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酸卸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07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盐酸卸料机构,包括盐酸罐车、卸料泵以及盐酸罐,所述卸料泵底部连接有缓冲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装置结构合理,成本低,使用方便;通过将卸酸管道的管径从40mm改为50mm,减小了卸酸时管道内的压力,并且也减小了因管道内压力大从而发生管道损坏泄漏的风险,同时,卸酸管道由罐底改为罐顶后,罐内液位高低便不会再影响卸酸管道内的压力,消除因罐内液位高低对卸酸管道的影响,保证安全;通过缓冲结构可以将卸料泵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抵消掉,防止卸料泵在工作时发生震动从而损坏其内部结构元件的情况发生,通过缓冲板开设的凹槽以及内腔可以将卸料泵抽料口以及排料口处渗漏的盐酸进行收集并重新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酸卸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盐酸卸料机构。
技术介绍
污水站进行污水处理时需要用到盐酸,运送盐酸的盐酸罐车在向污水站的盐酸罐内导料时需要用到水泵,水泵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功率普遍较大,极易发生震动,不仅影响水泵的工作,也容易导致电机的短路,降低了水泵整体的可靠度,使得水泵的维护成本较高,也容易发生侧翻的情况,并且由于水泵本身结构所限,或者管道连接中阀门处会出现一些渗漏,从而使得盐酸会滴落在地面上,污染地面,同时污水站盐酸卸酸管道在酸罐底部,且管道内径为DN40,卸车时卸酸泵负荷大,管道经常出现崩开现象,存在盐酸灼伤的风险,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酸卸料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盐酸卸料机构,包括盐酸罐车、卸料泵以及罐体,所述盐酸罐车与卸料泵之间通过抽酸管道相连接,所述卸料泵与罐体之间通过卸酸管道相连接,且所述卸酸管道位于罐体顶部,所述卸料泵底部连接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支撑架、一对结构相同的滑轨、固定杆、一对结构相同的移动座、一对结构相同的弹簧、缓冲板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架内两侧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滑道,一对所述滑轨固定安置于支撑架内底部两侧,所述固定杆两端固定嵌装于支撑架内两侧,且其位于一对所述滑轨上方,一对所述移动座活动套装于固定杆两侧,且其底部与一对所述滑轨滑动配合,一对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移动座一侧以及支撑架一侧固定连接,且其活动套装于固定杆两侧,所述缓冲板两侧活动嵌装于一对所述滑道内,一对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移动座顶部以及缓冲板底部通过销轴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缓冲板顶部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缓冲板开设有内腔,所述凹槽部位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排液孔,所述缓冲板后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缓冲板后侧螺纹孔处螺旋连接有封堵盖。优选的,一对所述弹簧两端固定安装有垫片。优选的,所述卸酸管道的直径为50mm。优选的,所述缓冲板内腔底部为斜面结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合理,成本低,使用方便;1、通过将卸酸管道的管径从40mm改为50mm,减小了卸酸时管道内的压力,并且也减小了因管道内压力大从而发生管道损坏泄漏的风险,同时,卸酸管道由罐底改为罐顶后,罐内液位高低便不会再影响卸酸管道内的压力,消除因罐内液位高低对卸酸管道的影响,保证安全。2、通过缓冲结构内设置的弹簧、固定杆、移动座、支撑杆以及缓冲板的配合可以将卸料泵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抵消掉,防止卸料泵在工作时发生震动从而损坏其内部结构元件的情况发生,通过缓冲板开设的凹槽以及其内部的内腔可以将卸料泵抽料口以及排料口处渗漏的盐酸进行收集并重新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缓冲板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缓冲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盐酸罐车、2-卸料泵、3-罐体、4-抽酸管道、5-卸酸管道、6-支撑架、7-滑道、8-滑轨、9-固定杆、10-移动座、11-弹簧、12-缓冲板、13-支撑杆、14-排液孔、15-封堵盖、16-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盐酸卸料机构,包括盐酸罐车1、卸料泵2以及罐体3,所述盐酸罐车1与卸料泵2之间通过抽酸管道4相连接,所述卸料泵2与罐体3之间通过卸酸管道5相连接,且所述卸酸管道5位于罐体3顶部,所述卸料泵2底部连接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支撑架6、一对结构相同的滑轨8、固定杆9、一对结构相同的移动座10、一对结构相同的弹簧11、缓冲板12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支撑杆13;所述支撑架6内两侧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滑道7,一对所述滑轨8固定安置于支撑架6内底部两侧,所述固定杆9两端固定嵌装于支撑架6内两侧,且其位于一对所述滑轨8上方,一对所述移动座10活动套装于固定杆9两侧,且其底部与一对所述滑轨8滑动配合,一对所述弹簧11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移动座10一侧以及支撑架6一侧固定连接,且其活动套装于固定杆9两侧,所述缓冲板12两侧活动嵌装于一对所述滑道7内,一对所述支撑杆13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移动座10顶部以及缓冲板12底部通过销轴相连接。具体而言,所述缓冲板12顶部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缓冲板12开设有内腔,所述凹槽部位开设有若干结构相同的排液孔14,所述缓冲板12后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缓冲板12后侧螺纹孔处螺旋连接有封堵盖15。具体而言,一对所述弹簧11两端固定安装有垫片16。具体而言,所述卸酸管道5的直径为50mm。具体而言所述缓冲板12内腔底部为斜面结构。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工作原理:根据附图1-3可知,卸料泵2通过抽酸管道4将盐酸罐车1内的盐酸抽入至卸酸管道5内,经由卸酸管道5在排入罐体3内,卸料泵2在工作时会发生震动,当其发生震动时,会作用给缓冲板12,缓冲板12会带动卸料泵2进行上下的轻微运动,缓冲板12底部会带动支撑杆13一端进行上下运动,支撑杆13的另一端会带动移动座10向内或向外运动,同步带动弹簧11伸长或收缩,减缓了缓冲板12的冲击力度,进而减缓了卸料泵2的震动,卸料泵2在抽料以及排料的过程中,其排料口以及抽料口不可避免的会渗漏出盐酸,渗漏出的盐酸会进入凹槽内,经过凹槽的排液孔14后会进入至缓冲板12的内腔中,当盐酸通过卸料泵2全部导入罐体3内后,拿起收集箱,放置于封堵盖15的下房,随后拧动封堵盖15,使其脱离缓冲板12,此时,缓冲板12内收集的盐酸便会进入至收集箱内进行收集并重新利用,当缓冲板12内的盐酸导出完毕后,将封堵盖15拧上,等待下一次的收集即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酸卸料机构,包括盐酸罐车(1)、卸料泵(2)以及罐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罐车(1)与卸料泵(2)之间通过抽酸管道(4)相连接,所述卸料泵(2)与罐体(3)之间通过卸酸管道(5)相连接,且所述卸酸管道(5)位于罐体(3)顶部,所述卸料泵(2)底部连接有缓冲结构;/n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支撑架(6)、一对结构相同的滑轨(8)、固定杆(9)、一对结构相同的移动座(10)、一对结构相同的弹簧(11)、缓冲板(12)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支撑杆(13);/n所述支撑架(6)内两侧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滑道(7),一对所述滑轨(8)固定安置于支撑架(6)内底部两侧,所述固定杆(9)两端固定嵌装于支撑架(6)内两侧,且其位于一对所述滑轨(8)上方,一对所述移动座(10)活动套装于固定杆(9)两侧,且其底部与一对所述滑轨(8)滑动配合,一对所述弹簧(11)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移动座(10)一侧以及支撑架(6)一侧固定连接,且其活动套装于固定杆(9)两侧,所述缓冲板(12)两侧活动嵌装于一对所述滑道(7)内,一对所述支撑杆(13)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移动座(10)顶部以及缓冲板(12)底部通过销轴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酸卸料机构,包括盐酸罐车(1)、卸料泵(2)以及罐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罐车(1)与卸料泵(2)之间通过抽酸管道(4)相连接,所述卸料泵(2)与罐体(3)之间通过卸酸管道(5)相连接,且所述卸酸管道(5)位于罐体(3)顶部,所述卸料泵(2)底部连接有缓冲结构;
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支撑架(6)、一对结构相同的滑轨(8)、固定杆(9)、一对结构相同的移动座(10)、一对结构相同的弹簧(11)、缓冲板(12)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支撑杆(13);
所述支撑架(6)内两侧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滑道(7),一对所述滑轨(8)固定安置于支撑架(6)内底部两侧,所述固定杆(9)两端固定嵌装于支撑架(6)内两侧,且其位于一对所述滑轨(8)上方,一对所述移动座(10)活动套装于固定杆(9)两侧,且其底部与一对所述滑轨(8)滑动配合,一对所述弹簧(11)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移动座(10)一侧以及支撑架(6)一侧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革冯明昌宋笃林张振孙蕾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