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860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落架装置,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上楔块和下楔块。上楔块包括上受压面和下滑移面,下滑移面包括第一倾斜面和连接第一倾斜面的第一阶梯面;下楔块包括上滑移面和下受压面,上滑移面包括第二倾斜面和连接第二倾斜面的第二阶梯面;第一倾斜面和第二阶梯面的上表面相互贴合,第二倾斜面和第一阶梯面的下表面相互贴合,多个调整块设置于下滑移面和上滑移面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精确调整支架标高及有效实现支架落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落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落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浇梁施工时,尤其是跨线现浇梁施工,现浇支架一般设计为梁式支架,支架拆除时需要先落架以保证支架顺利拆除。如图1所示,为常规梁式支架应用在桥梁施工时的使用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现浇梁体17,包括桥墩22和现浇梁体23,实线部分为常规梁式支架16,包括条形基础18、钢管立柱19、分配梁20、以及主梁21。在进行现浇梁体施工时,将常规梁式支架16安装在相邻桥墩22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后现浇梁体23荷载全部由常规梁式支架16承受,后续需要进行落架操作,以拆除常规梁式支架16使现浇梁体23缓慢落在桥墩22上。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设置砂箱或切割法实现落架功能,砂箱结构较为复杂且砂孔开设较小,尤其是砂箱进水后,无法顺畅排出砂子达到落架效果,操作过于繁琐,效果不及预期,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架装置,在现浇支架施工及拆除过程中,使现浇支架精准调整标高并顺利实现落架。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落架装置,包括上楔块、下楔块、以及多个调整块;上楔块包括上受压面和下滑移面,下滑移面包括第一倾斜面和连接第一倾斜面的第一阶梯面;下楔块包括上滑移面和下受压面,上滑移面包括第二倾斜面和连接第二倾斜面的第二阶梯面;第一倾斜面和第二阶梯面的上表面相互贴合,第二倾斜面和第一阶梯面的下表面相互贴合,多个调整块设置于下滑移面和上滑移面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楔块的顶面为水平的上受压面,底面为下滑移面;下楔块的顶面为上滑移面,底面为水平的下受压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相互平行。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阶梯面包括和第一倾斜面相互平行的第一延伸面,还包括连接第一倾斜面和第一延伸面的第一衔接面;且第一延伸面与第二倾斜面相互贴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二阶梯面包括和第二倾斜面相互平行的第二延伸面,还包括连接第二倾斜面和第二延伸面的第二衔接面;且第二延伸面与第一倾斜面相互贴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衔接面和第二衔接面相互平行。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楔块的下滑移面上还包覆有第一不锈钢板;下楔块的上滑移面上还包覆有第二不锈钢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任一调整块的侧端面均突出设置在容置空间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容置空间内的所有调整块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调整块采用抄垫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落架装置安装在钢管立柱和分配梁之间,通过调整上楔块和下楔块之间的调整块的数量使上下楔块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从而使上楔块的上受压面和下楔块的下受压面之间的距离在竖直方向减少,且拆除全部调整块后,第一阶梯面和第二阶梯面构成自锁结构,从而使现浇梁体稳定落在桥墩上,本技术结构简单,通用型强,易于制作,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有效实现支架落架及标高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常规梁式支架应用在桥梁施工时的使用示意图;图2为技术实施例的落架装置未拆除调整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实施例的落架装置拆除调整块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上锲块;2-下锲块;3-调整块;4-第一不锈钢板;5-第二不锈钢板;6-上受压面;7-第一倾斜面;8-第一阶梯面;9-第一延伸面;10-第一衔接面;11-下受压面;12-第二倾斜面;13-第二阶梯面;14-第二延伸面;15-第二衔接面;16-常规梁式支架;17-现浇梁体;18-条形基础;19-钢管立柱;20-分配梁;21-主梁;22-桥墩;23-现浇梁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2和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落架装置,包括上楔块1、下楔块2、以及多个调整块3,上楔块1倒扣在下楔块2上构成滑动配合结构并在接触处形成能够容置多个调整块3的容置空间,通过调整容置空间内调整块3的数量控制上楔块1和下楔块2之间的相对滑动,从而调整落架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当落架装置安装在需要调整间隔距离的上下结构之间时,通过调整调整落架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即可调整上下结构的间隔距离。具体的,上楔块1包括上受压面6和下滑移面,上受压面6和下滑移面相背离,下滑移面包括第一倾斜面7和连接第一倾斜面7的第一阶梯面8。下楔块2包括上滑移面和下受压面11,上滑移面和下受压面11相背离,上滑移面包括第二倾斜面12和连接第二倾斜面12的第二阶梯面13。第一倾斜面7和第二阶梯面13的上表面相互贴合,第二倾斜面12和第一阶梯面8的下表面相互贴合,多个调整块3设置于下滑移面和上滑移面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减少容置空间内调整块3的数量后,上楔块1能够沿第二倾斜面12的延伸方向滑动,在竖直方向上受压面6和下受压面11之间的距离随上楔块1的滑动而改变。当容置空间内调整块3全部拆除后,上楔块1和下楔块3由于第一阶梯面8和第二阶梯面13构成的自锁结构锁死。当落架装置应用于图1中时,将落架装置安装在分配梁20和钢管立柱19之间,通过改变调整块3的数量改变上受压面6和下受压面11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分配梁20和钢管立柱19之间的距离,有效实现支架落架及标高调整。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有效实现支架落架及标高调整。上下锲块坡面设置为阶梯状,自带自锁功能,安全性高。上楔块1、下楔块2、以及调整块3均可采用钢板制作而成,材料通用型强,易于制作,经济性好。进一步的,上楔块1的顶面为水平的上受压面6,底面为下滑移面。下楔块2的顶面为上滑移面,底面为水平的下受压面11。上楔块1可由钢板焊接组成,形成阶梯状斜坡面。下楔块2可由钢板焊接组成,形成阶梯状斜坡面。上楔块1和下楔块2可为对称结构。例如上锲块1和下锲块2均采用12mm厚钢板焊接制成,上锲块1和下锲块2内部均设置有横向和竖向加劲板,加劲板厚度同样是12mm钢板,保证上锲块1和下锲块2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进一步的,第一倾斜面7和第二倾斜面12相互平行。第一阶梯面8包括和第一倾斜面7相互平行的第一延伸面9,还包括连接第一倾斜面7和第一延伸面9的第一衔接面10,且第一延伸面9与第二倾斜面12相互贴合。第二阶梯面13包括和第二倾斜面12相互平行的第二延伸面14,还包括连接第二倾斜面12和第二延伸面14的第二衔接面15,且第二延伸面14与第一倾斜面7相互贴合。第一衔接面10和第二衔接面15相互平行。具体的,当容置空间内调整块3全部拆除后,上楔块1和下楔块3由于第一衔接面10和第二衔接面15相互贴合,构成的自锁结构。进一步的,上楔块1的下滑移面上还包覆有第一不锈钢板4。下楔块2的上滑移面上还包覆有第二不锈钢板5。不锈钢板可减小摩擦阻力,落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落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楔块、下楔块、以及多个调整块;/n上楔块(1)包括上受压面(6)和下滑移面,下滑移面包括第一倾斜面(7)和连接第一倾斜面(7)的第一阶梯面(8);/n下楔块(2)包括上滑移面和下受压面(11),上滑移面包括第二倾斜面(12)和连接第二倾斜面(12)的第二阶梯面(13);/n第一倾斜面(7)和第二阶梯面(13)的上表面相互贴合,第二倾斜面(12)和第一阶梯面(8)的下表面相互贴合,多个调整块(3)设置于下滑移面和上滑移面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楔块、下楔块、以及多个调整块;
上楔块(1)包括上受压面(6)和下滑移面,下滑移面包括第一倾斜面(7)和连接第一倾斜面(7)的第一阶梯面(8);
下楔块(2)包括上滑移面和下受压面(11),上滑移面包括第二倾斜面(12)和连接第二倾斜面(12)的第二阶梯面(13);
第一倾斜面(7)和第二阶梯面(13)的上表面相互贴合,第二倾斜面(12)和第一阶梯面(8)的下表面相互贴合,多个调整块(3)设置于下滑移面和上滑移面之间形成的容置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楔块(1)的顶面为水平的上受压面(6),底面为下滑移面;
下楔块(2)的顶面为上滑移面,底面为水平的下受压面(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倾斜面(7)和第二倾斜面(12)相互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梯面(8)包括和第一倾斜面(7)相互平行的第一延伸面(9),还包括连接第一倾斜面(7)和第一延伸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嘉宾李勇波苏子豪赵秀天余煜东王新平郭焕伍杰余昆徐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