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95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6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该电路包括:串联在低压直流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共模电感单元;串联在共模电感单元、低压直流的输出端之间的差模电感单元;一端与低压直流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低压直流的负极连接且至少包括一个电容的差模电容单元;共模电容单元,包括:第一共模电容单元和第二共模电容单元;第一共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低压直流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接地;第二共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低压直流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不仅能够将通过低压电源线传导到低压电池的电磁干扰进行抑制,还可抑制新能源汽车上其他低压部件在对应频率范围产生的干扰,提高了电机控制器抗干扰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
本技术涉及滤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
技术介绍
近年来,新能源电动汽车上的电子电器产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其中的电机控制器属于高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在工作时对外进行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会对供电的低压电池进行电磁干扰,进而影响其他共电源的电子设备和装置。同时其他共电源的电子设备和装置产生的电磁干扰也会通过低压电池污染电机控制器,对电机控制器产生不良影响,进而降低了整车电气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因此,如何在低压直流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添加设置一个可靠的滤波电路是本技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不仅能够将通过低压电源线传导到低压电池的电磁干扰进行抑制,还可抑制新能源汽车上其他低压部件在对应频率范围产生的干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包括:共模电感单元,所述共模电感单元串联在低压直流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共模电感单元用于衰减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入端传导共模干扰产生的高频共模干扰电流;差模电感单元,所述差模电感单元串联在所述共模电感单元、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出端之间,所述差模电感单元用于衰减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入端传导共模干扰产生的高频差模干扰电流;差模电容单元,所述差模电容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电容且所述差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正极连接,所述差模电容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负极连接,所述差模电容单元用于滤除高频差模干扰电流;共模电容单元,包括第一共模电容单元和第二共模电容单元;所述第一共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共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共模电容单元用于滤除高频共模干扰电流。优选地,在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中,所述共模电感单元包括:电感L1和电感L2;所述电感L1串联在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电感L2串联在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电感L1的绕组、所述电感L2的绕组均绕制在同一线芯上且绕制的圈数、导线直径相等、绕向相反。更优选地,在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中,所述差模电感单元包括:电感L3和电感L4;所述电感L3串联在所述电感L1、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电感L4串联在所述电感L2、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出端之间。优选地,在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中,所述差模电容单元包括电容X1;所述电容X1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X1设置在所述共模电感单元、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入端之间。优选地,在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中,所述差模电容单元还包括电容X2;所述电容X2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X2设置在所述共模电感单元、所述差模电感单元之间。优选地,在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中,所述差模电容单元还包括电容X3;所述电容X3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X3设置在所述差模电感单元、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出端之间。优选地,在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中,所述第一共模电容单元包括:第三共模电容单元、第四共模电容单元和第五共模电容单元,所述第二共模电容单元包括:第六共模电容单元、第七共模电容单元和第八共模电容单元;所述第三共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六共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共模电容单元、所述第六共模电容单元均设置在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入端、所述差模电感单元之间;所述第四共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共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共模电容单元、所述第七共模电容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差模电感单元、所述共模电感单元之间;所述第五共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共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共模电容单元、所述第八共模电容单元均设置在所述差模电感单元、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出端之间。优选地,在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中,所述第三共模电容单元包括:电容Y1、电容Y2和电容Y3,所述第六共模电容单元包括:电容Y4、电容Y5和电容Y6;所述电容Y1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Y2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Y3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Y4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Y5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Y6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优选地,在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中,所述第四共模电容单元包括电容Y7,所述第七共模电容单元包括电容Y8,所述第五共模电容单元包括:电容Y9和电容Y10,所述第八共模电容单元包括:电容Y11和电容Y12;所述电容Y7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Y8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Y9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Y10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Y11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Y12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更优选地,在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中,所述电容Y1和所述电容Y4、所述电容Y2和所述电容Y5、所述电容Y3和所述电容Y6、所述电容Y7和所述电容Y8、所述电容Y9和所述电容Y11、所述电容Y10和所述电容Y12的电容值两两相等且型号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通过所述共模电感单元来衰减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入端传导共模干扰产生的高频共模干扰电流,所述差模电感电源来衰减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入端传导共模干扰产生的高频差模干扰电流,所述差模电容单元来滤除高频差模干扰电流,通过所述共模电容单元来滤除高频共模干扰电流,不仅能够抑制因控制器产生的电磁干扰通过低压电源线传导到低压电池,还可以抑制新能源汽车上其他低压部件产生的对应频率范围的传导发射干扰,避免电机控制器受到干扰,提高电机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的方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共模电感单元,所述共模电感单元串联在低压直流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共模电感单元用于衰减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入端传导共模干扰产生的高频共模干扰电流;/n差模电感单元,所述差模电感单元串联在所述共模电感单元、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出端之间,所述差模电感单元用于衰减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入端传导共模干扰产生的高频差模干扰电流;/n差模电容单元,所述差模电容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电容且所述差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正极连接,所述差模电容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负极连接,所述差模电容单元用于滤除高频差模干扰电流;/n共模电容单元,包括第一共模电容单元和第二共模电容单元;所述第一共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共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共模电容单元用于滤除高频共模干扰电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共模电感单元,所述共模电感单元串联在低压直流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共模电感单元用于衰减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入端传导共模干扰产生的高频共模干扰电流;
差模电感单元,所述差模电感单元串联在所述共模电感单元、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出端之间,所述差模电感单元用于衰减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入端传导共模干扰产生的高频差模干扰电流;
差模电容单元,所述差模电容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电容且所述差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正极连接,所述差模电容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负极连接,所述差模电容单元用于滤除高频差模干扰电流;
共模电容单元,包括第一共模电容单元和第二共模电容单元;所述第一共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正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共模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的负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共模电容单元用于滤除高频共模干扰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单元包括:电感L1和电感L2;
所述电感L1串联在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电感L2串联在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电感L1的绕组、所述电感L2的绕组均绕制在同一线芯上且绕制的圈数、导线直径相等、绕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模电感单元包括:电感L3和电感L4;
所述电感L3串联在所述电感L1、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电感L4串联在所述电感L2、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出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模电容单元包括电容X1;
所述电容X1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X1设置在所述共模电感单元、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入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模电容单元还包括电容X2;
所述电容X2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X2设置在所述共模电感单元、所述差模电感单元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模电容单元还包括电容X3;
所述电容X3的一端与所述低压直流正极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低压直流负极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X3设置在所述差模电感单元、所述低压直流的输出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压直流输入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模电容单元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贡武葛三元梁校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威腾电动汽车驱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