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生产用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107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循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种聚氨酯生产用循环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第一桶体,所述第一桶体的底端固定有四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桶体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的表面安装有第一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二桶体、第二出料管、第二阀门、过滤网板、出料通道和箱体,当边角料粉碎完成后,可以较为方便的将达标和不达标的颗粒分离开,通过设置第二电机、螺纹杆、导向杆、升降板、箱体、推板、推杆和推块,当颗粒分离完成后,可以较为方便的将达标的颗粒重新投入到装置中进行粉碎,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生产用循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循环装置
,具体为一种聚氨酯生产用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聚氨酯作为一种具有高强度、抗撕裂、耐磨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造塑料制品、耐磨合成橡胶制品、合成纤维、硬质和软质泡沫塑料制品、胶粘剂和涂料等,聚氨酯在制造塑料制品过程中,需要经过融化、塑形、凝固、切割等步骤,其中进行切割工序时,会有很多的边角料被切除,这些边角料会被收集起来进行二次加工,需要使用粉碎循环装置将边角料粉碎成细小的颗粒,粉碎完成后可以当作优质的填充料使用。但是目前的粉碎循环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1、当粉碎循环装置完成对边角料的粉碎后,有些边角料颗粒的大小达不到粉碎标准,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粉碎循环装置在分离达标和不达标的颗粒时较为麻烦。2、现在市面上大多数的粉碎循环装置不方便将不达标准的颗粒重新投入到装置进行粉碎,需要人工将不达标的颗粒重新投入到粉碎装置中。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氨酯生产用循环装置,解决了目前粉碎循环装置在分离达不到标准的颗粒时较为麻烦,需要人工搬运将颗粒投入粉碎装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氨酯生产用循环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第一桶体,所述第一桶体的底端固定有四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桶体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的表面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桶体的顶部固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顶部通过铰链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桶体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桶体的内部设有转筒,所述转筒的顶部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筒的表面均匀固定有刀片,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第二桶体,所述第二桶体的底端固定有四个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桶体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的表面安装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桶体的内壁安装有过滤网板,所述第二桶体的表面开设有槽口,所述第二桶体的外表面固定有出料通道,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两个支架板,其中一个所述支架板的顶部内壁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底板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支架板的顶部内壁对称固定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导向杆均贯穿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通过滑动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壁通过铰链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一侧壁固定有第二把手,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一侧壁固定有推杆,所述推杆贯穿箱体的一侧壁,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有推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有T形滑块,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开设有T形滑槽,所述T形滑块滑动连接在T形滑槽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有防滑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板呈倾斜状安装,所述第二桶体的槽口底部与过滤网板的顶部在同一面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通道在第二桶体槽口的外侧,且出料通道的截面面积大于槽口面积,所述出料通道的底部内壁与第二桶体的槽口底部在同一面上,所述出料通道倾斜向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板的一端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一端对称开设有圆孔,所述导向杆分别贯穿相对应的圆孔。(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氨酯生产用循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聚氨酯生产用循环装置,通过设置第二桶体、第二出料管、第二阀门、过滤网板、出料通道和箱体,当边角料粉碎完成后,可以较为方便的将达标和不达标的颗粒分离开。2、该聚氨酯生产用循环装置,通过设置第二电机、螺纹杆、导向杆、升降板、箱体、推板、推杆和推块,当颗粒分离完成后,可以较为方便的将达标的颗粒重新投入到装置中进行粉碎,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桶体剖视示意图。图中:1、底板;2、第一桶体;3、第一支撑柱;4、第一出料管;5、第一阀门;6、进料管;7、盖板;8、第一把手;9、第一电机;10、转筒;11、刀片;12、第二桶体;13、第二支撑柱;14、第二出料管;15、第二阀门;16、过滤网板;17、出料通道;18、支架板;19、第二电机;20、螺纹杆;21、导向杆;22、升降板;23、箱体;24、箱门;25、第二把手;26、推板;27、推杆;28、推块;29、T形滑块;30、T形滑槽;31、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聚氨酯生产用循环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方设有第一桶体2,第一桶体2的底端固定有四个第一支撑柱3,第一支撑柱3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第一桶体2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出料管4,第一出料管4的表面安装有第一阀门5,第一桶体2的顶部固定有进料管6,进料管6的顶部通过铰链铰接有盖板7,盖板7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把手8,第一桶体2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电机9,第一桶体2的内部设有转筒10,转筒10的顶部与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转筒10的表面均匀固定有刀片11,底板1的上方设有第二桶体12,第二桶体12的底端固定有四个第二支撑柱13,第二支撑柱13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第二桶体12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出料管14,第二出料管14的表面安装有第二阀门15,第二桶体12的内壁安装有过滤网板16,第二桶体12的表面开设有槽口,第二桶体12的外表面固定有出料通道17,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两个支架板18,其中一个支架板18的顶部内壁固定有第二电机19,第二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有螺纹杆20,螺纹杆20的底端与底板1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支架板18的顶部内壁对称固定有导向杆21,导向杆21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螺纹杆20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升降板22,导向杆21均贯穿升降板22,升降板22的顶部通过滑动连接有箱体23,箱体23的一侧壁通过铰链铰接有箱门24,箱门24的一侧壁固定有第二把手25,箱体23的内部设有推板26,推板26的一侧壁固定有推杆27,推杆27贯穿箱体23的一侧壁,推杆27的一端固定有推块28。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桶体12、第二出料管14、第二阀门15、过滤网板16、出料通道17和箱体23,当边角料粉碎完成后,可以较为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氨酯生产用循环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第一桶体(2),所述第一桶体(2)的底端固定有四个第一支撑柱(3),所述第一支撑柱(3)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桶体(2)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出料管(4),所述第一出料管(4)的表面安装有第一阀门(5),所述第一桶体(2)的顶部固定有进料管(6),所述进料管(6)的顶部通过铰链铰接有盖板(7),所述盖板(7)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把手(8),所述第一桶体(2)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桶体(2)的内部设有转筒(10),所述转筒(10)的顶部与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筒(10)的表面均匀固定有刀片(11),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第二桶体(12),所述第二桶体(12)的底端固定有四个第二支撑柱(13),所述第二支撑柱(13)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桶体(12)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出料管(14),所述第二出料管(14)的表面安装有第二阀门(15),所述第二桶体(12)的内壁安装有过滤网板(16),所述第二桶体(12)的表面开设有槽口,所述第二桶体(12)的外表面固定有出料通道(17),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两个支架板(18),其中一个所述支架板(18)的顶部内壁固定有第二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有螺纹杆(20),所述螺纹杆(20)的底端与底板(1)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支架板(18)的顶部内壁对称固定有导向杆(21),所述导向杆(21)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20)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升降板(22),所述导向杆(21)均贯穿升降板(22),所述升降板(22)的顶部通过滑动连接有箱体(23),所述箱体(23)的一侧壁通过铰链铰接有箱门(24),所述箱门(24)的一侧壁固定有第二把手(25),所述箱体(23)的内部设有推板(26),所述推板(26)的一侧壁固定有推杆(27),所述推杆(27)贯穿箱体(23)的一侧壁,所述推杆(27)的一端固定有推块(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生产用循环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第一桶体(2),所述第一桶体(2)的底端固定有四个第一支撑柱(3),所述第一支撑柱(3)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桶体(2)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出料管(4),所述第一出料管(4)的表面安装有第一阀门(5),所述第一桶体(2)的顶部固定有进料管(6),所述进料管(6)的顶部通过铰链铰接有盖板(7),所述盖板(7)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把手(8),所述第一桶体(2)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桶体(2)的内部设有转筒(10),所述转筒(10)的顶部与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筒(10)的表面均匀固定有刀片(11),所述底板(1)的上方设有第二桶体(12),所述第二桶体(12)的底端固定有四个第二支撑柱(13),所述第二支撑柱(13)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桶体(12)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出料管(14),所述第二出料管(14)的表面安装有第二阀门(15),所述第二桶体(12)的内壁安装有过滤网板(16),所述第二桶体(12)的表面开设有槽口,所述第二桶体(12)的外表面固定有出料通道(17),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两个支架板(18),其中一个所述支架板(18)的顶部内壁固定有第二电机(19),所述第二电机(19)的输出轴固定有螺纹杆(20),所述螺纹杆(20)的底端与底板(1)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支架板(18)的顶部内壁对称固定有导向杆(21),所述导向杆(21)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20)的表面通过螺纹连接有升降板(22),所述导向杆(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高林曾庆刚肖传钰陈崇思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蓝林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