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连接组件及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980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6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测试连接组件及测试装置。其中测试连接组件包括座体,正极插接端和负极插接端,座体上设置有与测试组件电连接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正极插接端一端与负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凸设于座体侧部并能与待检测组件的正极插套可拆卸电连接;负极插接端包括均凸设于座体侧部的第一插套和第二插套,第一插套与正电极电连接,第二插套能相对于第一插套移动,当第二插套位于靠近第一插套的连接位时,待检测组件的负极插套能与第一插套电连接,当第二插套移动至远离第一插套的插接位时,负极插套能与负极插接端选择性插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待检测组件的检测便捷,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检测准确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试连接组件及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试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测试连接组件及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光伏组件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光伏组件的功率与EL合格,需要对每块光伏组件进行检测。目前是将光伏组件的连接器的正极插套和负极插套与测试组件相连,通过测试组件与连接器电性导通,实现对光伏组件的检测。现有技术中,测试组件和光伏组件的连接器结构相同,均采用鼓簧连接器,由于光伏组件的检测采用流水线生产,测试组件与不同的光伏组件连接器会经过多次插拔。由于测试组件的负极插接端的鼓簧使用寿命有限,测试组件的负极插接端易出现接触疲劳,产生形变,导致接触电阻明显上升,影响测试功率的准确性;当出现上述问题时只能通过更换测试组件来解决,既影响了产能,又增加了使用成本。所以,亟需一种测试连接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连接组件及测试装置,检测便捷,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检测准确性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测试连接组件,包括:座体,其上设置有与测试组件电连接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正极插接端,一端与所述负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凸设于所述座体侧部并能与待检测组件的正极插套可拆卸电连接;负极插接端,包括均凸设于所述座体侧部第一插套和第二插套,所述第一插套与所述正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插套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插套移动,当所述第二插套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插套的连接位时,所述待检测组件的负极插套能与所述第一插套电连接,当所述第二插套移动至远离所述第一插套的插接位时,所述负极插套能与所述负极插接端选择性插拔。作为一种测试连接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负极插接端包括卡扣,所述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插套连接,所述座体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卡扣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以带动所述第二插套在所述连接位和所述插接位之间移动。作为一种测试连接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扣远离所述第二插套的一端凸设于所述座体。作为一种测试连接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负极插接端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插套连接,所述弹性件能驱动所述第二插套由所述连接位向所述插接位移动。作为一种测试连接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扣上设置有卡接耳,所述座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连通的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当所述第二插套位于所述连接位时,所述卡接耳与所述第一卡接槽卡接;当所述第二插套位于所述插接位时,所述卡接耳与所述第二卡接槽卡接。作为一种测试连接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卡接槽靠近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入口处设置有倒角。作为一种测试连接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卡接耳设置有卡接面和导向斜面,所述卡接面能与所述第一卡接槽或所述第二卡接槽抵接,所述导向斜面能与所述倒角配合。作为一种测试连接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负电极与所述正极插接端之间设置有线缆,以电连接所述负电极与所述正极插接端,和/或所述正电极与所述第一插套之间设置有所述线缆,以电连接所述正电极与所述第一插套。作为一种测试连接组件的优选方案,所述座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测试台卡接。一种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台、设置于所述测试台上的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测试连接组件和与所述测试连接组件电连接的测试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座体,并将座体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与测试组件电连接,测试时只需将待检测组件与座体上的正极插接端和负极插接端连接即可,检测更加便捷;同时,将负极插接端设置为可相对移动的第一插套和第二插套,在第二插套移动至插接位时,负极插套能相对于负极插接端插入或拔出,插入或拔出过程中负极插接端不会与负极插套产生摩擦,大大延长了负极插接端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还有效地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测试连接组件、正极插套和负极插套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A-A处剖视图;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中:110、正极插套;120、负极插套;1、座体;11、正电极;12、负电极;13、滑槽;14、第一卡接槽;15、第二卡接槽;16、倒角;17、安装槽;2、正极插接端;31、第一插套;32、第二插套;33、卡扣;34、弹性件;35、卡接耳;351、卡接面;352、导向斜面;4、线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测试装置的测试连接组件,该装置包括座体1,正极插接端2和负极插接端,座体1上设置有与测试组件电连接的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正极插接端2一端与负电极12电连接,另一端凸设于座体1侧部并能与待检测组件的正极插套110可拆卸电连接;负极插接端包括均凸设于座体1侧部第一插套31和第二插套32,第一插套31与正电极11电连接,第二插套32能相对于第一插套31移动,当第二插套32位于靠近第一插套31的连接位时,待检测组件的负极插套120能与第一插套31电连接,当第二插套32移动至远离第一插套31的插接位时,负极插套120能与负极插接端选择性插拔。通过设置座体1,并将座体1的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与测试组件电连接,使得测试时只需将待检测组件与座体1上的正极插接端2和负极插接端连接即可,检测更加便捷;同时,将负极插接端设置为可相对移动的第一插套31和第二插套32,在第二插套32移动至插接位时,负极插套120能相对于负极插接端插入或拔出,插入或拔出过程中负极插接端不会与负极插套120产生摩擦,大大延长了负极插接端的使用寿命,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还有效地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正极插接端2的特性,其设置为实心不锈钢结构,测试时直接与待检测组件的正极插套110即可实现测试,多测插拔也不会对正极插接端2造成磨损。为实现正极插接端2和负电极12之间、第一插套31和正电极11之间的电连接,负电极12与正极插接端2之间,正电极11与第一插套31之间均设置有线缆4。可选地,为保证导通性,负电极12和正电极11均由紫铜材质制成,且负电极12、正极插接端2、正电极11和第一插套31与线缆4之间均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试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座体(1),其上设置有与测试组件电连接的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n正极插接端(2),一端与所述负电极(12)电连接,另一端凸设于所述座体(1)侧部并能与待检测组件的正极插套(110)可拆卸电连接;/n负极插接端,包括均凸设于所述座体(1)侧部的第一插套(31)和第二插套(32),所述第一插套(31)与所述正电极(11)电连接,所述第二插套(32)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插套(31)移动,当所述第二插套(32)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插套(31)的连接位时,所述待检测组件的负极插套(120)能与所述第一插套(31)电连接,当所述第二插套(32)移动至远离所述第一插套(31)的插接位时,所述负极插套(120)能与所述负极插接端选择性插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1),其上设置有与测试组件电连接的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
正极插接端(2),一端与所述负电极(12)电连接,另一端凸设于所述座体(1)侧部并能与待检测组件的正极插套(110)可拆卸电连接;
负极插接端,包括均凸设于所述座体(1)侧部的第一插套(31)和第二插套(32),所述第一插套(31)与所述正电极(11)电连接,所述第二插套(32)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插套(31)移动,当所述第二插套(32)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插套(31)的连接位时,所述待检测组件的负极插套(120)能与所述第一插套(31)电连接,当所述第二插套(32)移动至远离所述第一插套(31)的插接位时,所述负极插套(120)能与所述负极插接端选择性插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插接端还包括卡扣(33),所述卡扣(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插套(32)连接,所述座体(1)上设置有滑槽(13),所述卡扣(33)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13)内,以带动所述第二插套(32)在所述连接位和所述插接位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33)远离所述第二插套(32)的一端凸设于所述座体(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插接端还包括弹性件(34),所述弹性件(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插套(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插套(32)连接,所述弹性件(34)能驱动所述第二插套(32)由所述连接位向所述插接位移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