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气尾气吸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052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气尾气吸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级石墨吸收塔顶部连接尾气进管和氯化氢进管,一级石墨吸收塔底部的一级排液管接入贮槽,一级石墨吸收塔下部的一级排气管接入二级石墨吸收塔顶部;二级石墨吸收塔底部的二级排液管接入一级石墨吸收塔顶部;二级石墨吸收塔顶部的二级排气管接入后段工序;贮槽下部的出液口通过机泵接入盐酸贮槽。TDI生产线保持高负荷稳定运行,生产的盐酸浓度达到32%,符合成品质量要求,不需要大量的NaOH溶液来破坏尾气,减轻了“三废”处理的压力,实现清洁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气尾气吸收系统
本技术属于化工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气尾气吸收系统。
技术介绍
聚氨酯为世界六大具有发展前途的合成材料之一,它具有耐磨、耐低温、耐油和耐臭氧等功能,TDI是聚氨酯工业的主要生产原材料之一。TDI(甲苯二异氰酸酯)是由TDA(甲苯二胺)和溶剂DEIP(间苯二甲酸二异酯)混合后与过量光气反应生成,同时生产副产物氯化氢气体,大量的氯化氢气体送至后段工序加工PVC。为确保生产安全,光气尾气和残留的微量氯化氢气体需要用NaOH溶液破坏,生成盐和水排放。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NaOH溶液,同时会产生大量的酸碱废水,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对环境保护造成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将光气和微量氯化氢用工艺水吸收后生成盐酸出售,既节约了NaOH溶液,又降低了酸碱废水的生成量,出售盐酸还可以增加经济收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气尾气吸收系统,包括一级石墨吸收塔、二级石墨吸收塔、贮槽,其特征在于:一级石墨吸收塔顶部连接尾气进管和氯化氢进管,一级石墨吸收塔底部的一级排液管接入贮槽,一级石墨吸收塔下部的一级排气管接入二级石墨吸收塔顶部;二级石墨吸收塔底部的二级排液管接入一级石墨吸收塔顶部;二级石墨吸收塔顶部的二级排气管接入后段工序;贮槽下部的出液口通过机泵接入盐酸贮槽,机泵出口设有回流管,回流管接入一级石墨吸收塔上部。所述贮槽顶部设有排气管,排气管接入二级排气管。所述二级石墨吸收塔上部设有工艺水管所述一级石墨吸收塔和二级石墨吸收塔上连接冷却进水管和冷却回水管,用于移出塔内石墨的吸收热。本技术的原理是:光气尾气首先与工艺水参加反应生成稀盐酸:采用两级降膜吸收器,用工艺水吸收成稀盐酸,这两支稀盐酸通过两级降膜吸收后生成浓度达32%以上的盐酸出售。降膜吸收工艺是通过吸收液在重力作用下,沿壁下降形式流动的液膜吸收气体,具有气体-液体接触表面积大、传质换热效率高、流量小且容易控制等优点,有效增大了尾气吸收装置的吸收能力,提高了尾气的吸收效率,确保了TDI生产线的高负荷稳定运行,提高了工艺系统的本质安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膜吸收工艺成熟,投资小,降低劳动强度。TDI生产线保持高负荷稳定运行,生产的盐酸浓度达到32%,符合成品质量要求,可直接销售。同时,不需要大量的NaOH溶液来破坏尾气,既节约了NaOH溶液,又减少了酸碱废水的排放量,减轻了“三废”处理的压力,保护了生产环境,实现了清洁生产,在同行业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中:W1—一级石墨吸收塔,W2—二级石墨吸收塔,D—贮槽,P—机泵,E-盐酸贮槽,1-尾气进管,2-氯化氢进管,3-一级排气管,4-二级排气管,5-排气管,11-一级排液管,12-二级排液管,13-回流管,14-工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见图1,一种光气尾气吸收系统,包括一级石墨吸收塔W1、二级石墨吸收塔W2、贮槽D,其特征在于:一级石墨吸收塔W1顶部连接尾气进管1和氯化氢进管2,一级石墨吸收塔W1底部的一级排液管11接入贮槽D,一级石墨吸收塔W1下部的一级排气管3接入二级石墨吸收塔W2顶部;二级石墨吸收塔W2底部的二级排液管12接入一级石墨吸收塔W1顶部;二级石墨吸收塔W2顶部的二级排气管4接入后段工序;贮槽D下部的出液口通过机泵P接入盐酸贮槽E,机泵P出口设有回流管13,回流管13接入一级石墨吸收塔W1上部。所述贮槽D顶部设有排气管5,排气管5接入二级排气管4。所述二级石墨吸收塔W2上部设有工艺水管14。所述一级石墨吸收塔W1和二级石墨吸收塔W2上连接冷却进水管和冷却回水管,用于移出塔内石墨的吸收热。工作过程:光气尾气经尾气进管1和氯化氢气进管2从一级石墨吸收塔W1顶部进入,一级石墨吸收塔W1内装有石墨,光气水解成稀盐酸,氯化氢气体吸收成稀盐酸,石墨中大量的吸收热由冷却水移出,吸收液经一级排液管11收集至贮槽D中,一级石墨吸收塔W1未吸收完全的气体经一级排气管3送至二级石墨吸收塔W2,二级石墨吸收塔W2加入纯净的工艺水,二级石墨吸收塔W2内装有石墨,进行二次吸收,石墨中的吸收热由冷却水移出,吸收的液体经二级排液管12送至一级石墨吸收塔W1顶部进行盐酸提浓,贮槽D和二级石墨吸收塔W2排气同时经二级排气管4送至后段工序,贮槽D内的产品盐酸由机泵P送至盐酸贮槽E,以备出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气尾气吸收系统,包括一级石墨吸收塔(W1)、二级石墨吸收塔(W2)、贮槽(D),其特征在于:一级石墨吸收塔(W1)顶部连接尾气进管(1)和氯化氢进管(2),一级石墨吸收塔(W1)底部的一级排液管(11)接入贮槽(D),一级石墨吸收塔(W1)下部的一级排气管(3)接入二级石墨吸收塔(W2)顶部;二级石墨吸收塔(W2)底部的二级排液管(12)接入一级石墨吸收塔(W1)顶部;二级石墨吸收塔(W2)顶部的二级排气管(4)接入后段工序;贮槽(D)下部的出液口通过机泵(P)接入盐酸贮槽(E),机泵(P)出口设有回流管(13), 回流管(13)接入一级石墨吸收塔(W1)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气尾气吸收系统,包括一级石墨吸收塔(W1)、二级石墨吸收塔(W2)、贮槽(D),其特征在于:一级石墨吸收塔(W1)顶部连接尾气进管(1)和氯化氢进管(2),一级石墨吸收塔(W1)底部的一级排液管(11)接入贮槽(D),一级石墨吸收塔(W1)下部的一级排气管(3)接入二级石墨吸收塔(W2)顶部;二级石墨吸收塔(W2)底部的二级排液管(12)接入一级石墨吸收塔(W1)顶部;二级石墨吸收塔(W2)顶部的二级排气管(4)接入后段工序;贮槽(D)下部的出液口通过机泵(P)接入盐酸贮槽(E),机泵(P)出口设有回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晓朵张伟常有才祁生铭龚晓龙王进军李虎邦裴玲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