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拨叉循环式外壳自动组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080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拨叉循环式外壳自动组装机,包括机架、并排设置于机架上的两条第一滑轨、设置于两条第一滑轨外侧的拨叉装置、设置于两条拨叉装置两端的移动装置、以及若干工装机构,所述工装机构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工装机构下方设置拨叉杆;沿着其中一条第一滑轨设置第一视觉检测装置、第一组装装置、第一压合装置、第一热熔装置、第二视觉检测装置、第二组装装置、以及第二压合装置,沿着另一条第一滑轨设置第二热熔装置、第三组装装置以及第三压合装置,利用拨叉装置将各个上述装置对应的工装机构向下传递,拨叉装置配合移动装置实现工装机构的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拨叉循环式外壳自动组装机
本技术涉及设备的
,特别是一种拨叉循环式外壳自动组装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塑料外壳与零件之间的装配一方面由于精度要求严格,另一方面要求不能有划伤磕碰等不良,因此,市面上暂无适合的设备进行生产,目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进行作业,效率低且品质无法稳定。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拨叉循环式外壳自动组装机,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拨叉循环式外壳自动组装机,包括机架、并排设置于机架上的两条第一滑轨、设置于两条第一滑轨外侧的拨叉装置、设置于两条拨叉装置两端的移动装置、以及若干工装机构,所述工装机构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工装机构下方设置拨叉杆;沿着其中一条第一滑轨设置第一视觉检测装置、第一组装装置、第一压合装置、第一热熔装置、第二视觉检测装置、第二组装装置、以及第二压合装置,沿着另一条第一滑轨设置第二热熔装置、第三组装装置以及第三压合装置,利用拨叉装置将各个上述装置对应的工装机构向下传递;所述拨叉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底座、设置于第一底座上的若干第一竖直气缸、与若干第一竖直气缸输出端连接的顶支架、以及设置于顶支架上的若干拨叉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底座、顶支架以及拨叉板带动工装机构沿着第一滑轨水平移动,所述拨叉板对应拨叉杆设置,所述第一竖直气缸驱动顶支架以及拨叉板向上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底座沿着水平移动;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底座、第二滑轨、第一旋转机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底座在两条拨叉装置之间反复移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设置于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一旋转机构末端与第二滑轨连接,且驱动第二滑轨旋转运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一工装机构,利用拨叉装置将第二滑轨上的工装机构运送至第一滑轨上,或者将第一滑轨上的工装机构运送至第二滑轨上,配合拨叉装置实现工装机构的循环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视觉检测装置与第二视觉检测装置一致,均包括第三底座、第一水平气缸、第四底座以及摄像头,所述第三底座固定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一水平气缸设置于第三底座上,且采用无杆水平气缸,所述第四底座设置于第一水平气缸上,且摄像头设置于第四底座上,所以第一水平气缸驱动第四底座与摄像头沿着第一滑轨的平行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装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于两条第一滑轨之间,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振动盘、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振动盘将导光柱振动至第一定位块上实现第一次定位,利用第一移动机构将第一定位块上的导光柱移动至第二定位块上实现第二次定位,其中第二定位块的内部形状仿造导光柱的形状进行设置,然后再利用第一移动机构将第二定位块上的导光柱移动至对应工装机构的外壳中,所述第一移动机构采用四轴机械手,其末端设置用于吸附导光柱的第一吸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合装置包括第二水平气缸、第三水平气缸、第二竖直气缸以及第一压柱,所述第二水平气缸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三水平气缸设置第二水平气缸上,所述第二竖直气缸设置于第三水平气缸上,所述第一压柱设置于第二竖直气缸上,所述第二水平气缸驱动第三水平气缸、第二竖直气缸以及第一压柱沿着第一滑轨的平行方向反复移动,所述第三水平气缸驱动第二竖直气缸以及第一压柱沿着第一滑轨的垂直方向反复移动,带动第一压柱靠近或者原理对应的工装机构,所述第二竖直气缸驱动第一压柱上下反复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热熔装置包括第四水平气缸、两第三竖直气缸以及两第一热熔头,所述第四水平气缸设置于机架上,两所述第三竖直气缸均设置于第四水平气缸上,两所述第一热熔头对应设置于两第三竖直气缸上,所述第四水平气缸驱动两第三竖直气缸以及两第一热熔头靠近或远离对应的工装机构,所述第三竖直气缸驱动第一热熔头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组装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内的第二上料机构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设置于两条第一滑轨之间,所述第二上料机构包括固定架、第一电机、并排设置的两条传送带、储料盘以及上升机构,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固定架上,且驱动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若干限位块,位于任意一传送带上方的两限位块之间设置储料盘,所述上升机构设置于机架上,且驱动传送带上的储料盘向上或向下移动,当储料盘通过上升机构运送至机架上端面,通过第二移动机构将按键帽移动至对应工装机构的外壳内,所述第二移动就采用四轴机械手,其末端设置第二吸盘。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合装置包括第五水平气缸、第四竖直气缸、第一倾斜气缸以及第二压柱,所述第五水平气缸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四竖直气缸设置于第五水平气缸上,所述第一倾斜气缸设置于第四竖直气缸上,所述第二压柱设置于第一倾斜气缸上,所述第五水平气缸驱动第四竖直气缸、第一倾斜气缸以及第二压柱沿着第一滑轨的垂直方向反复移动,所述第四竖直气缸驱动第一倾斜气缸以及第二压柱上下反复移动,所述第一倾斜气缸驱动第二压柱倾斜向外壳内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组装装置包括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第五竖直气缸、插销头、第二振动盘、第三定位块以及第六水平气缸,所述第三驱动装置、振动盘以及第六水平气缸均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四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三驱动装置上,所述第五竖直气缸设置于第四驱动装置上,所述插销头设置于第五竖直气缸上,所述第六水平气缸输出端与第三定位块连接,所述第三定位块上设置第一定位孔,所述插销头上设置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振动盘对应第三定位块设置,所述第二振动盘将插销振动至第一定位空内,第六水平气缸驱动第三定位块沿着水平移动,利用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以及第五竖直气缸将第二定位孔内的插销移动至对应工装机构的外壳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压合装置包括第二电机以及第三压柱,所述电机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第三压柱靠近或远离对应工装机构的外壳内插销。本技术的自动组装机利用拨叉装置与移动装置实现工装机构的自动循环,可大大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与劳动强度,而且安装后产品的质量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是本技术自动组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动组装机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自动组装机安装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拨叉装置与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工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视觉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一上料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一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一压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第一热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第二上料接机构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拨叉循环式外壳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并排设置于机架上的两条第一滑轨、设置于两条第一滑轨外侧的拨叉装置、设置于两条拨叉装置两端的移动装置、以及若干工装机构,所述工装机构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工装机构下方设置拨叉杆;/n沿着其中一条第一滑轨设置第一视觉检测装置、第一组装装置、第一压合装置、第一热熔装置、第二视觉检测装置、第二组装装置、以及第二压合装置,沿着另一条第一滑轨设置第二热熔装置、第三组装装置以及第三压合装置;/n所述拨叉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底座、设置于第一底座上的若干第一竖直气缸、与若干第一竖直气缸输出端连接的顶支架、以及设置于顶支架上的若干拨叉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底座、顶支架以及拨叉板带动工装机构沿着第一滑轨水平移动,所述拨叉板对应拨叉杆设置,所述第一竖直气缸驱动顶支架以及拨叉板向上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底座沿着水平移动;/n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底座、第二滑轨、第一旋转机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底座在两条拨叉装置之间反复移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设置于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一旋转机构末端与第二滑轨连接,且驱动第二滑轨旋转运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一工装机构,利用拨叉装置将第二滑轨上的工装机构运送至第一滑轨上,或者将第一滑轨上的工装机构运送至第二滑轨上,配合拨叉装置实现工装机构的循环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拨叉循环式外壳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并排设置于机架上的两条第一滑轨、设置于两条第一滑轨外侧的拨叉装置、设置于两条拨叉装置两端的移动装置、以及若干工装机构,所述工装机构与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工装机构下方设置拨叉杆;
沿着其中一条第一滑轨设置第一视觉检测装置、第一组装装置、第一压合装置、第一热熔装置、第二视觉检测装置、第二组装装置、以及第二压合装置,沿着另一条第一滑轨设置第二热熔装置、第三组装装置以及第三压合装置;
所述拨叉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底座、设置于第一底座上的若干第一竖直气缸、与若干第一竖直气缸输出端连接的顶支架、以及设置于顶支架上的若干拨叉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底座、顶支架以及拨叉板带动工装机构沿着第一滑轨水平移动,所述拨叉板对应拨叉杆设置,所述第一竖直气缸驱动顶支架以及拨叉板向上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底座沿着水平移动;
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底座、第二滑轨、第一旋转机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底座在两条拨叉装置之间反复移动,所述第一旋转机构设置于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一旋转机构末端与第二滑轨连接,且驱动第二滑轨旋转运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一工装机构,利用拨叉装置将第二滑轨上的工装机构运送至第一滑轨上,或者将第一滑轨上的工装机构运送至第二滑轨上,配合拨叉装置实现工装机构的循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拨叉循环式外壳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视觉检测装置与第二视觉检测装置一致,均包括第三底座、第一水平气缸、第四底座以及摄像头,所述第三底座固定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一水平气缸设置于第三底座上,且采用无杆水平气缸,所述第四底座设置于第一水平气缸上,且摄像头设置于第四底座上,所以第一水平气缸驱动第四底座与摄像头沿着第一滑轨的平行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拨叉循环式外壳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装装置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第一上料机构以及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设置于两条第一滑轨之间,所述第一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振动盘、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振动盘将导光柱振动至第一定位块上实现第一次定位,利用第一移动机构将第一定位块上的导光柱移动至第二定位块上实现第二次定位,其中第二定位块的内部形状仿造导光柱的形状进行设置,然后再利用第一移动机构将第二定位块上的导光柱移动至对应工装机构的外壳中,所述第一移动机构采用四轴机械手,其末端设置用于吸附导光柱的第一吸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拨叉循环式外壳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装置包括第二水平气缸、第三水平气缸、第二竖直气缸以及第一压柱,所述第二水平气缸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三水平气缸设置第二水平气缸上,所述第二竖直气缸设置于第三水平气缸上,所述第一压柱设置于第二竖直气缸上,所述第二水平气缸驱动第三水平气缸、第二竖直气缸以及第一压柱沿着第一滑轨的平行方向反复移动,所述第三水平气缸驱动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锦华陈运连麦彪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攸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