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系统及轿厢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879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系统及轿厢,包括门扇和用于提供驱动力的动力机构,所述门扇的上部悬挂于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门扇的下部约束于限位部,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分别用于支撑门扇并为门扇的移动导向,限位部用于为门扇的移动导向,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对应门扇上部的位置处,用于驱动门扇沿第一悬挂部、第二悬挂部和/或限位部中所设定的路径移动;本门系统,结构紧凑,门扇的受力结构设计合理,不仅可以实现门扇的平开,而且可以有效防止门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晃动、抖动、运行不流畅等问题,从而可以显著提高门扇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系统及轿厢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门系统及轿厢。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系统中,能够实现自动开启/关闭的门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现有的门系统通常由门扇、动力机构及至少两根轨道构成,所述轨道分别沿门扇的高度方向设置,动力机构设置于门扇的上方或下方,用于驱动门扇沿轨道移动,从而实现门扇的开启/关闭功能,当门系统只包括一个门扇时,通常称为单开门,当门系统包括两个门扇时,通常称为对开门(或双开门),所述两个门扇以及与门扇相配合的轨道分别对称设置,动力机构用于驱动两个门扇同步动作,以实现门扇的同步开启/关闭。然而,现有门系统中,通常还存在稳定性问题,尤其是在运行过程中,门扇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晃动、抖动、运行不流畅等问题;门扇的稳定性与门扇的受力结构存在必然的联系,现有门系统中,门扇的受力结构还存在一些不足,才会导致出现上述稳定性问题,例如,中国专利CN210554815U公开的一种对开门设备及轿厢中,沿门扇的高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层轨道,上部和下部的轨道用于导向,位于中间的轨道用于承载门的重量,而动力机构设置于门扇的上方或下方,与门扇的承重点之间存在较大的高度差(即,与用于承载的轨道之间存在较大的高度差),从而导致门扇的稳定性较差,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门系统,门扇的受力结构设计合理,可以有效防止门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晃动、抖动、运行不流畅等问题,从而可以显著提高门扇的稳定性。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为解决现有门系统中受力结构不合理,导致门扇稳定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门系统,包括门扇和用于提供驱动力的动力机构,所述门扇的上部悬挂于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门扇的下部约束于限位部,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分别用于支撑门扇并为门扇的移动导向,限位部用于为门扇的移动导向,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对应门扇上部的位置处,用于驱动门扇沿第一悬挂部、第二悬挂部和/或限位部中所设定的路径移动。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并将门扇的上部悬挂于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不仅可以利用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承受门扇的重量,而且是采用悬挂的方式分别通过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实现对门的约束,以便在门扇的上部实现两个支撑和约束,而通过在门扇的下部设置限位部,并约束门扇的下部,使得每个门扇至少可以收到三个约束,且位于上部的约束用于承重和导向,而位于下部的约束仅用于导向或限位(而不提供对门扇的支撑力),从而有利于门扇的受力结构更合理;而在本方案中,将动力机构设置于对应门扇上部的位置处,从而可以尽量减小或消除动力机构与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之间的高度差,从而有利于动力机构平稳的驱动门扇移动,提高门扇的稳定性,有效防止门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晃动、抖动、运行不流畅等问题。为进一步改善门扇的受力结构及运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悬挂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悬挂部的一侧,所述限位部设置于第一悬挂部的下方,所述门扇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构成活动连接,并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限位部构成活动连接。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二悬挂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悬挂部的一侧,并将限位部设置于第一悬挂部的下方,使得门扇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分别与第一悬挂部、第二悬挂部以及限位部形成配合,并形成三个约束,且其中两个约束位于门扇的上部,不仅可以进一步改善门扇的受力结构,不论门扇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进一步改善门扇的受力结构,提高门扇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设置于同一高度,并对应门扇上部的位置处;所述限位部设置于对应门扇下部的位置处。在本方案中,将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设置于同一高度,并对应门扇上部的位置处,使得动力机构、第一悬挂部及第二悬挂部都位于门扇上部的位置处,从而可以有效减小或消除动力机构与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之间的高度差,进而有利于动力机构平稳的驱动门扇移动,提高门扇的稳定性,有效防止门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晃动、抖动、运行不流畅等问题。为解决门扇的平开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悬挂部包括第一悬挂轨道,所述第二悬挂部包括第二悬挂轨道,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轨道,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悬挂轨道、第二悬挂轨道以及限位轨道,所述第一悬挂轨道、第二悬挂轨道以及限位轨道分别包括直轨段和弯轨段,且第一悬挂轨道、第二悬挂轨道以及限位轨道的直轨段相互平行,弯轨段相互适配,使得门扇保持竖直,且在门扇的移动过程中,所述直轨段与所述门扇平行。在本方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悬挂轨道和第二悬挂轨道,不仅为门扇提供支撑力,而且可以为门扇的移动导向;通过设置限位轨道,仅用于为门扇的移动导向,而不为门扇提供支撑力,从而使得门扇的重量均作用于上方的第一悬挂轨道和第二悬挂轨道,有利于稳定的承载门扇;第一悬挂轨道、第二悬挂轨道以及限位轨道分别包括直轨段和弯轨段,且第一悬挂轨道、第二悬挂轨道以及限位轨道的直轨段相互平行,弯轨段分别向远离门扇的方向弯折,且各轨道中的弯轨段可以相互适配,以使得门扇始终保持竖直状态,且在门扇的移动过程中,可以确保直轨段与门扇平行,从而使得在门扇的开启和关闭过程中,门扇能够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实现平移,从而实现门扇的平开,从而有效避免出现门扇的八字形斜开动作,有利于门扇的动作更美观、动作所需的空间更少,更适用于空间受限的场合。为解决门扇与第一悬挂轨道及第二悬挂轨道的配合问题,使得第一悬挂轨道和第二悬挂轨道既可以为门扇的移动导向,又可以支撑门扇,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相互铰接,第一连接座固定于所述门扇,第二连接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承重的承载轮和至少一个导向轮;所述第一悬挂轨道的直轨段和弯轨段均设置有与所述承载轮相适配的支撑面、及用于容纳并限制所述导向轮的导向槽,所述承载轮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上方,且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承载轮和导向轮分别用于沿支撑面和导向槽移动或滚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相互铰接,第一连接座固定于所述门扇,第二连接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承重的承载轮和至少一个导向轮;所述第二悬挂轨道的直轨段和弯轨段均设置有与所述承载轮相适配的支撑面、及用于容纳并限制所述导向轮的导向槽,所述承载轮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上方,且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承载轮和导向轮分别用于沿支撑面和导向槽移动或滚动。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的铰接,使得第一连接座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座转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接座在沿弯轨段移动的过程中,也能有效保持门扇平动;通过在第二连接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承重的承载轮和至少一个导向轮,在直轨段和弯轨段均设置与承载轮相适配的支撑面、及用于容纳并限制所述导向轮的导向槽,使得承载轮可以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上方,以便起到支撑门扇的作用,而导向轮设置于导向槽内,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扇和用于提供驱动力的动力机构,所述门扇的上部悬挂于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门扇的下部约束于限位部,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分别用于支撑门扇并为门扇的移动导向,限位部用于为门扇的移动导向,/n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对应门扇上部的位置处,用于驱动门扇沿第一悬挂部、第二悬挂部和/或限位部中所设定的路径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扇和用于提供驱动力的动力机构,所述门扇的上部悬挂于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门扇的下部约束于限位部,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分别用于支撑门扇并为门扇的移动导向,限位部用于为门扇的移动导向,
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对应门扇上部的位置处,用于驱动门扇沿第一悬挂部、第二悬挂部和/或限位部中所设定的路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挂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悬挂部的一侧,所述限位部设置于第一悬挂部的下方,
所述门扇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构成活动连接,并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限位部构成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部和第二悬挂部设置于同一高度,并对应门扇上部的位置处;
所述限位部设置于对应门扇下部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部包括第一悬挂轨道,所述第二悬挂部包括第二悬挂轨道,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轨道,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悬挂轨道、第二悬挂轨道以及限位轨道,
所述第一悬挂轨道、第二悬挂轨道以及限位轨道分别包括直轨段和弯轨段,且第一悬挂轨道、第二悬挂轨道以及限位轨道的直轨段相互平行,弯轨段相互适配,使得门扇保持竖直,且在门扇的移动过程中,所述直轨段与所述门扇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相互铰接,第一连接座固定于所述门扇,第二连接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承重的承载轮和至少一个导向轮;所述第一悬挂轨道的直轨段和弯轨段均设置有与所述承载轮相适配的支撑面、及用于容纳并限制所述导向轮的导向槽,所述承载轮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上方,且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承载轮和导向轮分别用于沿支撑面和导向槽移动或滚动;
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相互铰接,第一连接座固定于所述门扇,第二连接座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承重的承载轮和至少一个导向轮;所述第二悬挂轨道的直轨段和弯轨段均设置有与所述承载轮相适配的支撑面、及用于容纳并限制所述导向轮的导向槽,所述承载轮设置于所述支撑面的上方,且所述导向轮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承载轮和导向轮分别用于沿支撑面和导向槽移动或滚动;
和/或,
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门扇,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轮,所述限位轨道的直轨段和弯轨段均设置有用于容纳并限制所述导向轮的导向槽,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先志李春原刘彬詹仕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飞梭智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