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0873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型设计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电机的轴的后壁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后壁面固定安装有转块,转块中圆柱形块的外圆壁面设置有套环,套环的外圆壁面固定安装有具有弹性的拉绳,在打磨时产生的碎屑掉落在凹口内部的漏网上,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的开关,电机带动固定杆转动,套环与转块套接在一起,同时套环上设置的拉绳具有移动的弹性,当固定杆转动时会带动拉绳有规律的向下拉动连接杆,连接杆被拉动时,固定框会带动漏网在凹口的内部向下滑动,当拉绳不对连接杆产生向下的拉力时,固定框会在滑块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带动漏网上的碎屑上下抖动并漏至集料盒内部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型设计设备
,具体为一种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设计又称工业产品设计学,工业设计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等。工业发展和劳动分工所带来的工业设计,与其它艺术、生产活动、工艺制作等都有明显不同,它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交叉产物。工业设计往往需要制作出模型,在生产模型时需要对模型进行打磨,而在对模型进行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碎屑废料,废料会堆积在加工台上,在加工时,加工台上的废料会逐渐增多而需要对废料进行及时清理,但人工清理废料时需要停止打磨再去清理,从而导致模型制造设计进程受到影响的问题,为此需要一种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具备便于清理,便于操作等优点,解决了加工台上的废料会逐渐增多而需要对废料进行及时清理,但人工清理废料时需要停止打磨再去清理,从而导致模型制造设计进程受到影响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右壁面开设有安装槽,支撑台的上壁面固定安装有支架,支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并联机械手,支撑台的上壁面开设有凹口,凹口的内部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的固定框,固定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固定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漏网,漏网为矩形斜网,安装槽的内部上壁面对应凹口的位置设置有集料盒,集料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轴的后壁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后壁面固定安装有转块,转块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以转动的套环,套环的外圆壁面固定安装有具有弹性的拉绳,拉绳的上端与连接杆的下壁面固定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凹口的内部左右两侧壁面均开设有滑槽,滑槽为T形槽,滑槽的内部上壁面固定安装有弹簧,固定框的左右两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可以与滑槽卡接在一起的滑块,滑块为T形结构,滑块的上壁面与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支撑台的后壁面设置有控制器,电机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转块由一个圆柱形块和一个矩形块焊接而成。优选的,所述套环为圆环形结构,套环与转块套接在一起。优选的,两个所述漏网相互靠近的一侧壁面与连接杆的左右两侧壁面固定连接在一起。(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通过在加工台上开设有凹口,在打磨时产生的碎屑掉落在凹口内部的漏网上,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的开关,电机带动固定杆转动,套环与转块套接在一起,同时套环上设置的拉绳具有移动的弹性,当固定杆转动时会带动拉绳有规律的向下拉动连接杆,连接杆被拉动时,固定框会带动漏网在凹口的内部向下滑动,当拉绳不对连接杆产生向下的拉力时,固定框会在滑块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带动漏网上的碎屑上下抖动并漏至集料盒内部进行收集以便于清理打磨时产生的碎屑。2、该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通过在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漏网,漏网为矩形斜网,当漏网在凹口的内部上下抖动时,碎屑会在漏网的表面向两侧滑动掉落以避免碎屑导致漏网上的网孔堵塞而影响碎屑收集效率。3、该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通过在加工台的后壁面设置有控制器,电机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一起,在模型加工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的开关以带动漏网抖动收集碎屑,从而使操作更加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中集料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的局部示意图。图中:1支撑台、2安装槽、3凹口、4集料盒、5控制器、6固定框、7连接杆、8支架、9并联机械手、10漏网、11滑槽、12弹簧、13滑块、14电机、15固定杆、16转块、17套环、18拉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包括支撑台1,支撑台1的横截面为梯形,支撑台1的右壁面开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为梯形槽,安装槽2的内部中空区域连通了支撑台1的下壁面和左壁面,支撑台1的后壁面设置有控制器5,控制器5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支撑台1的上壁面固定安装有支架8,支架8为L形结构,支架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并联机械手9,支撑台1的上壁面开设有凹口3,凹口3为矩形槽,凹口3的内部中空区域连通了安装槽2的内部,凹口3的内部左右两侧壁面均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为T形槽,滑槽11的内部上壁面固定安装有弹簧12,凹口3的内部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的固定框6,固定框6为矩形环状结构,固定框6的左右两侧壁面均固定安装有可以与滑槽11卡接在一起的滑块13,滑块13为T形结构,滑块13的上壁面与弹簧1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一起,固定框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7,连接杆7为矩形结构,连接杆7的前后两侧壁面与固定框6的内部前后两侧壁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固定框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漏网10,漏网10为矩形斜网,两个漏网10相互靠近的一侧壁面与连接杆7的左右两侧壁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安装槽2的内部上壁面对应凹口3的位置设置有集料盒4,集料盒4为矩形中空结构,集料盒4的上壁面开设有矩形开口,集料盒4通过螺栓与支撑台1相互连接,集料盒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4,电机14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电机14的输出端与控制器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一起,电机14的轴的后壁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为L形结构,固定杆15的后壁面固定安装有转块16,转块16由一个圆柱形块和一个矩形块焊接而成,转块16中圆柱形块的外圆壁面设置有套环17,套环17为圆环形结构,套环17与转块16套接在一起,套环17的外圆壁面固定安装有具有弹性的拉绳18,拉绳18的上端与连接杆7的下壁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使用时,并联机械手9将待加工的模型夹取在支撑台1的上侧进行打磨,在打磨时产生的碎屑掉落在凹口3内部的漏网10上,通过控制器5控制电机14的开关,电机14带动固定杆15转动,套环17与转块16套接在一起,同时套环17上设置的拉绳18具有移动的弹性,当固定杆15转动时会带动拉绳18有规律的向下拉动连接杆7,连接杆7被拉动时,固定框6会带动漏网10在凹口3的内部向下滑动,当拉绳18不对连接杆7产生向下的拉力时,固定框6会在滑块13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带动漏网10上的碎屑上下抖动并漏至集料盒4内部进行收集,漏网10为矩形斜网,当漏网10在凹口3的内部上下抖动时,碎屑会在漏网10的表面向两侧滑动掉落以避免碎屑导致漏网1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包括支撑台(1),所述支撑台(1)的右壁面开设有安装槽(2),支撑台(1)的上壁面固定安装有支架(8),支架(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并联机械手(9),支撑台(1)的上壁面开设有凹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3)的内部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的固定框(6),固定框(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7),固定框(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漏网(10),漏网(10)为矩形斜网,安装槽(2)的内部上壁面对应凹口(3)的位置设置有集料盒(4),集料盒(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4),电机(14)的轴的后壁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的后壁面固定安装有转块(16),转块(16)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以转动的套环(17),套环(17)的外圆壁面固定安装有具有弹性的拉绳(18),拉绳(18)的上端与连接杆(7)的下壁面固定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包括支撑台(1),所述支撑台(1)的右壁面开设有安装槽(2),支撑台(1)的上壁面固定安装有支架(8),支架(8)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并联机械手(9),支撑台(1)的上壁面开设有凹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3)的内部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的固定框(6),固定框(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杆(7),固定框(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漏网(10),漏网(10)为矩形斜网,安装槽(2)的内部上壁面对应凹口(3)的位置设置有集料盒(4),集料盒(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4),电机(14)的轴的后壁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的后壁面固定安装有转块(16),转块(16)的外壁上设置有可以转动的套环(17),套环(17)的外圆壁面固定安装有具有弹性的拉绳(18),拉绳(18)的上端与连接杆(7)的下壁面固定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机械手制造模型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3)的内部左右两侧壁面均开设有滑槽(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