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隐形牙套,与其配合的J钩和具有其的隐形矫治J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120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隐形矫治J钩系统,包括上颌隐形牙套及J钩,上颌隐形牙套的前牙区颊侧设有袋形结构,所述袋形结构内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贯通所述袋形结构以形成袋口,袋口朝向下颌前牙区方向;所述J钩包括J形钩体及加强块,加强块与J形钩体的口内端连接,所述加强块通过所述袋口与所述收容腔可拆卸地插接在一起。该隐形矫治J钩系统能够将J钩与上颌隐形牙套结合在一起实现牵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该隐形矫治J钩系统使用的上颌隐形牙套及与其配合的J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颌隐形牙套,与其配合的J钩和具有其的隐形矫治J钩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牙齿矫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颌隐形牙套,与其配合的J钩和具有其的隐形矫治J钩系统。
技术介绍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的固定矫治技术而言,其矫治器是用医用树脂膜片加工而成,没有了带环、托槽、弓丝等固定矫治器的矫正装置,因而称之为“无托槽”;透明树脂膜片加工的矫治器佩戴在口内不易被发觉,因而称之为“隐形”,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通过不断的小范围牙移动,达到矫治牙齿目的,与传统矫治器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具有美观、舒适、利于口腔卫生维护等诸多优点。然而,对于青少年早期错颌畸形的功能矫治,例如:青少年上颌骨前部垂直向发育过度,深覆合等,相较于传统矫治器可采用J钩来辅助矫治的方式,单纯依靠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难以达到矫治目标。受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成型工艺的限制,很难将口外力直接引入无托槽隐形矫治体系,难以将J钩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有机结合。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12057187A公开了一种可垂直控制的前导性隐形矫治器,包括隐形牙套和带J钩的头帽;隐形牙套包括上下颌隐形牙套;上颌隐形牙套的左右两侧靠近近中分别设置定位卡槽,上颌隐形牙套的左右两侧外并靠近近中分别设置拉环、牵引凸起或牵引切口;下颌隐形牙套的左右两侧靠近近中分别设置向上凸起的定位卡块;左J钩钩拉在上颌隐形牙套左侧的拉环、牵引凸起或牵引切口上,右J钩钩拉在上颌隐形牙套右侧的拉环、牵引凸起或牵引切口上,其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1)在隐形矫治器边缘的位置做牵引切口,虽然可以形成可钩挂的形状,但是该方式因破坏隐形矫治器边缘的连贯性,使隐形矫治器包裹牙齿的面积减小,间接影响矫治效果;同时因牵引力直接作用在牵引切口上,会造成牵引切口边缘翘起,不仅使隐形矫治器发生形变而影响矫治效果,还容易对患者的口腔黏膜造成损伤。(2)在隐形矫治器上安装拉环、牵引凸起等牵引装置,J钩钩拉在上颌隐形牙套右侧的拉环、牵引凸起上,然而,该种牵引方式其J钩与拉环、牵引凸起之间及拉环、牵引凸起与隐形矫治牙套之间由于本身结构所限导致两者接触面较小,多为单点或线性接触,容易造成隐形矫治牙套局部受力过大导致形变,致使对其它牙齿造成非预期的矫治作用,影响最终的矫治效果;因此,为避免对上颌前牙施力的同时上颌隐形牙套发生形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12057187A加大了上颌隐形牙套的底部部位的厚度,然而,加大上颌隐形牙套的底部部位的厚度不仅会导致口内异物感增加,而且上颌隐形牙套厚度不均会影响上颌隐形牙套原本具有的对上颌牙的矫治效果,可能会造成非预期的矫治作用。此外,通过柱状的牵引凸起进行牵引,其牵引凸起容易受力发生倾斜,牵引凸起倾斜后会作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上,容易引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形变进而对其它牙齿造成不良影响。(3)通过牵引切口、拉环、牵引凸起连接J钩,J钩钩挂于牵引切口、拉环或牵引凸起上,牵引切口、拉环或牵引凸起不能对J钩的施力方向进行定位,J钩作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施力方向只能够通过调节J钩与高位牵引头帽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然而,高位牵引头帽佩戴于患者头部时还是可能发生松动,进而难以对J钩的口外牵引力的施力方向进行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隐形矫治J钩系统,其能够将J钩与上颌隐形牙套结合在一起实现牵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形矫治J钩系统,包括上颌隐形牙套及J钩,上颌隐形牙套的前牙区颊侧设有袋形结构,所述袋形结构内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贯通所述袋形结构的一侧以形成袋口,袋口朝向下颌前牙区;所述J钩包括J形钩体及加强块,加强块与J形钩体的口内端连接,所述加强块通过所述袋口与所述收容腔可拆卸地插接在一起。进一步地,上颌隐形牙套第一磨牙区的颊侧及舌侧均设有带环状固位空泡。进一步地,上颌隐形牙套双尖牙区的舌侧设有双尖牙固位空泡。进一步地,所述袋形结构为中空的四棱柱结构,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底板、一端板及两个相对的斜板,底板呈等腰梯形状,端板及斜板均呈矩形,端板连接于底板的上底边处,两个斜板倾斜设置并分别连接于梯形底板的两个斜边处,底板、端板及斜板共同围成所述收容腔,底板远离端板的一端及斜板远离端板的一端共同围成所述袋口;其中一底板与上颌隐形牙套的颊侧固粘;加强块为与袋形结构插接配合的四棱柱结构,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底面、两个平行相对的端面及两个相对的斜面,底面呈等腰梯形状,端面及斜面均呈矩形,且其中一端面连接于底面的下底边处,另一端面连接于底面的上底边处,两个斜面倾斜设置并分别连接于底面的两个斜边处,J钩的口内端埋于加强块横截面较大的一端内,加强块插接于收容腔时,加强块横截面较小的端面能够与端板内壁相抵,两个斜面能够分别与两个斜板的内壁平行接触。进一步地,围成所述收容腔的孔壁具有第一倾斜部,以使收容腔的横截面积朝远离袋口的方向逐渐变小;加强块具有第二倾斜部,第二倾斜部能够与第一倾斜部平行接触。进一步地,所述袋形结构及加强块均采用树脂制成,所述加强块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及缓冲部,本体采用硬树脂制成,缓冲部采用软衬树脂制成,缓冲部位于加强块插接于收容腔内的一端,缓冲部能够与袋形结构弹性相抵;J形钩体的口内端与本体连接。进一步地,袋形结构自上颌侧切齿区延伸至尖牙区。进一步地,隐形矫治J钩系统包括高位头帽,高位头帽包括小黄帽及两条连接带,两条连接带分别连接于小黄帽帽冠的相对两侧;J形钩体远离加强块的口外端与连接带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上颌隐形牙套,所述上颌隐形牙套的前牙区颊侧设有袋形结构,所述袋形结构内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贯通所述袋形结构以形成袋口,袋口朝向下颌前牙区。进一步地,上颌隐形牙套包括通过压合套接在一起的内层隐形牙套及外层隐形牙套,外层隐形牙套的颊侧向颊侧方向凸起形成外层空泡,外层空泡自侧切齿区延伸至尖牙区,外层空泡贯通外层隐形牙套朝向内层隐形牙套的一侧并与内层隐形牙套之间共同围成所述具有收容腔的袋形结构;外层空泡朝向下颌前牙区的一侧开设形成袋口。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与上述上颌隐形牙套配合的J钩,所述J钩包括J形钩体及加强块,加强块与J形钩体的口内端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块通过所述袋口与所述收容腔可拆卸地插接在一起。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隐形矫治J钩系统,其上颌隐形牙套通过袋形结构、加强块后与J钩连接,矫治时,口外牵引力依次通过J钩、加强块传递到袋形结构,袋形结构与上颌隐形牙套固连传递口外力,以使矫治力作用在牙周及上颌骨上,从而达到牙齿的矫正及青少年早期颌骨的功能矫形。由于袋形结构设于上颌隐形牙套的前牙区,因此,使口外牵引力能够主要作用在上颌前牙区的牙周及上颌骨上,进而能够对上颌前牙进行压低和垂直向生长控制;在常规隐形矫治中,有效压低上前牙,整平深覆合一直是隐形矫治的难点,上述隐形矫治J钩系统能很好辅助常规隐形矫治,无创且提高矫治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形矫治J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形矫治J钩系统包括上颌隐形牙套(2)及J钩(4),上颌隐形牙套(2)的前牙区颊侧设有袋形结构(21),所述袋形结构(21)内设有收容腔(210),所述收容腔(210)贯通所述袋形结构(21)的一侧以形成袋口(211),袋口(211)朝向下颌前牙区;所述J钩(4)包括J形钩体(41)及加强块(43),加强块(43)与J形钩体(41)的口内端连接,所述加强块(43)通过所述袋口(211)与所述收容腔(210)可拆卸地插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形矫治J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形矫治J钩系统包括上颌隐形牙套(2)及J钩(4),上颌隐形牙套(2)的前牙区颊侧设有袋形结构(21),所述袋形结构(21)内设有收容腔(210),所述收容腔(210)贯通所述袋形结构(21)的一侧以形成袋口(211),袋口(211)朝向下颌前牙区;所述J钩(4)包括J形钩体(41)及加强块(43),加强块(43)与J形钩体(41)的口内端连接,所述加强块(43)通过所述袋口(211)与所述收容腔(210)可拆卸地插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矫治J钩系统,其特征在于:上颌隐形牙套(2)第一磨牙区的颊侧及舌侧均设有带环状固位空泡(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矫治J钩系统,其特征在于:上颌隐形牙套(2)双尖牙区的舌侧设有双尖牙固位空泡(2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矫治J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形结构(21)为中空的四棱柱结构,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底板(212)、一端板(213)及两个相对的斜板(214),底板(212)呈等腰梯形状,端板(213)及斜板(214)均呈矩形,端板(213)连接于底板(212)的上底边处,两个斜板(214)倾斜设置并分别连接于梯形底板(212)的两个斜边处,底板(212)、端板(213)及斜板(214)共同围成所述收容腔(210),底板(212)远离端板(213)的一端及斜板(214)远离端板(213)的一端共同围成所述袋口(211);其中一底板(212)与上颌隐形牙套(2)的颊侧固粘;
加强块(43)为与袋形结构(21)插接配合的四棱柱结构,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底面(431)、两个平行相对的端面(432)及两个相对的斜面(434),底面(431)呈等腰梯形状,端面(432)及斜面(434)均呈矩形,且其中一端面(432)连接于底面(431)的下底边处,另一端面(432)连接于底面(431)的上底边处,两个斜面(434)倾斜设置并分别连接于底面(431)的两个斜边处,J钩(4)的口内端埋于加强块(43)横截面较大的一端内,加强块(43)插接于收容腔(210)时,加强块(43)横截面较小的端面(432)能够与端板(213)内壁相抵,两个斜面(434)能够分别与两个斜板(214)的内壁平行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治强蒋超然江戈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