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传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962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烟雾传感装置,包括:外壳,内部形成烟雾腔,烟雾腔内设有光学陷阱;气流通道,贯穿外壳侧壁,以供外部气体进出烟雾腔;发射部件,为贴片式结构,设于烟雾腔,用于发射探测光线;导光组件,设于烟雾腔,并覆设于发射部件,以调整探测光线的传播方向;接收部件,为贴片式结构,设于烟雾腔,用于接收烟雾腔中被外部气体折射的探测光线;电连接板,设置于外壳,并分别与发射部件和接收部件相连,用于为发射部件供电,并将接收部件生成的光电流向外导出。本申请将发射部件和接收部件设置为贴片式结构,由于贴片式结构具有高亮度、反应快、防震、节能、高解析度、耐震的优势,使得烟雾传感装置满足车规级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雾传感装置
本技术涉及感应监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烟雾传感装置。
技术介绍
火灾容易发生在通风不畅的环境中,而设置烟雾传感器可以有效预警火灾,及时提醒人员逃离及做出预防应急措施,减少火灾发生机率,减少生命安全及其财产损失。烟雾传感装置应用广泛,其结构主要包括检测室及设于检测室内的发光部件和受光部件。在正常情况下,受光部件接收到发光部件发出的光线强度很小,因而不产生光电流,进而不会触发警报;在发生火灾时,当外部空气中的烟雾进入检测室时,由于烟雾颗粒的作用,发光器件发射的大部分光线产生漫射并被受光部件接收,因此改变受光部件的阻抗产生光电流,从而将烟雾信号转变为光电信号,进而控制器根据收到的光电信号发出警信号。然而,现有的烟雾传感装置均使用插接式的发光部件和受光部件,发光部件和受光部件为普通二极管,因此目前的烟雾传感装置均为非车规级烟雾传感器,无法满足车规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满足车规级器件的发光部件和受光部件,进而提高烟雾传感装置的安全指数,以使烟雾传感装置达到汽车领域的安全要求。一种烟雾传感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形成烟雾腔,所述烟雾腔内设有光学陷阱;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贯穿所述外壳侧壁,以供外部气体进出所述烟雾腔;发射部件,所述发射部件为贴片式结构,设于所述烟雾腔,用于发射探测光线;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设于所述烟雾腔,并覆设于所述发射部件,以调整所述探测光线的传播方向;接收部件,所述接收部件为贴片式结构,设于所述烟雾腔,用于接收所述烟雾腔中被所述外部气体折射的所述探测光线;电连接板,所述电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并分别与所述发射部件和所述接收部件相连,用于为所述发射部件供电,并将所述接收部件生成的光电流向外导出。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板与所述外壳在所述烟雾腔内形成连通的发射腔和接收腔;所述发射部件位于所述发射腔内并贴设于所述电连接板,所述接收部件位于所述接收腔内并贴设于所述电连接板。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组件包括:折射部,所述折射部包括接收面和折射面,所述接收面覆设于所述发射部件,用于接收所述探测光线,所述折射面覆设于所述接收面,用于折射所述探测光线;准直部,所述准直部设于所述折射部的一侧,用于调整折射后的所述探测光线的平行度。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共同形成所述烟雾腔,所述电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雾传感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由所述第二壳体向所述第一壳体延伸,形成用于卡接所述导光组件的插槽。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雾传感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配合连接以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导光组件的容置腔。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设于所述电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形成用于容置所述电连接板的密封腔。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三壳体设有第三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和所述第三进气孔位置相对从而形成所述气流通道。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外翻部和第三外翻部;其中,所述第一外翻部由所述第二进气孔处向所述第三壳体延伸,所述第三外翻部由所述第三进气孔向所述第二壳体延伸。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雾传感装置还包括聚光部件,所述聚光部件覆设于所述接收部件,用于将被所述外部气体折射的所述探测光线导入所述接收部件。优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陷阱有多个,设于所述导光组件的周围。上述烟雾传感装置中,将发射部件和接收部件设置为贴片式结构,由于贴片式结构具有高亮度、反应快、防震、节能、高解析度、耐震的优势,以使烟雾传感装置达到汽车领域的安全要求,进而使得烟雾传感装置满足车规级需求。同时,由于通过导光组件调整发射部件发出的探测光线的传播方向,便于贴片式的发射部件和接收部件的安装,无需考虑发射部件和接收部件的安装角度,保证在正常情况下探测光线大部分进入到光学陷阱内部,不会被接收部件接收,而火灾情况下探测光线则能够被接收部件接收,大部分探测光线进入接收部件,保证接收部件报警准确率,进而提高烟雾装置的可靠性。对于本申请的各种具体结构及其作用与效果,将在下面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烟雾传感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烟雾传感装置的组装图;图3为图2中第一部分A沿M-M剖面的剖视图;图4为图2中第二部分B沿M-M剖面的剖视图;图5为图2中第三部分C沿M-M剖面的剖视图;图6为图2中第四部分D沿M-M剖面的剖视图;图7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烟雾传感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外部空气中不含有烟雾颗粒;图8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烟雾传感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外部空气中包含有烟雾颗粒;图9为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仰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中,100-外壳;110-第一壳体;111-卡槽;120-第二壳体;121-发射腔;122-接收腔;130-第三壳体;131-卡爪;140-密封结构;141-第一外翻部;142-第三外翻部;200-气流通道;210-第一进气孔;220-第二进气孔;230-第三进气孔;300-发射部件;400-导光组件;410-折射部;411-接收面;412-折射面;420-准直部;500-接收部件;600-电连接板;610-通孔;700-第一固定部件;800-第二固定部件;900-聚光部件;1000-光学陷阱;1010-第一陷阱;1020-第二陷阱;1030-第三陷阱;1040-第四陷阱;1050-第五陷阱;1060-第六陷阱;1070-第七陷阱;1100-供电连接部件;1200-屏蔽罩;1300-连接螺栓;1400-降噪筋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雾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形成烟雾腔,所述烟雾腔内设有光学陷阱;/n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贯穿所述外壳侧壁,以供外部气体进出所述烟雾腔;/n发射部件,所述发射部件为贴片式结构,设于所述烟雾腔,用于发射探测光线;/n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设于所述烟雾腔,并覆设于所述发射部件,以调整所述探测光线的传播方向;/n接收部件,所述接收部件为贴片式结构,设于所述烟雾腔,用于接收所述烟雾腔中被所述外部气体折射的所述探测光线;/n电连接板,所述电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并分别与所述发射部件和所述接收部件相连,用于为所述发射部件供电,并将所述接收部件生成的光电流向外导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雾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形成烟雾腔,所述烟雾腔内设有光学陷阱;
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贯穿所述外壳侧壁,以供外部气体进出所述烟雾腔;
发射部件,所述发射部件为贴片式结构,设于所述烟雾腔,用于发射探测光线;
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设于所述烟雾腔,并覆设于所述发射部件,以调整所述探测光线的传播方向;
接收部件,所述接收部件为贴片式结构,设于所述烟雾腔,用于接收所述烟雾腔中被所述外部气体折射的所述探测光线;
电连接板,所述电连接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并分别与所述发射部件和所述接收部件相连,用于为所述发射部件供电,并将所述接收部件生成的光电流向外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板与所述外壳在所述烟雾腔内形成连通的发射腔和接收腔;所述发射部件位于所述发射腔内并贴设于所述电连接板,所述接收部件位于所述接收腔内并贴设于所述电连接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
折射部,所述折射部包括接收面和折射面,所述接收面覆设于所述发射部件,用于接收所述探测光线,所述折射面覆设于所述接收面,用于折射所述探测光线;
准直部,所述准直部设于所述折射部的一侧,用于调整折射后的所述探测光线的平行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共同形成所述烟雾腔,所述电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刘秀华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哲弗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