管处于冷媒介质中,这会进一步加快导热管的散热。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降温效果好,能够有效改善印刷干版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油墨箱,2-内腔,3-外壁,4-夹层,5-导热管,6-加注口,7-进水口,8-出水口,9-排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冷却装置,包括油墨箱1,油墨箱1的侧壁和底部均为具有夹层4的双层结构,分为内腔2和外壁3,内腔2与外壁3之间的夹层4内置入冷媒(图中未示出),油墨箱1的外壁3上部开设有用于投放冷媒的加注口6;还包括一中空的导热管5,导热管5缠绕在油墨箱1的内腔2上,油墨箱1的外壁3下部设置有进水口7和出水口8,进水口7和出水口8分别各与导热管5的一端相接通。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管5是呈蛇形缠绕在油墨箱1的内腔2上。这样布置导热管,能够使导热管的受热面增多,且不会只局限于吸收油墨箱内腔的某个特定部位。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管5与油墨箱1的内腔2紧紧贴合。目的使导热管与内腔更好地接触,便于进行热交换。在本实施例中,油墨箱1的外壁3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9,排水口通过管塞(图中未示出)进行封堵,管塞采用橡胶管塞。在实际工作中,油墨箱的夹层内的冷媒可以使用很长的一段时间,除非因油墨箱的密闭性差而造成冷媒泄漏的状况,否则基本上不需要更换冷媒,但是本技术还是选择在油墨箱的外壁底部开设一个排水口,这样能够方便以后对冷媒的更换及油墨箱的清洗。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导热管5是采用的铜管制成。铜管不仅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而且成本较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冷媒选用的是水。可以是自来水,也可以是纯净水,水是一种很常见的冷媒介质,相对于其他的冷媒介质如乙醇、乙二醇而言,水成本低,获取容易,且可重复使用,节约资源。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冷却装置结构简单、运作方便,具体的,先将冷媒从加注口6处投入到油墨箱1的内腔2与外壁3之间的夹层4中,进水口7和出水口8均是外接快速接头,方便操作,而凹版印刷机本身是自带有循环的冷却水系统的,将该冷却水通过进水口7引入到导热管5,再从出水口8回到凹版印刷机冷却水系统中,这样不会浪费水,节约了用水成本。由于导热管5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缠绕在内腔2上的导热管5会与内腔2进行热交换,这样就使得油墨箱1内腔2中的油墨温度降低(本技术的油墨箱的具体结构与现有的凹版印刷机的油墨箱的结构相差不大,油墨是盛装在油墨箱的内腔中的),而导热管5中循环引入的冷却水,则会对吸收了热量的导热管5进行散热,并且导热管5又处于冷媒介质中,在冷媒介质的完全包裹下,导热管5上吸收的热量进一步地得到发散;如果仅仅采用在内腔与外壁之间投放冷媒介质的方式,而不进行内腔上缠绕导热管的布置,这样做的热交换效果不好,因为冷媒是不流动的,油墨的温度仅靠冷媒是不能够很好的被降低的。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墨箱,所述油墨箱的侧壁和底部均为具有夹层的双层结构,分为内腔和外壁,内腔与外壁之间的夹层内置入冷媒,油墨箱的外壁上部开设有用于投放冷媒的加注口;还包括一中空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缠绕在油墨箱的内腔上,油墨箱的外壁下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各与导热管的一端相接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墨箱,所述油墨箱的侧壁和底部均为具有夹层的双层结构,分为内腔和外壁,内腔与外壁之间的夹层内置入冷媒,油墨箱的外壁上部开设有用于投放冷媒的加注口;还包括一中空的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缠绕在油墨箱的内腔上,油墨箱的外壁下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各与导热管的一端相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呈蛇形缠绕在油墨箱的内腔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凹版印刷的油墨冷却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顺
申请(专利权)人:李利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