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膜机组用均液装置及蒸发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929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膜机组用均液装置及蒸发器。所述均液装置包括与蒸发器进液口连通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沿着纵向延伸,冷媒入射的方向为径向,所述喷淋管沿着径向的底端为喷淋管的第一纵线,第一纵线两侧分布有若干用于冷媒喷出的若干个喷淋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均液装置使得冷媒尽可能均匀地传递到布液器上,再通过布液器上的布液孔流到换热管上,使得冷媒充分地换热以提高整体换热性能,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膜机组用均液装置及蒸发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均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降膜机组用均液装置及蒸发器。
技术介绍
通过将冷媒自降膜蒸发器加进液口加入,冷媒液体经分布及成膜装置,均匀分配到各换热管上,在重力和真空诱导及气流的作用下,成均匀膜状自上而下流动。流动过程中,液体被壳程加热介质加热汽化,产生的蒸汽与液相共同进入蒸发器的分离室,汽液经充分分离,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单效操作)或进入下一效蒸发器作为加热介质,从而实现多效操作,液相则由分离室排出。在降膜机组运行过程中,冷媒以液体状态自压缩机进入蒸发器筒体内部,由于自身的重力和较大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换热管上会使换热管造成一定的损伤且大范围降低换热效果,从而不能满足换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降膜机组用均液装置,均液装置使冷媒能够均匀地作用在换热管上,降低冷媒对换热管的损伤,更充分有效地与换热管接触达到换热的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有该均液装置的蒸发器。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降膜机组用均液装置,所述均液装置包括与蒸发器进液口连通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沿着纵向延伸,冷媒入射的方向为径向,所述喷淋管沿着径向的底端为喷淋管的第一纵线,第一纵线两侧分布有若干用于冷媒喷出的若干个喷淋孔。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喷淋管的横向中心线的上方为喷淋管上侧,所述喷淋管的横向中心线下方为喷淋管的下侧,若干个所述喷淋孔分布于所述喷淋管下侧。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若干个所述喷淋孔在第一纵线两侧均匀分布成若干列。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若干个所述喷淋孔在第一纵线的每侧分布有两列,靠近第一纵线的两列喷淋孔为第一喷淋孔,远离第一纵线的两列喷淋孔为第二喷淋孔。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两列所述第一喷淋孔与喷淋管圆心形成的圆心角为60°;两列所述第二喷淋孔与喷淋管圆心形成的圆心角为120°。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喷淋孔为椭圆形孔,所述喷淋孔形成的椭圆形孔长轴沿着纵向延伸。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喷淋管在与蒸发器进液口相对位置设置有封闭段。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喷淋孔为毛细管椭圆孔;和/或所述喷淋管两端设置有封板。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技术蒸发器,包括蒸发器筒体、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筒体上的蒸发器进液口、与蒸发器进液口连通的均液装置,设置于所述均液装置下方的布液器以及位于布液器下方的换热管。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布液器底壁上分布有若干用于冷媒通过的布液孔。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均液装置,使得冷媒进入筒体内部后,首先作用在均液装置的喷淋管上,通过喷淋管的冷媒均匀地传递到位于喷淋管下方的布液器上;(2)本技术的均液装置中通过喷淋孔的设置,使得冷媒在喷淋管中实现雾化,在重力和真空诱导及气流的作用下,成均匀膜状自上而下流动;(3)本技术的均液装置使蒸发器充分地换热以提高整体换热性能,降低成本;(4)本技术的均液装置以及布液器结构紧凑,制作安装方便,加工成本低的节能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蒸发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均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均液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均液装置一种具体应用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均液装置的喷淋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蒸发器,该蒸发器中采用了均液装置1。蒸发器的结构包括蒸发器筒体2、设置于蒸发器筒体2上的蒸发器进液口3、与蒸发器进液口3连通的均液装置1、设置于均液装置1下方的布液器4以及位于布液器4下方的换热管5,蒸发器进液口3为在蒸发器筒体2上开设的一个导入冷媒的端口,利用压缩机高压排气,把压缩机内的冷媒液体连续接入蒸发器进液管内,经过进液管的出口(即蒸发器进液口3)导入蒸发器。在本实施例中,冷媒流动的方向(进入蒸发器内的方向)为径向,图1中Z轴延伸的方向,换热管5延伸的方向为纵向,图1中Y轴延伸的方向,图1中X轴延伸的方向为横向。来自蒸发器进液口3的冷媒,经过布液器4后与换热管5换热,由于液态冷媒具有重力以及自蒸发器进液口流出的冲击力,自布液器4流出的冷媒与换热管5的碰撞对换热管5造成一定的损伤,为了降低换热管5的物理损伤以及提高换热效果,本实施例中在布液器4与蒸发器进液口3之间设置有均液装置1,均液装置1的延伸方向与换热管5的延伸方向相同,蒸发器进液口3与均液装置1连通,均液装置1位于布液器4上方,自蒸发器进液口3流出的冷媒首先经过均液装置1,随后经过均液装置1流出的冷媒,在进入布液器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均液装置1包括与蒸发器进液口3连通的喷淋管10,喷淋管10沿着纵向延伸,喷淋管10沿着径向的底端为喷淋管10的第一纵线S1,该第一纵线为喷淋管10底端与水平面(X-Y轴平面)之间形成的切线,也是喷淋管10结构在蒸发器结构中的最低位置。为了避免冷媒直射进入布液器4,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纵线S1两侧分布有若干用于冷媒喷出的若干个喷淋孔101,为了更好地描述喷淋孔的具体位置,本实施例中,喷淋管10的截面(X-Z轴平面形成)的横向中心线O1的上方为喷淋管10的上侧,横向中心线O1下方为喷淋管10的下侧,若干个喷淋孔101分布于喷淋管10下侧。若干个喷淋孔101在第一纵线S1两侧均匀分布成若干列,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列由沿着纵向分布的喷淋孔101形成,每列喷淋孔101与第一纵线S1平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纵线S1两侧分别形成了两列对称分布的喷淋孔101,如图3所示,在第一纵线S1两侧的靠近第一纵线S1的两列若干个喷淋孔101为第一喷淋孔102,在喷淋管10的截面形成的圆周上,位于第一纵线S1两侧的第一喷淋孔102与圆周的圆心O形成的圆心角α优选为60°,远离第一纵线S1两侧的两列喷淋孔为第二喷淋孔103,位于第一纵线S1两侧的第二喷淋孔103与圆周的圆心O形成的圆心角β优选为120°。本技术在在60°和120°的位置开设的两列喷淋孔,解决了在蒸发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喷淋管10里在60°的喷淋孔处会形成一定液位,冷媒来不及传到下面的布液器4上的问题,此时冷媒通过120°的喷淋孔(第二喷淋孔103)流到位于均液装置1下方的布液器上,可以减少喷淋管10里的冷媒的液量,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冷媒与换热管5进行换热。本实施例中,在喷淋管10上方开设有4个圆孔,圆孔可以开设于喷淋管10顶端的任意位置,当蒸发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换热导致喷淋管10中出现微量的汽态冷媒,可直接通过顶部的圆孔传导出去进入蒸发器筒体2传到出口处。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喷淋孔101的形状采用椭圆形通孔(椭圆孔),椭圆形的喷淋孔101可以降低冷媒进入布液器的冲击力。在本实施中,第一喷淋孔102以及第二喷淋孔103的椭圆孔长轴方向均沿着纵向延伸,即长轴延伸方向与第一纵线S1平行,如图4所示,本实施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膜机组用均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液装置(1)包括与蒸发器进液口连通的喷淋管(10),所述喷淋管(10)沿着纵向延伸,冷媒入射的方向为径向,所述喷淋管(10)沿着径向的底端为喷淋管的第一纵线(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膜机组用均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液装置(1)包括与蒸发器进液口连通的喷淋管(10),所述喷淋管(10)沿着纵向延伸,冷媒入射的方向为径向,所述喷淋管(10)沿着径向的底端为喷淋管的第一纵线(S1),第一纵线(S1)两侧分布有若干用于冷媒喷出的若干个喷淋孔(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机组用均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10)的横向中心线(O1)的上方为喷淋管(10)上侧,所述喷淋管(10)的横向中心线(O1)下方为喷淋管的下侧,若干个所述喷淋孔(101)分布于所述喷淋管(10)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膜机组用均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喷淋孔(101)在第一纵线(S1)两侧均匀分布成若干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膜机组用均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喷淋孔(101)在第一纵线(S1)的每侧分布有两列,靠近第一纵线(S1)的两列喷淋孔为第一喷淋孔(102),远离第一纵线(S1)的两列喷淋孔为第二喷淋孔(1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膜机组用均液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清华孙青如桂林松夏明其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恒标斯瑞冷冻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