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使用角度的移动通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97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6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使用角度的移动通讯设备,属于通讯技术领域,包括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的一侧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微调节结构,所述夹持结构与微调节结构相同的一侧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粗调节结构,所述粗调节结构远离夹持结构的一端与微调节结构的下端滑动连接,所述夹持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条与滑动槽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微调节结构与粗调节结构的结合,方便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倾斜角度,避免使用时,角度调节需要手持调节角度,使得设备使用不便捷的问题,另外,通过夹持条、滑动槽板、以及弹簧的连接设置,可以实现将移动通讯设备夹持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避免设备使用还需手持,使得设备使用较为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使用角度的移动通讯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通讯设备,涉及通讯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使用角度的移动通讯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讯设备已经不仅仅是通信而已,现音频通话以及影音娱乐等均已融入通讯设备中。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技术中,移动通讯设备存在使用时角度还需依靠使用者的手势调节的问题;2、现有技术中,对一些机主来说会使用时手持时间较长,进而达不到使用方便轻松地使用初衷,该移动通讯设备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使用角度的移动通讯设备,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角度调节,解决手持更换角度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手持时间过长使用不便问题,以达到无需手持使用效果,其中再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适应多种移动通讯设备,有利于提高本技术的实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使用角度的移动通讯设备,包括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的一侧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微调节结构,所述夹持结构与微调节结构相同的一侧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粗调节结构,所述粗调节结构远离夹持结构的一端与微调节结构的下端滑动连接。所述夹持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条与滑动槽板,所述夹持条的下端与滑动槽板的上端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条用于调整夹持距离。所述微调节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一号调节丝杆,所述一号调节丝杆的外部啮合设置有支撑脚。所述粗调节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二号调节丝杆,所述二号调节丝杆的外侧啮合设置有调节套。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持结构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槽板,所述滑动槽板的内部滑动连接且紧密配合设置有夹持条,所述夹持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滑动槽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滑动槽板的一端与夹持板的内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块,所述夹持板与二号连接块相同的一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块。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微调节结构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的上端的两侧通过轴承与调节轴的两端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啮合设置有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的内部贯穿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号伞齿轮,所述传动轴的外侧的两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固定轴套,所述固定轴套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支撑板的内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一号伞齿轮的外侧啮合设置有二号伞齿轮,所述二号伞齿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号调节丝杆,所述一号调节丝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一号调节丝杆分布在支撑板的内部的下侧的两端,所述一号调节丝杆的一端贯穿支撑板的内部的下端,所述一号调节丝杆的外侧啮合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上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啮合槽,所述支撑脚与一号调节丝杆通过啮合槽啮合设置,所述支撑脚的上端与支撑板的内部的下端滑动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粗调节结构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上端开设有圆台,圆台的外侧通过轴承与调节套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调节套的内部啮合设置有二号调节丝杆,所述二号调节丝杆远离连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接块。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与连接头的下端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接块的两端均开设有滑动块,所述二号连接块通过连接销与支撑板的上端开设的连接孔活动连接,所述一号连接块通过连接销与连接头的下端开设的连接孔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开设的滑动槽与滑接块的两端开设的滑动块滑动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持板的下端为圆弧形设计,所述夹持条的上端为圆弧形设计所述调节套为正四棱柱形设计,所述调节旋钮的边缘处开设有凹形槽。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头、调节套以及滑接块的厚度与支撑板的厚度相同,所述连接头的下端至滑接块的上端的距离与支撑板的内部开设的滑动槽的长度相同。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1、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使用角度的移动通讯设备,通过设计精妙,采用微调节结构与粗调节结构的结合,通过转动以及,以调节与的伸出长度,本技术在使用时调节倾斜角度非常便捷,避免使用时,角度调节需要手持调节角度,使得设备使用不便捷的问题。2、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使用角度的移动通讯设备,通过采用夹持条、滑动槽板、以及弹簧的连接设置,可以实现将移动通讯设备夹持在本技术上,避免设备使用还需手持,使得设备使用较为不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夹持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微调节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粗调节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夹持结构;11、夹持板;12、夹持条;13、滑动槽板;14、弹簧;15、一号连接块;16、二号连接块;2、微调节结构;21、支撑板;22、调节旋钮;23、调节轴;24、一号齿轮;25、二号齿轮;26、传动轴;27、固定轴套;28、一号伞齿轮;29、二号伞齿轮;210、一号调节丝杆;211、支撑脚;3、粗调节结构;31、连接头;32、滑接块;33、调节套;34、二号调节丝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使用角度的移动通讯设备,包括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结构1的一侧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微调节结构2,夹持结构1与微调节结构2相同的一侧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粗调节结构3,粗调节结构3远离夹持结构1的一端与微调节结构2的下端滑动连接。夹持结构1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条12与滑动槽板13,夹持条12的下端与滑动槽板13的上端滑动连接,夹持条12用于调整夹持距离。微调节结构2的内部设置有一号调节丝杆210,一号调节丝杆210的外部啮合设置有支撑脚211。粗调节结构3的内部设置有二号调节丝杆34,二号调节丝杆34的外侧啮合设置有调节套33。实施例2如图2-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夹持结构1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板11,夹持板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槽板13,滑动槽板13的内部滑动连接且紧密配合设置有夹持条12,夹持条12的数量为两个,该设计起到本技术可根据移动通讯设备的大小以及还可固定的距离的不同,以对其进行调整,滑动槽板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4,弹簧14远离滑动槽板13的一端与夹持板11的内部的下端固定连接,夹持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块16,夹持板11与二号连接块16相同的一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块15。微调节结构2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21,支撑板21的内部的上端的两侧通过轴承与调节轴23的两端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使用角度的移动通讯设备,包括夹持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1)的一侧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微调节结构(2),所述夹持结构(1)与微调节结构(2)相同的一侧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粗调节结构(3),所述粗调节结构(3)远离夹持结构(1)的一端与微调节结构(2)的下端滑动连接;/n所述夹持结构(1)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条(12)与滑动槽板(13),所述夹持条(12)的下端与滑动槽板(13)的上端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条(12)用于调整夹持距离;/n所述微调节结构(2)的内部设置有一号调节丝杆(210),所述一号调节丝杆(210)的外部啮合设置有支撑脚(211);/n所述粗调节结构(3)的内部设置有二号调节丝杆(34),所述二号调节丝杆(34)的外侧啮合设置有调节套(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使用角度的移动通讯设备,包括夹持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1)的一侧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微调节结构(2),所述夹持结构(1)与微调节结构(2)相同的一侧的下端活动连接有粗调节结构(3),所述粗调节结构(3)远离夹持结构(1)的一端与微调节结构(2)的下端滑动连接;
所述夹持结构(1)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条(12)与滑动槽板(13),所述夹持条(12)的下端与滑动槽板(13)的上端滑动连接,所述夹持条(12)用于调整夹持距离;
所述微调节结构(2)的内部设置有一号调节丝杆(210),所述一号调节丝杆(210)的外部啮合设置有支撑脚(211);
所述粗调节结构(3)的内部设置有二号调节丝杆(34),所述二号调节丝杆(34)的外侧啮合设置有调节套(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使用角度的移动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1)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板(11),所述夹持板(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槽板(13),所述滑动槽板(13)的内部滑动连接且紧密配合设置有夹持条(12),所述夹持条(1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滑动槽板(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远离滑动槽板(13)的一端与夹持板(11)的内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块(16),所述夹持板(11)与二号连接块(16)相同的一侧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接块(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使用角度的移动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节结构(2)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的内部的上端的两侧通过轴承与调节轴(23)的两端活动连接,所述调节轴(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22),所述调节轴(2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号齿轮(24),所述一号齿轮(24)啮合设置有二号齿轮(25),所述二号齿轮(25)的内部贯穿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6),所述传动轴(2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号伞齿轮(28),所述传动轴(26)的外侧的两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固定轴套(27),所述固定轴套(27)的下端通过螺栓与支撑板(21)的内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莫莫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