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15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的顶部上表面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至少两个上火盖体,各个上火盖体凸出于火盖本体的顶部上表面,相邻上火盖体之间、在邻近内端的部位具有用于导流溢液和/或导引二次空气的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在火盖本体上具有至少两个凸出于火盖本体上表面的上火盖体,各个上火盖体的火孔自上而下总体呈阶梯状分布,下排火孔位于上排火孔的根部位置,对于火盖出现较大压力或者较大一次空气流速时,增强燃烧器的稳焰效果,而在邻近内端的部位具有用于导流溢液和/或导引二次空气的凹槽,可避免溢液的影响也可以加快二次空气的补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本技术涉及家用厨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
技术介绍
现有的灶具燃烧器,为了获得较好的燃烧效率,大多增加了稳焰功能。如公告号为CN2842216Y的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燃气灶燃烧器用锥形火火盖》以及公告号为CN202149492U的技术专利的公开的《一种燃烧器火盖》,上述公开的这种单火孔燃烧方式,仍然存在燃烧后火焰容易跳动、燃烧区域不稳定的缺陷。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很多具有稳焰功能的外火盖结构,如专利号为ZL200920112857.7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燃烧灶外环火盖》(授权公告号为CN201377835Y),该专利中在外火盖外侧立面上开设有稳焰孔,稳焰孔位于外环火孔下方且与外环火孔交替排列,稳焰孔里端与火盖的燃气通道连通,由于稳焰孔的设置使得燃烧效率大大提高,可以减少室内一氧化碳的排放。虽然改进后的结构取得了不错的技术效果,但还存在不足:稳焰效果没有达到最佳状态,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燃烧稳定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的顶部上表面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至少两个上火盖体,各个上火盖体凸出于火盖本体的顶部上表面,并且相邻上火盖体之间、在邻近内端的部位具有用于导流溢液和/或导引二次空气的凹槽。进一步地,各个所述上火盖体包括有远离所述凹槽的外侧壁、邻近各自对应的凹槽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其中第一内侧壁和/或第二内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内火孔,所述外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外火孔。外火孔和内火孔可以独立地由外环燃气通道和内环燃气通道分别独立控制,以方便用户独立地控制当外火孔关闭时,内火孔可以用于小锅的加热。进一步地,仅有所述第一内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内火孔,各个内火孔自下而上呈逐渐由低到高的阶梯状。其中,整个燃烧器火盖的整体内火孔的火焰呈现由下而上,由外及里的阶梯分布,下排火孔位于上排火孔的根部位置,对于火盖出现较大压力或者较大一次空气流速时,增强燃烧器的稳焰效果,减少脱火发生,且各个内火孔所在的第一内侧壁的布置存在不同火孔深度,火孔深度较大的火孔加大了空气流动阻力,在压力大时或者一次空气流速大时能够避免此类火孔脱火,进而维持其余火孔的正常燃烧。为了防止溢液堵塞上火盖体,优选地,各个所述上火盖体的顶端具有导引坡,所述导引坡由高到低逐渐向所述第二内侧壁倾斜。各个上火盖体的顶端具有导引坡,并且导引坡由高到低逐渐向第二内侧壁倾斜,可以让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溢液更倾向于流向没有设置火孔的第二内侧壁的一面,另外,各个上火盖体的设置还可以作为“锅支架”用于锅具的支承。为了实现火盖本体在径向方向上能更均匀地加热锅底,优选地,所述火盖本体还包括有由所述顶部的外侧边缘向下延伸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至少两个出火孔,所述出火孔中具有与各个上火盖体的内火孔和/或外火孔相贯通的点火孔。火盖本体的出火孔中包含有点火孔,各个点火孔与上火盖体的内火孔和/或外火孔相贯通,这样能实现快速地在点火孔被点燃的状态下,能快速地传火至各个上火盖体,实现点火的快速。为了实现点燃出火孔的同时点火孔也被点燃,优选地,所述点火孔与各自对应的上火盖体的内火孔和/或外火孔通过条形缝相贯通。点火孔通过与上火盖体的内火孔和/或外火孔相贯通的条形缝进行传火,具有传火快的特点。为了实现各个上火盖体的内火孔的稳焰,优选地,所述上火盖体之第一内侧壁上上开设有稳焰槽,所述稳焰槽与条形缝相交。首先,稳焰槽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内侧壁上的内火孔具有更好地稳焰效果,其次,条形缝与稳焰槽相交,可以加快传火速度至第一内侧壁。为了避免存留在凹槽中的溢液可能会堵塞上火盖体之第一内侧壁上的内火孔,优选地,所述上火盖体之第一内侧壁上的内火孔以及外侧壁上的外火孔所在中心线均为倾斜向上设置。内火孔和外火孔的中心线均为向上倾斜设置。进一步地,各个所述上火盖体呈上小下大的锥体状。各个上火盖体呈上小下大的锥体状,能够使得上火盖的火孔自上而下总体呈阶梯状分布,下排火孔位于上排火孔的根部位置,对于火盖出现较大压力或者较大一次空气流速时,增强燃烧器的稳焰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在火盖本体上具有至少两个凸出于火盖本体上表面的上火盖体,各个上火盖体的火孔自上而下总体呈阶梯状分布,下排火孔位于上排火孔的根部位置,对于火盖出现较大压力或者较大一次空气流速时,增强燃烧器的稳焰效果,另外相邻上火盖体之间、在邻近内端的部位具有用于导流溢液和/或导引二次空气的凹槽,一方面可以避免溢液对于各个火盖本体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加快二次空气的补充,可以更促进各个火盖本体的充分燃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图3为图1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图4为图1又一个角度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1,火盖本体1的顶部上表面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至少两个上火盖体2,各个上火盖体2凸出于火盖本体1的顶部上表面,并且相邻上火盖体2之间、在邻近内端的部位具有用于导流溢液和/或导引二次空气的凹槽11。该燃烧器火盖在火盖本体1上具有至少两个凸出于火盖本体1上表面的上火盖体2,各个上火盖体2的火孔自上而下总体呈阶梯状分布,下排火孔位于上排火孔的根部位置,对于火盖出现较大压力或者较大一次空气流速时,增强燃烧器的稳焰效果,另外相邻上火盖体2之间、在邻近内端的部位具有用于导流溢液和/或导引二次空气的凹槽11,一方面可以避免溢液对于各个火盖本体1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加快二次空气的补充,可以更促进各个火盖本体1的充分燃烧。具体地,各个上火盖体2包括有远离凹槽11的外侧壁12、邻近各自对应的凹槽11的第一内侧壁13和第二内侧壁14,其中第一内侧壁13和/或第二内侧壁14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内火孔131,外侧壁12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外火孔121。外火孔121和内火孔131可以独立地由外环燃气通道和内环燃气通道分别独立控制,以方便用户独立地控制当外火孔121关闭时,内火孔131可以用于小锅的加热。本实施例中仅有第一内侧壁13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内火孔131,各个内火孔131自下而上呈逐渐由低到高的阶梯状,其中,整个燃烧器火盖的整体内火孔131的火焰呈现由下而上,由外及里的阶梯分布,下排火孔位于上排火孔的根部位置,对于火盖出现较大压力或者较大一次空气流速时,增强燃烧器的稳焰效果,减少脱火发生,且各个内火孔131所在的第一内侧壁13的布置存在不同火孔深度,火孔深度较大的火孔加大了空气流动阻力,在压力大时或者一次空气流速大时能够避免此类火孔脱火,进而维持其余火孔的正常燃烧。为了防止溢液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1)的顶部上表面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至少两个上火盖体(2),各个上火盖体(2)凸出于火盖本体(1)的顶部上表面,并且相邻上火盖体(2)之间、在邻近内端的部位具有用于导流溢液和/或导引二次空气的凹槽(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1)的顶部上表面沿着圆周方向间隔地成型有至少两个上火盖体(2),各个上火盖体(2)凸出于火盖本体(1)的顶部上表面,并且相邻上火盖体(2)之间、在邻近内端的部位具有用于导流溢液和/或导引二次空气的凹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上火盖体(2)包括有远离所述凹槽(11)的外侧壁(12)、邻近各自对应的凹槽(11)的第一内侧壁(13)和第二内侧壁(14),其中第一内侧壁(13)和/或第二内侧壁(14)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内火孔(131),所述外侧壁(12)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外火孔(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仅有所述第一内侧壁(13)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内火孔(131),各个内火孔(131)自下而上呈逐渐由低到高的阶梯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上火盖体(2)的顶端具有导引坡(21),所述导引坡(21)由高到低逐渐向所述第二内侧壁(14)倾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楠徐强严力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